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新生代流動人口中,各類人群基本上都是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的,然而在一些關于生殖健康以及艾滋病的悉知情況調查,發(fā)現(xiàn)并沒有因為學歷有差異而在這個方面的認知水平就有特別大的差異。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教授顧寶昌說,青年人早已成為流動人口的主體。涌入城市的新生代流動人口中,生殖健康問題遂成為無法忽視的社會話題。當城市流動的巨大人流碰上“人流”,呈現(xiàn)的是怎樣的現(xiàn)實?
低齡和反復的“人流”怪圈
17歲的霞芳(化名)坐在手術室外,這是她第二次意外懷孕。“必須得流掉,我還沒結婚,也不見得就跟他結婚,不能生下來?!彼f。
“為什么不做好避孕措施呢?”記者問。
“你有男朋友嗎?你要是有了男朋友你就知道了?!毕挤忌n白著一張臉,苦笑說。
在做了十幾年婦產科醫(yī)生的汪富蓉眼里,像霞芳這樣低齡未婚先孕的例子并不“扎眼”?!拔医佑|的病人中,最多的一個做了11次人流,最小的年齡只有13歲。”
16歲的小燕(化名)曾來向汪富蓉求助?!八齺淼臅r候,已經超過了做人流要求的時間,只能做引產。”傷害顯而易見。汪富蓉試著給她在醫(yī)院婦產科工作的醫(yī)生朋友打電話,希望能夠幫小燕的忙,但是入院引產要求開“證明”,而小燕又因為不敢讓家里人知道沒辦法開證明。小燕能做的,是上網找到一家網頁廣告看上去還算不錯的民營醫(yī)院,偷偷解決這個問題。
對于這些年輕的女孩來說,錯過“人流黃金時間”還不是最糟糕的情況。醫(yī)生王立君向記者介紹,她上個月幫一個女孩做過人流手術,并且千叮嚀萬囑咐術后注意事項,但是,“一個月之后她又來找我,再次懷孕?!?/p>
低齡人工流產和反復人工流產,讓一個個不該擔此重負的“霞芳”們增加了健康風險,青春也因此抹上陰影。
“每次女孩兒都一臉淚,每次男孩兒都一臉歉意”,但卻沒有減少年輕女性(25歲以內)人工流產的數(shù)字。
2009年10月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未婚妊娠的女性青少年中,90.9%有過人工流產的經歷,有19%的懷孕女性青少年有過多次流產經歷。曾經被視為洪水猛獸的婚前性行為,已然沒有了閘門。調查顯示,中國未婚青少年中,約有60%的人不同程度上接受婚前性行為或持模糊態(tài)度,22.4%曾有性行為,男性青少年性行為比例高于女性。其中大多數(shù)在性行為時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
中國每年到底有多少人次流產?1300萬人次是一個被廣為引用的數(shù)字,不過,這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由原衛(wèi)生部統(tǒng)計的數(shù)字。而目前按照《中國衛(wèi)生年鑒》的數(shù)據,每年有600多萬例的人流手術。一些人認為,這顯然不是全貌,因為許多民營醫(yī)院的數(shù)據并不全,更不用說其他隱蔽的無法統(tǒng)計的黑診所。
盡管人工流產的手段是成熟的,但不意味著不會給女性健康帶來危險和傷害,可能導致盆腔感染、宮腔黏連、輸卵管阻塞、子宮內膜異位癥、月經不調等,會大大增加女性不孕的幾率,甚至導致習慣性流產、繼發(fā)性不孕、早產等。2011年,世界避孕日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不孕不育女性中,有88.2%的人做過人流手術,18歲前做人工流產的女孩,患乳腺癌的幾率將比其他女性增加110%。
流動人口是“人流”大軍
和城市本地居民相比,新生代外來流動人口成為人流的更高危人群。
曾有一篇名為《東莞打工女:幾個女生圍著一個男生爭著養(yǎng)》的報道,講述了東莞外來打工者“多女一男”的情感模式。據報道,在當?shù)氐囊恍S區(qū)里,男工同時與幾個女工交往并發(fā)生關系被認為是件“正常的事”?!斑@時候性就容易成為討好對方的方式,尤其是在‘一男多女的情況下。于是,人流率不僅高,而且反復人流情況多。”
2014年初,瑪麗斯特普以“青年流動人口生殖健康和社會融合促進項目”的調查為契機,梳理出新生代流動用工主要活躍在五類就業(yè)場所:制造業(yè)、建筑業(yè)、運輸業(yè)、批發(fā)零售和服務業(yè)。在調查中,他們發(fā)現(xiàn),身處這些場所的工人由于普遍教育水平低,加劇了社會地位的底層化,更因缺少相關有效的保護政策來消除歧視,使得工人們難以得到均等化的社會公共服務,比如醫(yī)療服務。
《中國流動人口發(fā)展報告2013》曾對流動人口的性行為和生殖健康情況作過調查,結果顯示,41.8%的未婚青年農民工有過婚前性行為,36.3%的未婚青年農民工未曾在學校接受過生殖健康教育,43.5%的未婚青年農民工不知道緊急避孕,29%的未婚青年農民工認為沒有必要進行婚前體檢,27.4%的未婚青年農民工沒有意識到使用安全套可以減少艾滋病傳播。
