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頂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樂意寫作,自由表達?!钡墙踢^小學語文的教師都有一個共同見識: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見到作文就好像“老鼠見了貓”。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小學生掌握基本的作文技巧,從此實現(xiàn)“樂意寫作,自由表達”的教學目標呢?筆者下面結合教學實踐進行分析與討論:
一、挖掘文本素材
寫作是信息的輸出,是教材文本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我們要以此幫助學生的收集信息、掌握技能,然后通過模仿等隨筆練習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F(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收集了許多名家的經典之作,堪稱學習表達和寫作的典范。比如學習了人教版《日月潭》一課,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描物狀景技巧。文本中開筆先點出描寫對象的位置,然后再通過詳細的風光描寫給大家闡述為何叫日月潭,接著分別從早晨和中午的不同時間來描寫日月潭的美。本文中我們不但可以學習基本的描寫景物的詞匯,諸如“群山環(huán)繞”“湖水碧綠”,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參照本文的寫作方式分享一下自己去過的旅游景點。這樣引導,就能充分挖掘文本素養(yǎng),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
二、課外閱讀
素材積累是寫作的物質要求。這就要求我們除了充分利用文本指導學生的寫作技巧外,還要鼓勵他們通過課外閱讀來擴充自己的知識面,積累更多的素材,獲取豐富的語言積累和情感積淀。那么如何拓展課外閱讀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呢?首先,采取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世界兒童名著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重點。其次,重視讀書方法。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乃至成長于課外”“以課內促課外”“以課外補課內”。然后找到自己想研讀的內容,邊看邊想,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做上批注。待閱讀全書后再理清條理,思考不懂的問題。最后,注重朗讀、背誦。對于一些精品,既要朗讀,更要將其中的名句、名段熟記乃至背誦。這樣不僅會下筆千言,而且能出口成章,引用自如。
三、體驗生活
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學生寫不好作文,主要是他們找不到作文材料。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生活材料則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huán)。要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該從豐富學生的生活開始,讓他們在生活中學會觀察、思考、積累,這樣的作文才會有生命力。如教師批評了誰,表揚了誰,每周一升旗時,校長總結一周情況時所講的話都可是小練筆的好素材。快樂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樂,這是我永遠的追求。
總之,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中我們只要能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汲取教材中的知識和營養(yǎng),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然后再結合生活體驗和課外積累,就能有效提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