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鐵軍
余秋雨先生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一個人如果在青年時期就開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擺脫平庸就十分困難。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和熱情,是促使學生搞好閱讀的關(guān)鍵。
一、要善于將節(jié)選自名著的課文講得精彩生動
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節(jié)選自名著的課文,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筆者在講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生機盎然的百草園充滿向往之情,對能講美女蛇故事的阿長產(chǎn)生極大的好奇,我順勢對學生說“這篇課文選自魯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魯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大家閱讀原著?!敝v居里夫人《我的信念》時,想知道居里夫人是怎樣歷盡千辛萬苦提煉出“鐳”元素的故事嗎?那么就看《居里夫人傳》;講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時,想知道英子最后的結(jié)局嗎?那么就看《城南舊事》;講雨果的《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時,一個高傲的法國人,為何對落后、愚昧的舊中國抱有極大的同情?那就看《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吧;講《列夫托爾斯泰》時,想知道托爾斯泰為何以82歲高齡從家中出走,在寒冷的路途,在一個無名小站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后幾天嗎?看一下他的《復(fù)活》吧。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到名著面前,使他們對作品有一種向往和期待,讀起來自然就有親近感。反之,強行攤派閱讀任務(wù),常會令學生感到沉重的負擔,從而對名著敬而遠之。
二、要善于營造閱讀名著的氛圍
本學期,我開展了語文課前五分鐘“名著推薦活動”,每堂語文課前,由一名同學向全班推薦名著的經(jīng)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寫出百字左右的推薦語參與評比,每周組織學生選出一名優(yōu)勝者的文章,貼在班級宣傳欄供全班閱讀。時間長了,名著成了大家關(guān)注、交流的話題,成了大家心靈的需求,學生覺得,不讀點名著,似乎挺沒品味。這樣,從交流的需要出發(fā),學生從名著中就能讀出樂趣,讀出成就感。每周一節(jié)的名著閱讀課,我要求學生靜下心來,深入到作品的內(nèi)部,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就像聽柔美悠揚的古典音樂一樣,讓自己的心靈沉浸在寧靜和諧的狀態(tài)之中,去聯(lián)想,去想像,去感受,去體驗,只有這樣,才能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才能陶冶精神,增進智慧,提高語言感受能力,達到閱讀作品的真正目的。
三、要善于鼓勵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
名著具有內(nèi)容的豐富性和多義性。同樣的書,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悟,同樣的學生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體會。我們要允許學生自主體驗,自主思考,自主發(fā)現(xiàn),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們。比如,筆者曾放手學生自主閱讀《朝花夕拾》。在學生通讀作品之后,曾提問學生“你們從作品中讀出了什么?”有的學生說讀出了魯迅的斗爭精神,有的說看到了一幅清末民初的世俗畫,有的說感受到魯迅溫馨的回憶,有的說看到作品中理性的批判,有的說看到了魯迅成長的歷程……答案豐富多彩,閃爍著智慧的火花和個性的光芒。我想,如果一開始就給學生詳細地解讀文本,向?qū)W生灌輸諸如作品的主題等這樣的內(nèi)容,學生就不可能有如此豐富的體驗和感受了。當然,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chǔ)上,我們還要經(jīng)常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澳阌幸环N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之后,我們便有了兩種思想?!苯涣鞅旧砭褪撬枷氲呐鲎埠腿诤?,通過交流,學生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思想。
四、要善于運用新型資源
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讀書時間”等節(jié)目,名著改編的電影電視劇,都可以用來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觀看易中天講三國時,將曹操說成是可愛的奸雄,就引起了學生的熱議,同學們各執(zhí)一詞,我就借此引導(dǎo)學生到《三國演義》中為自己的觀點找根據(jù)。這樣,學生懷著積極的心態(tài)到作品中去,閱讀的效果可想而知。名著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具有無窮的魅力,是因為它內(nèi)容博大精深,雋永耐讀,但也不乏深奧抽象的。為此,我有時利用多媒體播放名著改編的影片,讓學生看過影片之后再看文本。這樣,學生借助電視劇或電影理解故事情節(jié),通過演員的表演,也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并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例如,《三國演義》中有很多文言文語言,學生讀起來很吃力,也沒有耐心讀下去。我在指導(dǎo)時就讓學生先觀看部分精彩劇集,像“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隆中對”、“赤壁之戰(zhàn)”、“諸葛亮吊孝”、“空城計”等,看了影片后,學生理解了故事情節(jié),再去讀原作,去揣摩寫法,品味語言,感覺好多了。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