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近日發(fā)布《中國流動人口發(fā)展報告2014》顯示,到2013年末,全國流動人口的總量為2.45億,超過總人口的六分之一。
“流動人口包括很多,比如外地來上學的學生,外地來務工的白領,工廠從事生產的工人,但是這部分的細分數(shù)據調查并沒有。每個城市情況不同,外來青年的構成比例就不一樣?!眳巧屑冋f。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新生代流動人口中,各類人群基本上都是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的,然而在一些關于生殖健康以及艾滋病的悉知情況調查,發(fā)現(xiàn)并沒有因為學歷有差異而在這個方面的認知水平就有特別大的差異。
“知識匱乏是源頭。大多數(shù)人獲取信息是通過網絡,不準確,而且人工流產危害知識太匱乏,知識質量也有問題。”吳尚純對此很焦慮。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在2013年開展的門診調查顯示,235例調查對象中,有49.8%的人認為偶爾性生活不會懷孕,而在以往的避孕方法中,使用避孕套的占88.1%,但是這些人中,竟然只有4.8%能夠完全正確地使用避孕套。
造成未婚人流率居高不下的,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靶陨钭冊缌耍Y婚的時間在推遲。這客觀地拉長了婚前避孕的時間長度?!眳巧屑冋f。2013年,世界避孕日中國調研報告顯示,37%的年輕人初次性行為發(fā)生在19歲以前,64%的年輕人有婚前性行為。而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顯示: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為25.3歲,女性為23.4歲。10年后,第六次人口普查時,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為26.7歲,延后了1.4歲;女性平均結婚年齡為24.9歲,延后了1.5歲。結婚年齡推遲在大城市更明顯,上海最新統(tǒng)計顯示,2014年上海市民平均結婚年齡為男性34.43歲、女性32.00歲,已是連續(xù)5年呈上升趨勢。從初次性行為到結婚,其間的時間,成為中國計生工作的空白期。
如何破解困境?
融入城市困難、生殖健康服務可達率低,卻與龐大的不斷增加的新生代流動人口撞在一起。困境因此而生。如何破解?
流動人口在性與生殖健康上面臨的挑戰(zhàn),不僅給這個群體自身的健康帶來損害,而且也給企業(yè)帶來損失——員工的病假休息和因病離職會降低勞動效率和企業(yè)生產力。
“這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共同參與?!背V菔行l(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王莉對記者說。
“避孕本是性健康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目前,對艾滋病教育已得到普遍認同,但對避孕教育仍存在阻力?!焙窭そ忉屨f,“境內外許多經驗事實表明,不論是主張婚前禁欲,限制談論性和避孕,還是限制獲得避孕藥具或流產服務,其結果有可能適得其反,只能使青少年放棄避孕而不是性活動本身?!?/p>
美國也曾經歷過人流年齡降低、重復流產率攀升的年代,因此開展了“全國防止少女意外懷孕運動”,不斷教育青少年男女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也敦促政府出臺采取負責任的政策。
英國青少年未婚先孕比例提高后,英國政府通過法律規(guī)定,必須對5歲兒童開始進行強制性性教育。
瑞典的性教育亦稱“避孕教育”,是世界性教育的典范。瑞典從1942年開始對7歲以上的少年兒童進行性教育,內容是在小學傳授妊娠與生育知識,中學講授生理與身體機能知識,到大學則把重點放在戀愛、避孕與人際關系處理上。
“荷蘭瑞典等國家與中國的計生工作重點不同,他們主要對未婚人群提供免費的計生工具,而對于已婚者則需要自費?!眳巧屑冋f。
“青少年的安全而健康的性活動,不僅需要增加其知識,改變其行為,更需要改變社會規(guī)范和創(chuàng)造支持性的社會環(huán)境。所以,靠任何一個部門‘單挑都是無濟于事的?!焙窭ふf。
(《瞭望東方周刊》2015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