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能權
高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的是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這種人才的顯著特點是實踐能力強,在實踐能力體系中,語言能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職業(yè)核心能力。有研究表明,在人們的日常言語活動中,聽、說、讀、寫能力所占比重分別為45%、30%、16%、9%。也就是說,口語表達比書面語表達運用得更廣泛、更直接、更具實用價值。事實也證明,那些口頭表達能力強、公關能力出色的學生,畢業(yè)后能很快適應新環(huán)境,較快獲得展示才華的機會;而那些不善言談的學生,畢業(yè)后往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失去了很多機會。因此,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對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高職口語訓練內容陳舊,不能順應時代發(fā)展。教材中的范文有的凈是套話、官話、空話,學生不喜歡這樣的表述,這樣的訓練內容也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口語訓練的效果也難以得到保障。
高職語文考核多側重于通過筆試考查可量化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而不重視口頭表達能力的考核。即使有的院校將口語考核納入高職語文考核中,也由于口語交際具有瞬時性、難以客觀量化測評等因素而未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高職學生在口語交際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主要表現(xiàn)有三:第一,缺乏主動進行口語交際的意識。不少學生對口語交際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誤以為口語交際能力會隨著時間而增長,很少主動與他人交往,至于運用豐富的詞匯、合適的修辭等技巧進行口語交際的意識更是缺乏。第二,詞匯較匱乏,語言較乏味。很多學生的口語很簡單,就是一些經常用的詞,翻來覆去的使用,比如說:煩死了、郁悶、爽、我暈等等,很少有學生會有意識地使用豐富的詞匯使口語交際更生動,甚至個別學生說話有口頭禪,帶臟字。第三,緊張拘謹,不能準確表達自我。不少高職學生由于缺乏經驗和自信,在口語交際中比較拘謹,不能鎮(zhèn)定自若、大方自然;甚至有些學生具有交際恐懼癥,在大庭廣眾之下發(fā)言非常緊張,說話語無倫次。
針對高職口語教學中的弊端及高職學生在口語交際方面的不足,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口語教學改革。
高職語文教學的口語訓練須從幫助學生跨好思想認識關和心理關入手。第一,教師舉辦“口語影響生活與工作”之類的專題講座,使學生認識到口語交際的實際價值,引導學生重視口語、自覺學習口語。第二,教師須以親和的態(tài)度和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口語交流,這樣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切感、信任感,消除緊張心理。第三,定期邀請口語交際能力較強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回校介紹口語訓練的經歷及口語交際能力在工作崗位上的重要作用,通過學長學姐的現(xiàn)身說教激發(fā)學生躍躍欲試的積極心態(tài)。第四,訓練過程中,教師用幽默、鼓勵的語言適當評價,讓學生在一點點體驗成功的喜悅之中樹立起堅定的信心。教師通過多種途徑,使學生正確認識口語,營造輕松幽默的訓練氛圍,幫助學生逐步消除口語訓練中的壓抑感和緊張感,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樹立口語交際的自信心。
1.利用閱讀教學,開展口語訓練。在高職語文閱讀教學中,可利用朗讀、復述、課堂討論這些常用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朗讀著重訓練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和用有聲語言表達作品豐富的思想情感。復述著重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組織內部語言、并將內部語言轉換成有聲語言,如學習《離婚》,可讓學生突破小說情節(jié)的限制復述愛姑離婚的緣由,學習《春江花月夜》,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幽美的春江月夜之景等。課堂討論也是一種口語訓練的有效方法,教師精心設置引導性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各抒己見,對于一些分歧較大的問題,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辯論。這樣,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成為了口語訓練的主動者。在互相切磋、互相砥礪之中,時時會閃現(xiàn)智慧的火花。此外,還可采用課前演講、微型口頭作文等方式進行口語訓練。在每節(jié)語文閱讀課開始的時候,按照學號組織三至五名學生進行課前演講或口頭作文,內容不限,時間為兩分鐘左右,按照從有感情地朗讀到即興演講的程序進行強制性訓練,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在眾目睽睽之下說話的勇氣和膽量,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也能使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快速提高。
2.注重實踐教學,突破口語學習難點。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筆者適當增加專門的口語訓練實踐教學課,對演講、辯論、角色扮演、訪談等口語教學難點,進行課堂強化訓練,把講臺變成學生口語訓練的舞臺。發(fā)揮當代大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事、熱情好勝的特點,組織學生對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進行演講或辯論,使學生熟悉演講或辯論的一般流程,掌握演講或辯論的常用技巧,不僅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也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角色扮演是一種結合動作、表情生動形象地表演特定角色的創(chuàng)造性口語交際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須站在特定角色的立場進行思維和交際,因此,就需要融入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和口語表達;而且,一些情節(jié)、場景以及其他扮演者的表現(xiàn)、表述等是難以完全預測的,因此,該活動也能培養(yǎng)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訪談類活動采用“實話實說”、“挑戰(zhàn)主持人”等深受學生青睞的說話類電視節(jié)目形式,引導學生對他們非常關心的社會焦點議題、校園熱點話題各抒己見,盡量使訓練的內容和形式吸引人。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突破口語訓練難點,有目的、有計劃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3.依托校園文化活動,積極開展課外口語訓練。課堂口語訓練的時間畢竟有限,我們可依托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把有限的小課堂變成語文大課堂,把“第一課堂”延伸到“第二課堂”,拓展口語訓練實踐領域,提升學生口語表達水平。通過校園主持人大賽、社團招新、播音員比賽、朗誦會、原創(chuàng)文藝表演、話劇表演、主題沙龍、元旦文藝晚會、主題班會等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口語交際搭建更廣闊的平臺,豐富學生口語表達的內容,促進學生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一是加重口語交際考試成績的比重,使口語成績占到高職語文成績的30%左右。二是合理確定口語評價內容和范圍,既要評價學生所掌握的口語知識和口語交際能力,又要評價學生運用口語時反映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既評價學生平時課堂發(fā)言情況、期末口試情況,又將學生參加課外口語拓展活動情況等納入評價加分項目。三是采取靈活的評價方式,平時練習宜采用即時評價,快速反饋評價信息,使學生保持學習熱情;當教學進行到一定階段,比如期中或期末,教師對每個學生的口語學習情況進行階段性評價,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也明了存在的不足。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促進口語教學的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
高職語文口語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以上僅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實踐體會。我們將繼續(xù)探索,深化改革,引導學生提高溝通能力和口語表達水平,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未來職業(yè)及可持續(xù)發(fā)展。
[1]陳燕.高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 [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9(3).
[2]王志勇.高職語文教學口語訓練的幾點認識 [J].遼寧高職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