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銀,陳 薇,劉偉民,王 梅
(貴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神經內科,貴州 貴陽 550002)
?
糖尿病中醫(yī)辨證分型與腦血管TCD檢測結果關系探討
周桂銀,陳 薇,劉偉民,王 梅
(貴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神經內科,貴州 貴陽 550002)
目的:研究糖尿病中醫(yī)辨證分型與腦血管TCD檢測結果的關系,為相關的研究提供參考。方法:選取40例糖尿病患者,按中醫(yī)分為陰虛燥熱和陰陽兩虛型,并設置正常對照組40例,采用腦血管TCD檢測,進行組內及組間比較。結果:經檢測后發(fā)現,陰虛燥熱型糖尿病患者的頸內動脈(ICA)與大腦中動脈(MCA)血流收縮期峰值以血流增高為主,而陰陽兩虛糖尿病患者的頸內動脈(ICA)與大腦中動脈(MCA)血流收縮期峰值以血流減慢為主,二者差異十分明顯,并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結論:按中醫(yī)的診斷,糖尿病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并有陰陽兩虛之癥,頸內動脈(ICA)與大腦中動脈(MCA)都會出現異常,表現為增高或降低,也是病情的顯著特征,糖尿病的病程會明顯影響患者體內的膽固醇、血脂、血糖等濃度,導致其增高。
糖尿?。恢嗅t(yī)辨證分型;TCD檢測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發(fā)病率在我國的增長十分明顯,并有年輕化趨勢。糖尿病對患者的代謝、微循環(huán)功能、腦血管等都會帶來較大的影響,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而研究糖尿病腦血管血流量的變化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結合中醫(yī)辨證分型與腦血管TCD檢測結果的關系進行論證,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按中醫(yī)辨證分型,陰虛燥熱型28例,陰陽兩虛型12例。陰虛燥熱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齡56~80歲,平均年齡67.5歲;陰陽兩虛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齡57~78歲,平均年齡66.7歲。
1.2 研究方法
進行糖尿病患者組內研究,并與正常對照組患者進行比較,測定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對照組患者的血糖、血脂、膽固醇指標。組內比較為陰虛燥熱型患者與陰陽兩虛型患者,組間比較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對照組患者。對所有參與研究的對象進行腦血管TCD檢測,本文所有的檢測儀器為德國EME-TC2020型,檢測顱內動脈血管采用2MHz探頭,檢測的內容包括大腦中動脈(MCA)、頸內動脈(ICA)、大腦前動脈(ACA)、大腦后動脈(PCA)、椎動脈(VA)和基底動脈(BA),檢測的結果存儲在計算機中,并打印分析,觀察收縮期峰值血流參數。
經腦血管TCD檢測后發(fā)現,陰虛燥熱型患者大腦中動脈(MCA)、頸內動脈(ICA) 和基底動脈(BA)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與正常值相比有顯著的提高,而陰陽兩虛型患者經腦血管TCD檢測后,大腦中動脈(MCA)、頸內動脈(ICA) 和基底動脈(BA)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與正常值相比有顯著降低;陰虛燥熱型患者大腦前動脈(ACA)和大腦后動脈(PCA)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與正常值相比偏高,陰陽兩虛型患者大腦前動脈(ACA)和大腦后動脈(PCA)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與正常值相比偏低;陰虛燥熱型和陰陽兩虛型患者的椎動脈(VA)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與正常值接近。此外,糖尿病組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膽固醇、血脂、血糖的檢測結果偏高,且陰陽兩虛型患者指標更顯著。
表1 各組患者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變化 (±s,cm/s))
中醫(yī)認為糖尿病病機為先天責于腎,后天責于脾,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屬于消渴病范疇,表現為陰虛燥熱,并存在一定比例的陰陽兩虛型情況。糖尿病患者脾氣虛損,多飲多食,糖、脂、蛋白質代謝紊亂,即使攝入正常量的食物,糖、脂、蛋白質和各種微量元素也不能被正常吸收,患者的代謝出現紊亂,無法獲取足夠的營養(yǎng),出現脾氣虛弱的癥狀。糖尿病患者經過腦血管TCD檢測發(fā)現,MCA、ICA等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出現異常,陰虛燥熱型患者的相關指標增高,而陰陽兩虛患者的相關指標降低,病程短的患者以虛癥為主,燥熱為標,病程長者多為陰損及陰陽兩虛,糖、脂、蛋白質代謝紊亂,使動脈血管壁增厚血管彈性減退,腦血流量明顯下降,導致血管病變及循環(huán)障礙。糖尿病患者的膽固醇、血糖、血脂升高,會導致腦血流自動調節(jié)功能受損,產生神經組織損害和嚴重的臨床癥狀,導致神經傳導功能受阻,而陰陽兩虛型患者一般病程長,在此方面的表現更為顯著。糖尿病患者的表現與病史和病情發(fā)展的速度有很大的關系,在診斷時需要控制血糖含量,同時控制血脂和膽固醇,并且要盡早治療,否則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容易出現各種并發(fā)癥,因此,及時的防治有積極的意義。糖尿病的治療與診斷可以結合中醫(yī)與西醫(yī)的手段,在中醫(yī)辨證分型的基礎上,進行腦血管TCD檢測,研究其檢測的結果,分析中醫(yī)辨證分型與腦血管TCD檢測結果的關系,對于提升診斷治療的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1] 朱莉莉.糖尿病中醫(yī)辨證分型與腦血管TCD檢測結果的關系分析——附102例臨床資料[J].江蘇中醫(yī)藥,2002(5):33.
[2] 朱瑤.糖尿病中醫(yī)辨證分型與實驗室指標的相關性研究[J].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4.
[3] 溫金莉.2型糖尿病中醫(yī)證型與客觀指標及其并發(fā)癥相關性研究[J].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
[4] 陶紹平.糖尿病中醫(yī)辨證分型與實驗指標的關系研究概況[J].山東中醫(yī)雜志,1994(9):53.
[5] 王祉怡.2型糖尿病中醫(yī)辨證分型與脂質代謝的相關研究[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3):67.
[6] 趙冬梅;豐勝利.糖尿病中醫(yī)辨證和實驗室指標關系的研究回顧與展望[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0(10):49.
(責任編輯:魏 曉)
2014-12-14
周桂銀(1979-),女,貴州省貴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神經內科。
R587.1
A
1673-2197(2015)07-0101-01
10.11954/ytctyy.20150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