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卡通電影《冰雪奇緣》,我也不會想到在冬天來到挪威。
《冰雪奇緣》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風(fēng)景如畫的極北之地,名為阿倫黛爾的王國里,生活著兩位美麗可愛的公主,妹妹安娜是一個樂天少女,天真而單純;姐姐艾莎擁有冰凍魔法,卻因此不得不將自己禁錮。姐妹二人性格迥異卻彼此牽掛,最終齊心協(xié)力保衛(wèi)了家園。電影中千里冰封、銀裝素裹的美景,深深吸引著觀眾的目光,助力這部影片在全球拿下了12億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卡通片票房紀錄。而設(shè)計出這些美景的美術(shù)指導(dǎo)邁可·吉亞莫,正是從冬天的挪威得到靈感。他幾乎踏遍了挪威每個被冰雪覆蓋的城鎮(zhèn),設(shè)計出具有斯堪的納維亞風(fēng)格的阿倫黛爾王國。它是如此的美輪美奐,幾乎復(fù)原了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童年夢中的那個童話世界……
峽灣間的雪山碧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挪威應(yīng)該是一個春夏季才適合旅游的地方:要么去最美的大西洋海濱公路騎騎車;要么在海爾西特采鮮花,摘野果;或者,坐在奧斯陸街邊的露天餐館吃一盤鱈魚大餐。而一到冬天,總覺得這里一定寒氣逼人??墒聦嵣?,盡管大部分國土位于北極圈以內(nèi),但依賴于來自低緯度的北大西洋暖流,挪威擁有數(shù)量眾多的不凍港。這里的冬天并不冷,反而更有種震撼人心的美。
《冰雪奇緣》中的自然風(fēng)光,很大一部分取材于挪威的峽灣地帶。早在冰川時期,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上的冰雪消融后就在不斷侵蝕山嶺,最后形成峽谷連接大海,導(dǎo)致海水倒灌,造就了如今遍布挪威海岸的峽灣。因此,挪威也被稱為“峽灣之國”。在眾多峽灣之中,我認為最能感受到電影中童話之美的,莫過于位于西部松恩—菲尤拉訥郡的松恩峽灣了。
松恩峽灣是挪威最大的峽灣,因深且長的峽谷而聞名。松恩峽灣的夏天和冬天就像是電影中的兩姐妹,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夏天時,峽灣就像電影中的安娜,綠油油的山麓是她鮮艷的衣裳,漫山的野花又是她明媚笑臉上的點點雀斑;而到了冬天,峽灣就像是穿上了艾莎的女王披風(fēng),整個世界被一片蒼茫素凈的白雪覆蓋,用時下最流行的話來說,簡直就是“高冷”。
因為有著幽長的山路,松恩峽灣也成為了自駕旅行的熱門選擇。夏天時,這里的自駕游客尤其多。但相對于夏季“明信片”一樣的風(fēng)光,我更喜歡冬天時的峽灣:沿途經(jīng)過終年積雪的山峰,歷史悠久的農(nóng)莊和木制教堂,有時看到一片雪白中出現(xiàn)一座略顯突兀的建筑物,我會想到動畫片中艾莎那座孤獨的城堡,散發(fā)一種孑然獨立的孤傲之美。冬天這里也有不少自駕者,但安全就成了最重要的問題。盡管車輛比較少,但是路面非常濕滑,而且山路彎道多、道路窄,沿途隧道也特別多。我有一次就因為光顧著看兩邊的風(fēng)景,一不留神錯入了隧道,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條隧道竟然長達20公里!駛出隧道后,我便完全迷失了方向。
除了自駕,另一個游玩松恩峽灣的好辦法就是坐火車,其中弗洛姆鐵路段是最精華的一段。短短20公里的鐵路,除了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觀,火車內(nèi)部的裝潢設(shè)施也非常溫馨,木質(zhì)的天花板和紅色的內(nèi)飾在暖色燈光下,與窗外的冷色調(diào)形成鮮明的反差。一面在溫暖的車廂里喝著咖啡,一面領(lǐng)略窗外那童話般的白雪世界,就像舒服地坐在電影院里看《冰雪奇緣》一樣,愜意而又震撼。
最美的冬日小鎮(zhèn)
如果說去峽灣是為了感受電影中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觀,那么要想看到影片中世外桃源般的小鎮(zhèn)風(fēng)光,就要去挪威最美的小鎮(zhèn)——雷訥。
雷訥位于挪威西海岸的羅弗敦群島上。這個只有300多人的漁村,如今成了眾多旅行者的鐘愛之地。不過所幸,很多人止步于前往小鎮(zhèn)的漫長水路,因此我來到時仍然能感受到它寧靜自然的本色。小鎮(zhèn)一面被白雪皚皚的雷訥布林恩山包圍,另一面則是看不到邊際的大海。陡峭險峻的山峰倒映在瓦藍的海水中,雷訥如同夢境中的童話小鎮(zhèn),安靜地浮在雪地和海水之間。
