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氣好比黛玉初進賈府時見到的那些“半舊”的物什,不似新貴家族新的珍玩,它是被歲月摩挲過的遺痕,不動聲色地彰顯著主人家底蘊深厚的尊貴。底氣絕不是毛頭小子的魯莽沖動,而是那些經(jīng)得起時間沖刷的東西。
閱歷是底氣。著名詞作者閻肅說:“閱歷即財富?!币粋€人只有經(jīng)歷過歲月的風浪、人生的急流,才能做到“大場面司空見慣,小日子恬靜平淡”,才能把閱歷這一人生財富,轉化為不懼人生起伏的底氣。2014年“中國好聲音”的冠軍張碧晨,有比同齡人更豐富的經(jīng)歷。她在大二那年退學去韓國做練習生,經(jīng)歷了種種考驗,正是這種豐富的經(jīng)歷磨煉了她,使她比一般選手更加出色,還未開口便自有一種沉靜含蓄的魅力,這就是閱歷帶來的底氣。
才學是底氣。正因為有才學做底氣,李白才能篤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仰天大笑“我輩豈是蓬蒿人”。遙想當年,年輕的白居易拜訪大詩人顧況,顧況看到白居易詩稿上的名字,用眼睛的余光打量著白居易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钡斂吹桨拙右姿鶎懙脑姼瑁骸半x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又不禁大加贊賞,興奮地說:“道得個語,居即易矣?!碧觳诺陌翚饨^不會被認為是狂傲,而是有底氣、有風度的自信。
高尚的品格也是底氣。劉禹錫居一隅陋屋,卻喜作《陋室銘》,因為他明白屋雖陋,居者卻有一顆淡泊名利、怡然樂居的心。范仲淹貶官之后所寫的《岳陽樓記》千古流傳。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受到后世的景仰。品德是馨香的底氣,使人不會因物質的匱乏而失落。
然而總有人誤把某些“形于表”的東西當成底氣,然后憑此耀武揚威。比如美貌、金錢,然而時光無情,紅顏易改,況且外表的美麗總掩不住內心的空虛;財富無恒在,再大的家業(yè)都可能被浪子揮霍一空。以此為底氣,并且不加抑制地揮霍著,顯然是可笑的。
真正的底氣是不隨外物改變的,它是楊絳先生一百歲時悟到的“內心的淡定與從容”,它是余秋雨歷經(jīng)文化苦旅后達到的“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它關乎時間,關乎一點一滴地積淀。
人不是浮塵,不該總是隨風飄蕩,正如腳踏實地了才能仰望星空,擁有了底氣,我們在生活中才能無所畏懼,勇敢前行。
【作者系湖北省襄陽五中高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