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倩
外語教學之情景法與聽說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文/李倩
外語學習主要是聽說讀寫,外語教學法要完成這四部分的學習,沒有一種單一的教學法能夠保證成功,所以要綜合各教學法的優(yōu)劣,找出最適合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本文分析外語教學的情景法和聽說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認為情景法和聽說法相結合比較適合中國的初中生。
外語教學;情景法;聽說法;應用
情景法是我國外語界熟悉的教學法,它的優(yōu)點是努力地改善過去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們愉快地學習外語,將所學知識聯(lián)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比如購物、問路等問題,讓學生們參與其中,能夠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而不僅僅是只會做題。最能體現(xiàn)情景法的是《新概念英語》,它是英國語言學家L.G.Alexander根據(jù)情景法的教學特點編寫的?!缎赂拍钣⒄Z》在中國英語培訓班頗受歡迎,但并沒有被引入正式的課堂教學,而且在現(xiàn)在的教育體制下,利用情景法授課也不現(xiàn)實。原因如下:
以初一英語教材為例,每個單元有3個話題,每個話題的單詞有20多個,這些單詞之間沒有規(guī)律,能夠背下來的學生很少,很多學生沒有學習過國際音標,通過諧音記憶單詞,效果更差。課文中的每個話題分為ABCD四個部分,每一部分兼顧聽說讀寫,內(nèi)容較多,學生學習起來頗有壓力,而配套的有教輔資料,練習,課外作業(yè)等,單詞往往讓學生很頭疼,有一半的學生單詞這一關都過不去,更是顧不上其他學習內(nèi)容了。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上付出了比其他科目更多的經(jīng)歷,可是收效甚微,原因是大多數(shù)學生都疲于應付單詞,并且這些單詞在課文對話中出現(xiàn)的頻率過低,學生往往記不住,記住的同學,還沒有記牢,又要學生新單詞,老師的重心也不得不放在單詞的背誦與記憶上,無力也沒有辦法開展其他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雖然初中英語教材在內(nèi)容編寫上努力地體現(xiàn)新課改的要求,努力地讓課文內(nèi)容有趣、易學,努力兼顧聽說讀寫,課文內(nèi)容也盡量精簡,但是考試內(nèi)容太難,教師如果根據(jù)課文的安排設計,讓學生們輕松地學英語,那么一旦考試,就難以過關,于是老師不得不把與考試內(nèi)容無關的部分直接略過不講,即使這部分的設計很有趣學生很喜歡。教師不得不把與考試相關的短語、句型和語法補充出來,學生的英語課本上密密麻麻地記滿了與考試有關的知識點,因為考試這支指揮棒,課堂再次回到了“填鴨式”,遇到與購物有關的話題,老師也是沒有時間讓學生練習,沒有時間表演,而往往把重心放在句型與重要知識點的背誦上。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就成了背誦單詞和語法的過程,雖然付出了不少,但收獲的卻很少。
情景法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diào)形式,而任何形式都是為內(nèi)容服務,我國的外語教育評價考核主要考察學生對語法的掌握,熟練運用語言進行聽、寫的能力,考試內(nèi)容多是以書面形式進行,如果不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僅僅靠改變或者引進新的教學法也無濟于事,而情景法主要注重形式與交流能力,用中國的評價制度來考量的話,這種教學法是本末倒置,沒有抓住重點,對基礎內(nèi)容的掌握強調(diào)不夠,學生往往流于表面,課堂雖然熱鬧異常,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熱情度較高,但是考試時候往往敗下陣來。雖然有些學生能夠流利地用英語交流,但是交際交流過程中對語法的關注較少,目的是讓別人理解,而考試過程則是精確到一個冠詞的用法,所以有些學生雖然有極強的表達能力,卻依然無法在考試中取得高分。
情景法努力地讓中國學生學英語的過程有趣,高效,但是在中國的考試評價制度下有些水土不服,而聽說法的教學模式,則走了與情景法截然不同的道路,在中國大行其道。聽說法的教學方法脫離語境,孤立地練習句型語法,學生不能夠形成語言能力。聽說法比較適合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聽說法雖然盛極一時,但是隨著喬姆斯基轉(zhuǎn)換生成理論的提出,聽說法盛極而衰,雖然它頗受詬病,但其中的閃光點我們也可以借鑒。聽說法的原型是“陸軍法”。二戰(zhàn)時期美國政府為了快速培養(yǎng)能夠懂得各國語言的參戰(zhàn)人員而提出課題,此時聽說法應運而生,它受到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影響,認為外語學習是習慣的形成,采取模仿、機械練習和記憶的方法強化學生的反應,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練,而不考慮意思和語境。這種教學法雖然機械操練,課堂枯燥,但這種教學法能夠迅速收到效果,尤其是對初學者幫助很大,語言規(guī)范。它把語言學習看成是一個習慣結構,通過大量的模仿和反復操練,輸入到學習者的腦中,只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高強度的訓練,學習者就會掌握語言的規(guī)律,從而掌握語言,但是這種脫離語言內(nèi)容和語境的句型操練不利于學生對語言的靈活運用,而且它注重聽說,放松讀寫訓練,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實踐能力。喬姆斯基也不贊同這種教學法,他認為,語言是一個生成轉(zhuǎn)換過程,人腦中有一種先天的語言習得機制,學習者可以通過內(nèi)化規(guī)則創(chuàng)造出許多新言語,他認為人類是具備語言能力的。但是考慮到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實際情況,中國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即缺乏說英語,練習英語的環(huán)境,靠學生生成轉(zhuǎn)換有些困難,需要花費太多時間,而中國教育又往往急功近利,根本沒有時間容許你慢節(jié)奏地教學與學習。
沒有哪一種單一的教學法可以保證教學活動的成功,我們可以將這兩種教學法結合,形成一種適合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教學法。例如說初中英語中的感嘆句這一知識點,可以汲取聽說法的優(yōu)點,先教給學生基本的句型,熟練掌握基本句型之后,再進行各種各樣的情景演練。讓學生根據(jù)出示的實物或者幻燈片練習對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練習,直至掌握,這樣就可以既滿足了考試的難度,又可以盡量地讓學生參與其中。
[1]Jack C. Richards&Theodore S. Rodgers, 語言教學的流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
[2]H.D.Brown,語言學習與語言教學的原則,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H319
A
2095-9214(2015)02-0076-01
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