來到雷訥,最好的旅館就是當?shù)氐拿袼?。小?zhèn)上的人基本都以開旅舍和捕魚為生,大部分人家都把自己的木屋裝修成了旅館,在外面刷上各種顏色,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過生性閑逸的挪威人都喜歡在冬天去溫暖的地方過冬,因此如果你在冬天來,一定要先打電話去詢問和預(yù)定,以免主人外出而被鎖在門外。
我住的小木屋位置極佳,窗外是綿延不絕的雪山,門口則是不湍不急的海水。小木屋里的陳設(shè)極其簡單,木質(zhì)的家具和傳統(tǒng)北歐風(fēng)格的花色窗簾都透露著尋常百姓家的溫馨。木屋中最吸引我的莫過于房主擺在桌上的山妖玩偶了。一看到這個小東西,我就立馬想到了《冰雪奇緣》里那些可愛有趣的小精靈們。木屋的主人告訴我,山妖在挪威是好運的象征,挪威幾乎每戶人家都有幾件山妖的玩偶,擺在書架或者酒柜上,如同吉祥物一般。
每年的1月到4月,正是小鎮(zhèn)人出海捕鱈魚的好時節(jié),所以現(xiàn)在去雷訥一定會看見漁民家門口架子上晾滿了鱈魚干。和煦的冬日陽光將雪地照得透亮,鱈魚干在太陽的照射下?lián)]發(fā)出大海的咸腥味道,讓人口水直流。挪威鱈魚干的做法非常講究,不僅要經(jīng)過長久的暴曬和篩選,成干的魚還要經(jīng)過去骨等工序才能被做成食材。正是因為這種考究的工序,耐藏又鮮美的挪威鱈魚干成為了歐洲各國廚房里的“香餑餑”。除了曬鱈魚,一些漁民還會組織游客出海捕魚,不過只接受“組團報名”,因此想要體驗抱起近1米長的鱈魚,就一定得多找點小伙伴了。
美食與極光之城
在雷訥,你可以烹飪自己捕獲的海鮮,但是要品嘗地道美味的海鮮大餐,還得去大城市。在挪威的城市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特羅姆瑟。這座城市是挪威北部最大的城市和不凍港,也是北極圈內(nèi)僅次于俄羅斯城市摩爾曼斯克的第二大城市。如果你既想感受北極城市的魅力,又想看到絢爛多彩的極光,就一定要來這里。
我所見的特羅姆瑟是一個充滿藝術(shù)氣息的地方,居民房屋色彩繽紛,墻壁上還畫滿了妙趣橫生的涂鴉,城中的北挪威藝術(shù)博物館和北極大教堂更是了解北歐文化的好去處。不過,真正令我感興趣的,還是滿大街的海鮮餐廳。
過去,挪威美食一直比較邊緣化。近幾年,因為人們開始重視原生態(tài)飲食,挪威料理也逐漸因為干凈、原味的特點備受歡迎。煙熏三文魚、魚子冷盤、大龍蝦,這些都是在特羅姆瑟必吃的美食。就在地標建筑北極大教堂對面,有一家名叫Emma's Drommekjokken的餐廳,當年希拉里·克林頓來特羅姆瑟訪問時,就專程到這里吃海鮮。這家店用的都是本地食材,講究保留海鮮的純正鮮味,尤其是清爽鮮美的魚子冷盤,堪稱鎮(zhèn)店名菜。冬天,客人不算太多,基本都能等到位置。要是在夏季來,就得提前好幾天預(yù)訂了。
除了吃,極光也是到特羅姆瑟絕對不能錯過的。看過《冰雪奇緣》的人一定忘不了艾莎在化身女王時天空中閃現(xiàn)的藍綠光芒,那便是以極光為原型的。盡管這部動畫片的場景絢麗,但唯有對極光的描繪,怎么也比不上我親眼所見。極光通常出現(xiàn)在每年的10月中到來年3月初,一二月份更是觀測的好時候。天氣好的日子驅(qū)車前往郊區(qū),晚上10點之后,就會看到天空中出現(xiàn)綠色綢帶一樣的極光,在空中擺動。如果運氣好,甚至還可以看到紅色的極光,在挪威人看來,那可是好運的標志。
第一次在特羅姆瑟看極光時,我為了拍照片做了充足的準備,腳架、鏡頭一應(yīng)俱全。原本以為極光該是千變?nèi)f化,如幔帳飄搖,但事實上它變化的速度遠比“飄搖”快得多,幾乎一個恍惚,就完全變換了形態(tài)。我起初還會支起相機,調(diào)整構(gòu)圖,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拍攝,到后來實在跟不上極光變化的速度,索性仰面躺倒在及膝的雪地里,一眼不眨地凝望著天空,哪怕一個瞬間也不愿錯過。
挪威人的性格,也和這里的天氣相仿——看似冰冷,實際上溫暖和煦。他們通常話不多,但如果你需要,他們會給你最實際的幫助。這個有石油、有海洋、有森林的國度一直都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地區(qū)之一,百年來他們一直處在自給自足的狀態(tài)。挪威人對這塊給予他們幸福生活的土地充滿了發(fā)自肺腑的熱愛:在松恩峽灣游玩的年輕人會主動撿拾附近的垃圾帶走;在雷訥出海捕魚的漁夫一定會放逐抱有蝦卵的龍蝦;在特羅姆瑟餐廳工作的廚師一生的理念就是保留食材最初的味道……我想,正因為這種對自然的感恩和守護,才讓這里成為了現(xiàn)實中的童話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