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申
培育“四有”好教師 不斷推進高校教師師德建設
文/劉申
高校師德建設一直是黨和國家在高校事業(yè)發(fā)展中歷來重視的內容之一,關系到能否培養(yǎng)出建設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能夠傳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重要因素。當前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尤其是總書記在全國第30個教師節(jié)重要講話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校教師隊伍。
高校;師德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jié)重要講話精神
在全國第30個教師節(jié)來臨之前,習近平總書記9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與師生座談會時發(fā)表重要講話,要求要建設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這是總書記對全國教師隊伍建設的總要求,是今后一段時間內,奮戰(zhàn)在黨和國家教育事業(yè)各條戰(zhàn)線上的工作者深入學習、積極踐行的指導思想。當前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全國第30個教師節(jié)重要講話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何謂“師德”?我國漢代哲學家楊雄說:“師者,人之模范也”,突出表現了教師師德的重要性,只有那些“人之模范”的人才能從事教育事業(yè);唐代大詩人韓愈在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信中作出闡釋教師職業(yè)的經典名句: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遠在唐代,就解釋了教師的工作內容,而“傳道”功能是放在首位的,教師是“王道”的傳播者,是社會正統(tǒng)的弘揚者,是高尚的,是受人敬仰的。從師德建設的對象來說,從狹義來理解,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對象是高校教師,一般來說,指的是從事教學、科研的專業(yè)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知識,能夠站在講臺上“授業(yè)”。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根據教師這一職業(yè)特點總結出高校教師“師德”的基本含義:教師道德是職業(yè)道德的一種形式,是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育實踐中所應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具備的思想品德”。①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四有”好教師的要求,為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未來一段時間內,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學習好、宣傳好、落實好。
(一)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為高校師德建設凝聚共識
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在當前就是要深入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要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是人們的精神旗桿,是人們的意識領地,要加強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在高校教師中要培養(yǎng)一支具有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教師隊伍,認真學習和執(zhí)行黨和國家的教育路線、方針和政策,要在教育與科研中積極履行自己的責任,了解黨情國情校情,在工作中自覺遵守黨紀國法,加強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水平和共產主義覺悟。
(二)弘揚愛國奉獻精神,以高尚的情操鍛造優(yōu)秀教師隊伍
一位讓歷史和人民記住的好教師不僅僅是具有扎實的學識,更加重要的是他的高尚情操,是在他身上體現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是滿腔熱血,愛國愛校愛家的情懷征服了歷史。當前要旗幟鮮明地弘揚愛國主義和奉獻精神,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愛國奉獻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在日常的科研和教學中,以愛國主義和奉獻精神指導前行的道路。
(三)培養(yǎng)教師扎實的學識,提高教師師德建設的著力點
教師在社會分工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傳承文化知識,這是在任何時期都不可改變的內容,要傳承文化,要宣傳科學,高校教師就必須擁有扎實的學識,要在自己研究的領域有所造詣,有所發(fā)展,有所突破,教師的專業(yè)技術能力是一位教師能夠站在講臺上的重要條件,也是教師職業(yè)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高校要經常性的舉行各種進修班和培訓班,讓教師終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不斷學習各自領域的前言知識,能夠培養(yǎng)出一大批符合社會發(fā)展、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合格接班人。
(四)以人為本,把仁愛之心貫穿于教育實踐活動的始終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要“仁者愛人”,自古以來,仁愛之心就是教師隊伍所應該提倡和身體力行的重要內容。仁愛之心是高校師德建設的精髓。教育者對待受教育者,不能只是單純的工作關系,職業(yè)關系,更加重要是教育者對于受教育者的關心和教育上,這樣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更是一種內心的溝通,這也是教育的內在要求。在當前,仁愛之心就是要使教育者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中以人為本,以受教育者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培養(yǎng)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為核心,尊重受教育者的利益訴求和特殊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有教無類”,尊重教育對象的差異化,不能一刀切。
當前在高校師德建設中要尊重歷史條件的重要作用,要旗幟鮮明的加強對于高校教師隊伍的思想引導,要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要加強對于教師的職業(yè)教育,弘揚愛國奉獻精神,提高教師隊伍的高尚情懷。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術水平,能夠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更好的服務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為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培養(yǎng)杰出的人才。
[1]教育部黨組要求學習貫徹習近平教師節(jié)重要講話[N],中國教育報,2014年9月11日.
[2]張丹,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理路厘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3]王露璐,高校師德建設研究綜述[J],道德與文明,2006,(1).
[4]龍寶新,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人本觀[J],高校教育管理,2010,(5).
[5]孫啟元,教師道德概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2:3.
注解:
①孫啟元,教師道德概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2:3
劉申(1990.07—),男,安徽六安人,碩士研究生在讀,海南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G
A
2095-9214(2015)02-0216-01
海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