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貴濱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美術課堂中的繪畫和手工課程是由外在形式構成的可視圖像,是學生可以直接感受的一門課程。動手實踐能力是每一個學科領域都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在美術課堂中更為突出。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缺少玩伴,家長工作繁忙,家庭親子活動減少,現(xiàn)在的學生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缺少勇敢嘗試的精神,因此有必要在美術課上提倡并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動手實踐能力。
關注動手實踐能力目的明確
每一次教學活動,都要讓學生心有所思考,手有所表現(xiàn)。有了明確的目的和計劃,就有了動手實踐的中心和范圍,這樣才能讓學生集中精神,投入?yún)⑴c。例如一年級《繞繞涂涂》這一課是用繞涂的方法,畫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我在給學生布置任務時明確動手實踐的任務:(1)你需要使用的方法是繞繞線。(2)當你繞完線條后,可以用涂一涂的方法給所要表現(xiàn)的形象涂涂色彩。(3)對于色彩的變化選擇,要先把色彩筆擺放好,依照順序涂色。當學生能按照老師設定好的計劃進行實踐活動時,他們就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思維方式。 ? ?為了學生能更好地進行動手實踐活動,我讓學生自己進行分組并且設立獎勵機制。一年級學生都很喜歡用線條來表現(xiàn)心中的形象,但是涂顏色卻是學生最不想干的事情,要么涂不均勻,要么就是涂出線外。這時我及時讓涂繞得最好的學生來分享他的方法,學生之間互相影響,根本不用我做范畫指導,都交出了漂亮的圖畫。通過對動手實踐能力有策略的安排教學,師生相互促進,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反思過去上這一節(jié)課,我只是在課堂上簡單示范,講完了作業(yè)要求就讓學生動手。學生往往不明白到底要怎么做,所以沒有什么想法,畫得很是大眾化,色彩也是雜亂無章,毫無個性特征,容易對繪畫失去興趣和新鮮感。動手實踐能力是一種有目的的知覺活動,心理學的知覺規(guī)律表明,有了明確的任務再去感知事物,注意力就能集中地執(zhí)行有關的指令。知覺清晰完整,從而促使學生認真協(xié)調動手實踐能力,在課堂中保持著比較高漲的學習熱情。
重視體現(xiàn)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每一次上低年級手工課,授課老師都要強調安全問題,有的甚至不敢讓學生帶小刀、剪刀等工具回校,造成手工課流于形式,忽視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其實,作為授課老師也希望學生在安全條件有保障的情況下開展活動。怎么解決安全問題呢?我在上一年級《奇妙的撕紙》《撕紙?zhí)懋嫛愤@兩個課題中探索出讓學生撕紙的有效活動。同樣需要讓學生明確動手前的任務是什么、我現(xiàn)在需要做什么事情。在課前我先找到本班動手實踐能力比較好的學生請他在課堂中做示范,演示講解給同學看,這個小老師有時候比我們老師講得還貼切,方法更到位。在撕紙過程中,我讓學生小組合作互相幫助,課堂看起來有些凌亂也有些嘈雜,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當小老師教另一個同學時,既增進學生情感交流,也讓學生之間有相互學習的過程,每一個人都有收獲。全部學生都學會了從整體到局部有重點的制作,在撕紙的過程中能細心有效地完成圖形變化,說明動手協(xié)調能力比較好。
在《撕紙?zhí)懋嫛愤@課學習中,我巡視指導時了解到學生中最常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沒有層次感,即主次不分,平鋪直說,平淡無奇,這與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及時引導學生改變思維方式,調動學生的感官,開展有效的感知活動,安排學生先擺好要貼在最下面的紙,再擺上一層,這樣一層一層的擺放,明確方法,然后貼出自己想要的畫面。學生的興趣很高,有些學生更是大膽動手實踐表現(xiàn),畫面也張揚出個性來。反思這課時,我發(fā)現(xiàn)通過調動動手實踐協(xié)調能力,也能讓學生解決其他繪畫課上碰到的難題。教師在課堂中要及時明確學習行為,做指導時需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提醒學生的行為。上完這堂課后,學生對前后關系、主次關系的問題解決得很好,有了解決問題的主觀意識,但是課堂容易雜亂,這也是需要教師注意的問題。
重視調動感官有效活動
良好的動手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必須具備細心、耐心、多思、求實、求新等各項行為習慣,這些心理品質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之間相互貫穿滲透。動手實踐時反復比較、反復對比、反復思索,深入細微的研究事物,然后不斷進行制作,在整個制作過程中,手動和腦動密切配合,在不斷的動手實踐操作過程中讓思維主觀意識得到對事物的判斷,最終形成一種思維模式或者形成一種行為習慣。
