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美
(常州市新北區(qū)春江人民醫(yī)院,江蘇 常州 213000)
?
補腎調沖法治療不孕癥療效觀察
李 美
(常州市新北區(qū)春江人民醫(yī)院,江蘇 常州 213000)
目的:探討補腎調沖法治療不孕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不孕癥患者4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克羅米芬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補腎沖調方治療,以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未受孕,則繼續(xù)治療1個療程,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指標變化情況及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H、FSH、E2較對照組患者治療后改善效果更加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0%,高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排卵功能障礙不孕癥的治療中,應用補腎調沖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標,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不孕癥;補腎調沖法;臨床研究
不孕癥主要是指夫妻雙方在正常性生活的情況下,未采取避孕,同居時間長達2年仍然未受孕。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不孕癥已經成為一種多發(fā)病和常見病,且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遞增的趨勢。伴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與傳統(tǒng)醫(yī)學對不孕癥的深入探討,關于本病病因病機的相關報道越來越多,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在不孕癥發(fā)病率中,排卵功能障礙不孕癥的發(fā)病率占首位。目前,對于排卵功能障礙不孕癥的治療,西醫(yī)主要采取誘發(fā)排卵的方式,盡管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樣帶來了一系列的副反應和局限。傳統(tǒng)醫(yī)學并無關于排卵功能障礙不孕癥這一病名,但早在夏商周時期就有關于攝精成孕以及女性月經的相關記載,且經過歷代醫(yī)家的共同研究,關于本病的病因病機已基本達成了共識,均認為最基本的病機主要是腎虛。鑒于此,在排卵功能障礙不孕癥的臨床治療中,筆者采取補腎調沖法給予不孕癥患者治療,并采用西醫(yī)進行對比研究,旨在了解補腎調沖法在不孕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不孕癥患者4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排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4~39歲,平均年齡(26.6±4.1)歲,平均病程(3.3±2.4)年,其中繼發(fā)性不孕癥7例、原發(fā)性不孕癥13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27.0±3.5)歲,平均病程(3.4±2.1)年,其中繼發(fā)性不孕癥6例,原發(fā)性不孕癥14。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依據《婦產科學》[1]中關于排卵功能障礙不孕癥的相關標準進行診斷:①夫妻同居時間長達2年及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仍未受孕;②經B超檢測,未觀測到成熟卵泡,即便有成熟卵泡,但仍然無排卵征象;③經基礎體溫(BBT)檢測,結果顯示為異常雙相型曲線;④由于宮頸黏液卵泡期多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結晶,但并未出現(xiàn)羊齒狀結晶;⑤在經期前6天對子宮內膜行病理組織活檢,結果顯示分泌期未發(fā)生改變;⑥經尿檢或者血清檢測,發(fā)現(xiàn)患者的孕酮水平相對來說,正常水平往往較低?;颊叱霈F(xiàn)上述任意3項即可確診為排卵功能障礙不孕癥。
中醫(yī)診斷標準:依據《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腎虛血瘀證辨證相關標準進行診斷。主癥:月經遲后或閉經、婚后2年仍然不孕、月經量相對較少且呈現(xiàn)為紫黑色、腰脊處有刺痛感或腰膝酸痛。次癥:月經有血塊、經期小腹脹痛、經期血塊排出后疼痛得到緩解。舌脈象:舌質呈現(xiàn)瘀斑、淡紫色,脈澀細。具備上述主癥、次癥中任意1~2項,同時兼具舌脈象,即可確診為腎虛血瘀證。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滿足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為22~40歲,民族不限;③治療期間,夫妻同居,可進行正常性行為;④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生殖系統(tǒng)患器質性病變以及炎癥的患者;②配偶生殖系統(tǒng)異常,或者經精液測定顯示為異常;③先天性生殖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④由于子宮病變、輸卵管性因素等致使不孕癥;⑤拒絕參與本研究。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西藥克羅米芬治療,給藥方法:克羅米芬(枸櫞酸氯米芬膠囊)(上海衡山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107,50mg)在月經周期第5日開始服用,每日1次,每次50~100mg,溫水送服,連續(xù)治療5日。以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仍然未受孕,則繼續(xù)治療1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采用補腎沖調法治療,方劑組成:菟絲子15g、巴戟天10g、熟地黃20g、制何首烏15g、仙茅10g、當歸12g、川牛膝15g、肉蓯蓉10g、枸杞子15g、川續(xù)斷10g、淫羊藿10g、覆盆子10g。若患者表現(xiàn)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則加入土鱉蟲、水蛭、莪術和三棱,取破血通絡之功效;若患者表現(xiàn)為閉經,則加入香附、紅花、柴胡、川芎和陳皮,取活血調經、疏肝行氣之效。經常規(guī)煎煮,取藥汁早晚各服用1次,每日1劑。以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仍然未受孕者,則繼續(xù)觀察1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
