◆鐘書先生是有學問的人,底子厚,他有恃無恐……
◆二十多年來,相聚二百米的路我只去探訪過錢(錢鐘書先生)家一兩次。我不是不想去,只是自愛,只是珍惜他們的時間。有時南方家鄉(xiāng)送來春茶或春筍,先打個電話,東西送到門口也就罷了。
◆錢先生家里比較空,只掛一幅很普通的清朝人的畫,可能畫家與錢家有值得紀念的事……書架和書也不多,起碼沒有我多,問錢先生:你的書放在哪里?他說:圖書館,可以去借!
◆祖國的文化像森林。人要懂得愛護森林,它能清新空氣,調(diào)節(jié)水土。摧殘森林,圖一時之快的教訓太嚴峻了。
◆孩子終有一天/不知道樹是什么/他們呼吸干風/樹,未來的傳說/如果那一天還有孩子的話……
◆流光疏忽并非時人寬宏大量,而是上天原宥這些苦難眾生。
◆帶我上街的好處如下:一、我不喝酒,省下酒錢。二、雖然有時筷子節(jié)拍失調(diào),但是個可以教育好的子弟。三、我是個耐心聆聽的陪酒人。四、酒價貴之,肚價賤多,多添一兩,不影響經(jīng)濟平衡。
◆人死如遠游,他日歸來活在人心上。
◆誰把我的時光偷了?把我的熟人的時光偷了?讓我們辜負許多沒來得及完成的工作,辜負許多感情。
◆一個女孩走向世界,是需要強大的勇氣和毅力的。
◆隨便向人要畫的中國傳統(tǒng)惡習的蔓延已成為災(zāi)難。多少畫家對這種陋習的抗拒,幾乎前赴后繼,是一種壯烈行為。
◆可染(畫家李可染)不想惹事,謹慎、小心,大膽子全用在畫畫上。
◆李庚(畫家李可染之子)成為一個強者。祖上遺留的一副魁梧體魄,再加上馬背和荒漠對他的鍛煉。他越過父親這一輩人逆來順受的溫良性格。懂事,但不乞求平安……乃李家之千里駒也。
◆孩子們是我們的甜美,也是我們的悲傷;是我們的骨肉,我們的心。
◆可染先生其實是有一種農(nóng)民性格中的聰明和純樸,勤勞是他的天性。作品因之顯現(xiàn)出厚重的民族魂魄。所以,面對他的作品時,就無法拒絕撲面而來的道德感染。
◆九十二歲的林風眠來到天堂門口。
“干什么的?身上多是鞭痕?”上帝問他。
“畫家!”林風眠回答。
◆表叔(沈從文先生)一輩子善良得不近人情,即使蒙恩的人對他反噬,也是從不想到報復。這原因并非強大的自信,也不是沒有還擊的力量,只不過把聰明才智和光陰浪費在這上面,早已不是他的習慣。
◆從浪子的角度看,朝夕懷念的故鄉(xiāng)還是老樣子是頗感甜美的。
◆他(沈從文先生)的故鄉(xiāng),他的家庭,他的稟賦,他的際遇,以及任何人一生都有那一閃即逝的機會的火花,都是他成為文學家的條件。
◆一個人的文章好,總是給人提供一些智慧的線索,正如托爾斯泰稱贊契訶夫文章說的“既美麗又有用”。
——摘自黃永玉《那些比我老的老頭》
編輯 / 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