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除了有“泛突厥主義”思想的人,普通民眾對中國沒有敵意,土“中文導游協(xié)會”的人表示,游行鬧事的只有兩三百人,這樣的行為不得人心,因為游行在土耳其很常見,因此警方管控有時不太嚴。
“對中國憤怒,然后攻擊所有亞洲人!”在土耳其反華示威、中國外交機構發(fā)出旅游警告后,德國媒體于7月6日這樣描述極少數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的猖狂舉動。土耳其是中東最早實現世俗化的伊斯蘭國家,但歷史遺留下來的“泛突厥主義”依舊在一些人心中存在,而這些人成了“東突”分裂分子的庇護者。
土耳其發(fā)生“反華”游行
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于7月4日發(fā)生反華示威活動,并在著名景點托普卡普皇宮外釀成暴力事件,誤將一群韓國游客當作中國人加以圍攻。5日下午,激進分子又兩次聚集首都安卡拉中國使館門前抗議。
德國《世界報》6日在報道土耳其反華示威時,先回顧了歷史上“土耳其極端民族主義者對亞美尼亞人的大屠殺事件”。文章說,“襲擊游客的是極右組織‘灰狼的成員,該組織與民族行動黨有緊密關系”。在韓國旅游團被攻擊后,土耳其警察不得不用催淚瓦斯驅散這些暴徒,但有一個暴徒竟然在網上說:“終于打了一個真正的中國公民?!痹搱筮€十分關心地發(fā)問:“土耳其和中國之間面臨外交沖突嗎?”
“我們要求土方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在有關問題上謹言慎行,與中方共同努力,維護中土關系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近日針對土耳其反華示威做了如上表態(tài)。
俄羅斯《觀點報》援引俄專家的話說,“由于中國與土耳其有許多聯(lián)合項目,因此因宗教問題造成雙邊關系惡化對雙方都不利”。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表示,“東突”分裂勢力得到美國等境外勢力支持,而土耳其跟著添油加醋不會給該地區(qū)帶來任何益處。專家稱,目前中國正在實施新絲綢之路項目,土耳其將在這一項目中獲得巨大利益。同時中土兩國經濟聯(lián)系也在快速發(fā)展,土耳其此舉會嚴重損害本國的利益。據俄羅斯網站6日透露,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計劃7月28日出訪“土第二大進口國”中國。
“東突”勢力把土當成“庇護所”
小亞細亞半島、奧斯曼帝國、伊斯坦布爾、 “藍色清真寺”、圣索菲亞大教堂……與土耳其有關的這些地理、歷史名詞和景點,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在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帕皇宮中,收藏著大量中國古代瓷器,其中不乏舉世孤品。在安卡拉的凱末爾紀念館內,細心地游客可以看到一張蔣介石親筆簽名并贈送給“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戎裝照。這些文物都見證著中國和土耳其的歷史交往。
土耳其人史稱突厥,13世紀末開始建立強大的奧斯曼帝國,鼎盛期曾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盡管19世紀這個老牌帝國衰落,但很多社會精英仍推崇“泛突厥主義”,想著重振往日輝煌。但事實上,“泛突厥主義”在中亞地區(qū)屢屢碰壁。俄羅斯《觀點報》近日表示,土耳其一直支持這一地區(qū)的所有突厥民族,牽扯到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土耳其的做法已引起這些國家的不滿。文章作者塔拉索夫認為,目前土耳其面對庫爾德武裝、“伊斯蘭國”和國內政治不穩(wěn)等大量復雜的問題,沒有任何挑釁中國的資本。
土耳其政府在對待“東突”問題的態(tài)度上時有反復。土政府1995年曾頒布密令,要求公務員不得參加“東突”組織活動,后多次承諾不允許“東突”分子利用土領土從事反華及暴力恐怖活動。但近幾年的跡象表明,土方私下卻在縱容“東突”勢力,最明顯的就是很多“東突”分子通過土耳其這個跳板進入歐洲。與此同時,“東突”勢力把土耳其當成一個“庇護所”,約有20個“東突”組織在那里活動。在伊斯坦布爾,還設有“東突教育與互助協(xié)會”的總部,負責發(fā)展“東伊運”組織正式成員,搞恐怖活動。在一些重要的日子,會有手舉藍底星月旗,高喊分裂口號的“東突”分子出現在伊斯坦布爾街頭?!皷|突”分子舉的旗幟和土耳其國旗圖案幾乎完全相同,只是顏色一藍一紅。