①觀測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②對患者治療前后血清進行抽檢,重點測定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與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變化。
1.6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痊愈:經用藥治療后,患者逐漸恢復排卵,月經恢復正常,同時在1年時間內成功受孕;顯效:經用藥治療后,患者月經逐漸恢復正常,其他臨床癥狀也有了非常顯著的改善,經BBT監(jiān)測結果顯示,從不典型雙相或者單相轉變?yōu)榈湫碗p相曲線,另經B超觀察發(fā)現(xiàn)有成熟卵泡,且有顯著排卵征象;有效:患者的臨床體征與癥狀相較于治療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無效:患者的臨床體征與癥狀較治療前無任何改善??傆行?(痊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LH、FSH、E2、PRL四項指標測定結果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LH、FSH、E2較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LH、FSH、E2較對照組治療后改善效果更加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變化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經過治療,對照組患者,臨床痊愈6例,顯效5例,有效3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70.0%;觀察組患者,臨床痊愈9例,顯效6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0.0%;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最早關于不孕癥的記載出現(xiàn)在夏商周時期,例如《易經·九五爻辭》《詩經》等古文獻中均有記載,并以“崩漏”“閉經”等病名進行分類和記載。中醫(yī)認為排卵功能障礙不孕癥主要是腎虛所致。腎作為五臟六腑中非常重要的臟器,中醫(yī)認為其為先天之本,其功能直接影響著女性一生的生殖機能和活動。排卵功能障礙不孕癥與腎功能失衡、肝脾功能失常相關,而在三臟中,腎虛是致病根本。通過翻閱文獻,了解到大多數(shù)醫(yī)家均認為生殖之精存在,其藏于腎,并且發(fā)育、生長、成熟等均與腎臟有著密切聯(lián)系[3]。而腎虛可致使患者出現(xiàn)瘀滯,而瘀滯又可加重腎虛,引起惡性循環(huán),致使患者長久無法受孕。
補腎調沖法是治療閉經、不孕癥的重要方法,“補腎”主要是指五臟六腑之虛損,多以菟絲子、巴戟天等藥行“填精補髓”,并達到促進黃體生成素釋放的功效?!皼_”主要是指沖和之氣、沖任。古文獻記載:“沖任為月經之本”?!皼_”為沖鋒之意、沖逆;“調沖”主要是指從整體著手,疏泄肝木,從而達到和諧之效。本研究在不孕癥治療中,選用補腎調沖法進行治療,所采用方劑中的覆盆子、枸杞子、熟地黃與菟絲子行填精益髓、滋腎養(yǎng)陰之功效;當歸、制何首烏與川牛膝則取其補血、活血之效;另以肉蓯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和川續(xù)行溫補腎陽之效[4]。諸藥聯(lián)用,共奏調理沖任、平補腎氣之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行補腎調沖法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0%,且在改善LH、FSH、E2方面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知,在對不孕癥的臨床治療中,通過運用補腎調沖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指標,且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溫明曉,魏慧俊,夏天.韓冰補腎調沖法治療不孕癥經驗[J].四川中醫(yī),2013,31(1):3-4.
[2] 滕楊,韓鳳娟,王崇洋,等.補腎法治療不孕癥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16(1):101-1040.
[3] 秦淑芳.韓冰教授治療不孕癥的臨床經驗[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9,24(1):58-60.
[4] 王寶娟,夏天,蒼榮.韓冰教授運用補腎調沖法治療不孕癥驗案1則[J].吉林中醫(yī)藥,2012,32(4):332-333.
(責任編輯:魏 曉)
2015-05-25
李美(1976-),女,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春江人民醫(yī)院主治中醫(y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yī)治療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等。
R271.4
A
1673-2197(2015)19-0085-02
10.11954/ytctyy.201519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