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群業(yè)
2015年12月10日至12月29日,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中國攝影家協會策展委員會主辦的“薇薇安·邁爾的瞬間原底作品展”在濟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在12月28日、29日兩天時間里,還舉辦了“再尋薇薇安·邁爾——中美專家論壇”。論壇邀請到的主講嘉賓帕米拉和斯萊特里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幾位掌握薇薇安第一手資料的人,因此,這次在濟南舉辦的中美專家論壇是全球最權威的一次研討,也是首次以東方的視角對薇薇安進行學術層面的研討。
2015年下半年,曾毅老師把薇薇安·邁爾的原作引入中國,在北京、濟南等地展出,一時間,一個美國保姆的名字,攪動了中國攝影界,也觸動了每一位看過她作品的人。
默默無聞的保姆和明星藝術家的強烈反差,既令人感慨也讓人好奇。通過與曾毅老師的交流,對薇薇安·邁爾的傳奇人生有了些許了解。感覺她就像中國古代的“隱士”,以自然無為的人生態(tài)度,選擇了一種專注于某種事物的生活方式。說到“隱士”,網上前段時間熱炒過一番。大概是說很多現代人為了躲避社會的“喧囂和迷亂”,選擇出家或者去山林“隱修”。其實,日常即修行,心靜即歸隱。我們的先人早就說過“大隱隱于市”,薇薇安·邁爾正是此類。
我想,薇薇安·邁爾的價值,不僅在于她的才華,更在于她的“稀缺”。與絕大多數人的功利、浮躁相比,薇薇安·邁爾展現出一種堪稱理想化的人格。現代人的通病,就是放不下功利,做不到專注本業(yè):做學問的不愿專心致志做學問,做企業(yè)的不肯老老實實做實業(yè)……面對花花世界,隨波逐流,少有人例外。而薇薇安·邁爾以做保姆維持生計,一生拍攝了10萬張照片,從未公開,甚至大部分都未沖洗。直到2007年這些膠卷和底片被人在一場拍賣會上以幾百美元的價格買了下來,她的才華才逐漸被世人所了解。對于薇薇安·邁爾來說,攝影只是享受過程而不是追求結果,或者說,攝影就是她的生命,除此以外我們看不到其他目的。這與中國古人一方面積極入世,一方面又超然于世外的精神追求頗有些相似,活生生一個現代“隱士”的樣本。
所以,相比薇薇安·邁爾才華橫溢的攝影作品,更令人贊嘆的是她的人生境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早就教導我們:要珍惜短暫的個體生命,不能為物所累,要學會養(yǎng)護并安放我們的靈魂,平靜地享受生命的自然過程。而在重新倡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今天,一位美國保姆用她的人生為我們煲上一碗心靈雞湯,用她純粹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反省自己:如何找回傳統(tǒng),重建精神世界。
這也正是薇薇安·邁爾在當下的意義。
(本文作者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