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進輝
每個人的工作、私人和閱讀時間都極其寶貴,不希望隨時隨地被打斷,也沒有人能夠忙到需要隨時保持聯(lián)系,如果是就需要重新思考工作方式和流程。
我一直在思考微信到底有何獨特的魅力,能牢牢把我拴住,而且?guī)缀鯖]有還手之力。我試著總結(jié)個中原因,發(fā)現(xiàn)由兩大因素導致:微信滿足通訊和社交的剛需、微信信息的不確定性。
微信使用現(xiàn)狀:1天不看會死
微信發(fā)展至今已有5年,功能和布局不斷完善,從早期的語音輸入到輻射O2O、電商、游戲、新媒體等多領(lǐng)域,成為一艘名副其實的豪華游艇,早已不是馬化騰眼中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船票”。
隨著微信不斷向生活領(lǐng)域滲透,用戶粘性也相應得到增強,不僅滿足用戶日常通訊和社交需求,更成為用戶休閑娛樂和生活服務的選項之一,成為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應用,覆蓋男女老少和不同地域。
很難想象,一部手機沒有安裝微信會是怎樣的情景。2015年02騰訊財報顯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躍用戶數(shù)達到6.00億,比去年同期增長37%。毫無疑問,微信的大肆流行,使其成為月活躍用戶最多的應用,用戶使用時長最長懸念也不大。
當然,微信在給用戶帶來便利的同時,煩惱也隨之而來。微信像—個巨大的流量黑洞,吞噬用戶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逐漸喪失主動權(quán)。用戶在吃飯、等車、出游等諸多場景中自覺使用微信,久而久之對其依賴性不斷增強。數(shù)據(jù)顯示,普通用戶每天啟動應用次數(shù)為10次,手機控則超過60次,盡管沒有專門統(tǒng)計微信的啟動次數(shù),但啟動次數(shù)不在少數(shù)。
我是一個微信重度用戶,經(jīng)常有這樣一種感覺:但凡微信有新消息提醒,不論重要與否,我總是第一時間打開查看,發(fā)現(xiàn)信息價值不大后,于是開始反思要“痛改前非”,等再次遇到相同情形,我還是不自覺地被打回原形。
同時,不管我下定多大的決心少看或不看微信,但每次都堅持不了多久,最終老老實實回到微信的懷抱。事實證明,微信像一把無形的枷鎖,不僅鎖住我的注意力,而且鎖住我的時間,尤其是碎片化時間,導致我浪費大量時間在無效社交上。
今天,微信已成為用戶最重要的應用(沒有之一),甚至到了不看會死的地步。如果誰能做到一天不看微信甚至卸載微信,我一定對Ta佩服得五體投地。由此可見,微信的影響力何其深遠。
無法擺脫微信依賴癥的兩大原因
微信讓用戶各種爽的同時,也讓用戶陷入如癡如醉的狀態(tài),心甘情愿成為微信的俘虜。問題到底出現(xiàn)在哪?經(jīng)過一番思考,我總結(jié)之所以無法輕易擺脫微信依賴癥,原因有二:
一是微信社交霸主地位。人類是群居社會,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通訊和社交遠超痛點的范疇,而是上升到超級剛需的高度。依靠社交崛起于PC時代的騰訊,擁有強大的社交基因和精湛的運營技巧,2011年前后抓住移動社交的風口,依靠自身產(chǎn)品創(chuàng)新(附近的人和搖一搖)和騰訊全平臺推廣,迅速擊敗米聊成為移動社交領(lǐng)域的霸主,即便是后來者網(wǎng)易、阿里猛推易信和來往,也無法撼動微信的領(lǐng)先地位。
回到無效社交,我認為其根源與微信的產(chǎn)品機制密不可分,包括綁定手機通訊錄和24小時在線。通訊錄使手機具備天然的社交基因,張小龍首度在移動社交應用中引入手機通訊錄,早期是為了幫助微信拓展新用戶,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移動社交的標配。
無論是PC社交還是移動社交,其核心在于用戶關(guān)系鏈,誰牢牢掌握用戶關(guān)系鏈,誰就是社交領(lǐng)域的王者。通過深度綁定手機通訊錄和QQ用戶,微信占據(jù)用戶關(guān)系鏈的制高點,扼殺后來者成功突圍的可能。易信、來往發(fā)力推廣時,采取給用戶免費送流量和話費的運營策略,只能在前期推廣行之有效,久而久之,用戶因為“孤獨”而黯然離去,重回微信懷抱不可避免。
究其根本,關(guān)系鏈是用戶對微信不離不棄的關(guān)鍵原因。不少用戶直言,我的大部分同事和朋友都在微信上,沒有動力下載一個功能相似的同類應用。關(guān)系鏈的殺傷力固然驚人,但24小時在線威力也不容小覷。
24小時在線符合移動社交應用設計的基本原則,即跳出Pc時代社交場景的局限性,用戶通過智能手機可以實現(xiàn)隨時隨地通訊和社交,沒有在線與不在線之分。在我看來,24小時在線大大釋放用戶的社交需求,使用戶最原始的社交剛需得到最大化滿足,用戶無時無刻不在社交,無形中加深對微信的依賴性。
二是信息的不確定性。我在前文提及自身經(jīng)歷,相信很大一部分人感同身受,其中信息的不確定性扮演重要角色。拋開微信設置因素不談,用戶圈子的廣泛性導致信息不確定性增加,才是用戶24小時投身無效社交的問題所在。
工作、同學、家人、興趣等不同圈子的存在,使用戶每天疲于應付各種未知的信息。當微信出現(xiàn)新消息提醒時,用戶無法確認其來自某個圈子,自然無法預估其重要性和緊急程度,加上人天生有通訊需求,用戶總會忍不住查看信息,下一步行動視內(nèi)容而定。
當然,我不否認有用戶看到新消息提醒后不看的情況,但這只是小概率事件,因為它違背基本的人性。用戶看到群內(nèi)紅包提醒后,不管金額多少,停下當前事情專注搶紅包也是同理。
鑒于我對自身痛點的了解,我強烈建議微信團隊在新消息提醒設置基礎(chǔ)上進一步細分,在不同時間段自定義接收不同標簽好友的信息,比如上午9點到下午6點只接收同事和家人的信息,下午6點到晚上11點接收通訊錄好友的信息。
摘自百度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