按照阿特勒的描述,土民族行動黨領袖批評埃爾多安和執(zhí)政的正義與發(fā)展黨“僅關注敘土邊境庫爾德重鎮(zhèn)科巴尼的事態(tài),卻忽視了維吾爾族人的困境”。一些“東突”組織也施加壓力,聲稱土政府對他們的支持“甚至不及對敘利亞人和巴勒斯坦人所做的1/10”。
土總人口7000多萬。目前約有10萬維吾爾族人生活在土耳其,其中多數是第二、第三代移民,有的并不知道新疆的發(fā)展和變化。每逢穆斯林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國駐土外交機構還會看望當地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僑胞,送去問候和祝福。在土耳其,也有新疆籍老華僑對祖國有著深厚的感情,如土耳其工商業(yè)者協(xié)會會長薩比爾·博格達的父親沙迪克·博格達,他年輕時參加過哈密地區(qū)的剿匪戰(zhàn)斗、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
土普通民眾對中國沒有敵意
《環(huán)球時報》前駐埃及記者曾數次赴土耳其采訪,感覺當地人整體上對中國人很友善。
從去年年底開始,土耳其官員和學者在一系列有關土中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研討會上表態(tài)積極,認為該戰(zhàn)略倡導沿線國家共同發(fā)展和共同繁榮,體現出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正面形象。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曾高度評價中方“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表示土方愿承擔振興絲綢之路的歷史使命,促進經濟和人文交流,加強地區(qū)國家之間友好往來。
據了解,7月3日,南開大學和土耳其葉迪特佩大學簽署共建孔子學院協(xié)議,這將是土耳其第四所孔子學院。在土耳其,記者有時可以看到半官方的阿納多盧通訊社、安卡拉通訊社記者從北京、上海等地發(fā)回的稿子,關注的是兩會、中國外交、經濟等話題。但總的來說,土媒平時更關心歐洲和周邊國家的消息,偶爾有關中國的報道也是轉載西方的報道。
據一位與土耳其某旅行社合作15年的中國業(yè)內人士介紹,近年來,中國赴土耳其旅行的人逐年增多,今年很有可能突破50萬人次,相當于去年的三倍,很多人是“深度游”。土耳其今年3月對中國公民實行電子簽證,幾乎是“免簽并不免費”,加上《花兒與少年》土耳其之行等明星真人秀節(jié)目的熱播,土耳其游很受歡迎。今年7月至9月的赴土機票基本售罄。
這名經常去土耳其的旅游業(yè)負責人表示,在土耳其,除了有“泛突厥主義”思想的人,普通民眾對中國沒有敵意,一些媒體對新疆進行歪曲報道,就是蠱惑人心。與他合作的土耳其旅行社和土“中文導游協(xié)會”的人告訴他,游行鬧事的只有兩三百人,這樣的行為不得人心,因為游行在土耳其很常見,因此警方管控有時不太嚴。
北京大學土耳其問題專家昝濤表示,土耳其最近的反華示威規(guī)模雖然不大,但聲勢和敏感性確實又不小,而且這種現象時不時就會冒頭。昝濤認為,這與土耳其社會固有的“泛突厥主義”“泛伊斯蘭主義”和西化的意識形態(tài)與價值觀都有關系。但他強調,反華不是土政府或土主流社會的基本態(tài)度,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土歷屆政府基本上都重視對華關系,對雙邊關系持積極和建設性態(tài)度,這一點是兩國關系的主流;一般的土耳其民眾對中國人非常熱情和友好,這也是土耳其人的一個顯著特點。
昝濤認為,土耳其社會很多元,確實存在出于歷史、種族、宗教、人權、意識形態(tài)、經貿不平衡等多種原因和偏見而對中國不友好的個人、組織或團體,這也是我們必須承認的,偏見大部分情況下很難糾正。他建議說:“只靠政府做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加強民間交流和公共外交非常重要?!?/p>
(《環(huán)球時報》20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