例如上手工課《小小食品店》,因我在課堂提供的食物有限,我讓學生課前先回家找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并觸摸。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在小組交流自己的觸摸經驗,口頭表達觸摸的手感、觀察后得到的色彩、形狀等。完成這個環(huán)節(jié)后,我明確學生進行動手實踐的制作目的,包括選擇橡皮泥制作時需要什么工具。接下來動手實踐制作,學生從整體到局部,把食物刻畫得惟妙惟肖。在課后反思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自己喜歡的食物在心理上有一種親近感,對自己喜歡的部分刻畫得最為精妙,這樣通過動手實踐,能讓學生耐心、細致,努力尋找更巧妙、更獨特的有效表現(xiàn)方法,我們在美術活動中完成了對美的教育。下一次美術課中,學生在已有的經驗上會更好地發(fā)揮動手實踐能力,讓一次成功的經歷變成繼續(xù)學習的動力,那么我們的美術課程也就達到了實踐設計的初衷。
開發(fā)課程資源
在整個學期的開發(fā)課程資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重點梳理出本冊教材哪些課程需要設計好動手實踐能力的課,認真理清教學思路,開發(fā)課程資源。在每一次的集體備課與教研教學活動中,每位教師充分發(fā)表個性教學的看法,集思廣益開發(fā)課程資源,通過授課教師的設計有重點的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開發(fā)課程中我們還進行了家校溝通,有些課程可以讓家長和孩子在家做親子活動,促進和諧交流和相互尊重,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能提高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也可以適時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例如我在上一年級的《大家一起畫》時,組織學生到大操場,給他們分組,并給每個組一個任務,然后給每人發(fā)一支粉筆,讓他們在大操場天馬行空地開展自己的畫作。上《田野的色彩》這一課時,我也讓學生到大操場拿著粉筆畫畫,他們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中畫畫,效果很是理想。
優(yōu)化評價體系
開放的學習活動,讓我們的學生能自主的學習,在有選擇的課堂中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當學生在選擇中完成自己的學習活動后,我們還要優(yōu)化評價體系。評價是人們對某一事物的價值評判,它存在人類的一切有目的活動中。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活動,自然離不開評價。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評價就是教師及學生依據(jù)素質教育的目標,作出比較客觀的價值判斷。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要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給學生做好測評,在整個評價體系中,結果測評應該是讓學生的自評、小組集體評價完成,而教師執(zhí)行的是學習過程的評價。在我們的教學行為中,教師若能及時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就能及時找到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及時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動手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中,如果我們沒有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那么對我們以后的教學活動非常不利。通過動手實踐能力的學習經歷,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在以后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可以進行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可以讓我們與學生在以后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和諧相處。
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認為:“學生的所謂發(fā)展,應該包括觀察力、思維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三方面的內容?!泵佬g課堂中關注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不斷的強化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精神更集中了,更愿意真正動手實踐,把自己想的畫作或創(chuàng)作表達出來,與大家一起欣賞,并發(fā)展了學生的觀察力及思維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我們可以開發(fā)更加廣闊的教學與學習環(huán)境,也讓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和活潑。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