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慶
有力的線條、鮮艷的色彩、形象的人物,這一張張惟妙惟肖的民俗繪畫都出自60多歲的劉培志之手?!懊袼桩嬂镉屑亦l(xiāng)的味道,有家族的幸福氣息,它是我的至愛,也是我為微山湖畔的百姓唯一能做的?!边呎f著,劉培志又開始了新一幅民俗畫的繪制。時光荏苒,三十多年忘情作畫。如今,民俗畫成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臉上的每一道皺紋仿佛都在訴說著他與畫的故事。
劉培志自小對畫畫情有獨鐘,卻因家貧時常為買筆墨發(fā)愁。有一次,他發(fā)現(xiàn)麻繩的材質(zhì)可以將山水畫描繪得十分形象,既可以用粗線條畫出高山和大樹的蒼勁,也可以細筆勾勒出山峰和河流的細致,可淺可深、可粗可細,而且立體感強。于是,他便開始用自己獨創(chuàng)的這個畫法作畫,并命名為“干磨立擦法”。將一支長約10厘米的麻繩用細線捆好,做成畫筆的形狀,在紙張上作畫,沒幾分鐘,一幅深淺有度、意蘊深厚的山水畫就完成了。
20世紀 70年代,因為形象逼真、不易褪色,劉培志的作品深受求畫者的喜歡。久而久之,名聲在外,找他作畫的人越來越多。在這期間,經(jīng)常行走于鄉(xiāng)村湖畔的他,發(fā)現(xiàn)漁船上漁民手中的民俗畫,色彩鮮艷、形象逼真,也是漁民們家族脈絡傳承的重要體現(xiàn),意義重大。就這樣,他開始了民俗畫的繪制,這一畫就是三十多年。
民俗畫在中國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是民間藝術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多得的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文化遺產(chǎn),尤其是那些與百姓生活密切關聯(lián)的題材,如用于辟邪消災、祈求吉祥如意的各種門畫,欣賞用的獨幅畫、連環(huán)畫,有革命歷史故事,還有喻世勸善的各種歷史戲文圖、神話故事圖及民俗活動畫等等,因畫工精細,人物傳神,刻畫逼真,深受百姓喜愛。
“附近的村民每逢家里續(xù)家譜時,也都會提前將家譜圖送到我這里進行補修。”“家譜圖是湖畔上居無定所的漁民們記錄家族歷史的一種變遷記錄,這圖承載著整個家族在歲月中的演變,是傳承家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也表達了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期待?!眲⑴嘀疽贿吔o家譜圖補色,一邊講解這畫對老百姓的意義所在。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審美要求也在不斷攀升。早已將民俗繪畫當做事業(yè)的劉培志,為了更好地百姓服務百姓,努力在原有民俗繪畫的基礎之上,把新元素、新色彩融入到繪畫之中?!凹易V圖上的祖輩畫,過去人們喜歡嚴肅的,但如今大家更喜歡溫文爾雅、和藹可親的畫像?!币庾R到這一點后,劉培志改變了過去傳統(tǒng)的畫法,用工筆描繪出發(fā)絲和胡須,調(diào)整畫像的眼神和神態(tài),從細節(jié)處改善整幅圖和每一個畫像的觀感,根據(jù)不同時期的特色不斷作出調(diào)整,努力作出讓老百姓心儀的畫作。
歲月如梭,劉培志已是滿頭白發(fā)。通過他的努力,2009年,民俗繪畫被列為微山縣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2012年,他被認定為濟寧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但他對自己畢生熱衷的事業(yè)有更高的期望:“今后,我將繼續(xù)為百姓繪畫,把最滿意的作品送給他們,但更希望民俗繪畫能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