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養(yǎng)成了帶一本書在路上的習慣。不管去多遠的地方,不論帶多少行李,我在整理行囊時都要準備一樣東西——書。
對書的選擇,我也是頗費心思。在家時喜歡閱讀一些哲學思考類的文章,但出門旅行就喜歡輕松些的,既不能太厚重,又不能太枯燥,還要根據(jù)目的地和路途遠近選擇。
有一次坐火車去泰山,因知道此行節(jié)奏緩慢,行李也不多,我就買了本新出版的《意林》帶上。我選了個靠窗的座位,迎著上午的陽光,輕松地看每一篇文章,倦了就欣賞一下火車外的風景,有感動之處還可隨時拿出紙筆在小桌上記下心得,就這樣在小火車上度過了幾個小時。
還有一次赴江南,我提前就找出《朝花夕拾》,在火車上重溫了一遍先生筆下的小鎮(zhèn)和人物。從杭州周邊選個小城一日游時,我不假思索地定了紹興。走在魯鎮(zhèn)街頭,仿佛閏土、阿Q和孔乙己這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就在身邊。
最近一回南下時,途經(jīng)山東、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廣東六省,我臨走前選了一本《旅程印痕》,文中輯錄了多位名家寫過的游記,有老舍的《大明湖之春》、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橋》和季羨林的《富春江上》等,讀來也是長了不少知識。
如今,在手機上就可以閱讀,按說出門時帶個手機也夠了。但總覺得不帶上一本紙質(zhì)書,就好像缺少了什么。有時帶本書,并不完全通讀,只是想重溫一下經(jīng)典,因為彼時看書的心境和現(xiàn)時再看的心境一定不相同,一定又有新的感悟。
帶本書去旅行吧,趁我們未曾老去,還有一顆年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