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澤, 顧村鋒, 朱 俊, 李 嶸
(1.92941部隊,遼寧 葫蘆島125000;2.上海機電工程研究所,上海201109;3.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201109)
脈沖體制主動雷達導引頭大多采用高重頻信號,存在遮擋效應?;夭ㄐ盘栠M入遮擋期時,信號能量急劇下降,導引頭無法正常探測目標,甚至錯鎖干擾或雜波。在低空、超低空狀態(tài)下,還有可能鎖定鏡像目標,測角精度降低,影響導引頭跟蹤性能。雷達導引頭有三種常用的抗遮擋技術:變重頻抗遮擋法[1]、遮擋期外推法[2]、遮擋預判法。
本文在介紹遮擋效應及其對導引頭影響的基礎上,分析三種抗遮擋技術的適用場合,為導引頭抗遮擋技術的選用提供依據(jù)。
脈沖體制主動雷達導引頭接收到的目標回波信號功率為
式中:P 為發(fā)射功率;G 為天線增益;λ 為工作波長;σ為目標雷達散射截面;Rmt為彈目距離;L1為系統(tǒng)損耗;L2為大氣損耗;τr為接收波門寬度;d為遮擋因子。接收波門寬度τr是指每個探測周期內(nèi)可接收回波信號的時間寬度,如圖1所示。
圖1 遮擋波門示意圖
圖1中,實線為發(fā)射脈沖,虛線為接收波門,陰影部分為回波脈沖。當Δτ由Tr→0變化時,回波信號的遮擋狀態(tài)為“全遮擋→部分遮擋→無遮擋→部分遮擋→全遮擋”。
遮擋因子d 的計算式為
式中:τt為發(fā)射脈沖寬度;τr為接收波門寬度;τp為信號保護間隔;Tr為信號周期(Tr=τt+τr+2τp);Δτ 為 時 間 延 遲 相 對 信 號 周 期 的 模,Δτ =mod(τ,Tr);τ 為 接 收 信 號 的 時 間 延 遲(τ =2Rmt/c,c為光速)。
圖2給出了一種典型彈道下,導引頭接收能量變化的仿真結果。設定的仿真參數(shù):P=100 W;G=30dB;λ=3.75cm;σ=2m2;L1=5dB;L2=(0.1 Rmt/1 000m)dB;Tr=1/300kHz;τt=0.4Tr;τr=0.5Tr;τp=0.05Tr。
圖2 典型彈道情況下的目標回波能量變化
接收能量隨著彈目距離減少(對應于時間增大)而增大,同時存在周期性遮擋現(xiàn)象。
(1)鏡像影響
在低空、超低空彈道情況下,導引頭除了接收來自目標的能量外,還可能接收來自鏡像目標的能量。采用圖2設定的仿真彈道,得到圖3所示的導引頭接收的目標回波能量與和鏡像信號能量的對比圖。在鏡像目標能量的仿真過程中,考慮了地面或海面反射系數(shù)的影響,且認為導彈-目標距離與導彈-鏡像目標距離近似相等,則導引頭接收到的鏡像目標能量為
式 中:Pr,i為 鏡 像 目 標 回 波 能 量;σt,i為 生 成 鏡 像信號對應的目標雷達散射截面;ρ(β)為地面(海面)反射系數(shù),隨擦地(海)角β變化;Rm,i為導彈-鏡像目標距離。
在仿真中,引用了文獻[3]的垂直極化條件下的地面(海面)反射系數(shù)模型,該模型可表示為
其中:
式中:ε為復介電常數(shù),取近似值為65-j30.7[3];Δh為反射面起伏高度,取為0.1m。
圖3 目標與鏡像能量示意圖
圖4 雷達誤差仿真圖
由圖3(a)可見,整體上鏡像能量小于回波能量。從局部放大后的圖3(b)可以發(fā)現(xiàn),當目標回波能量進入遮擋期后,鏡像回波能量存在大于目標回波能量的時刻,這不僅會引入跟蹤誤差,甚至會導致誤鎖鏡像目標。
(2)對雷達誤差的影響
基于比幅單脈沖體制,進行雷達誤差影響仿真分析。導引頭天線的和差方向圖分別為
式中:θ為視線偏離角;θb為3dB波束寬度。
雷達誤差為
式中:real表示取實部。
圖4給出了典型彈道情況下導引頭雷達誤差輸出值,圖4(a)為整體圖,圖4(b)為局部放大圖。
由圖4可見,當目標回波信號進入部分遮擋和全遮擋后,導引頭回波通道能量下降,導致信噪比降低,引起雷達誤差波動加大,其量級遠遠大于正常雷達誤差值,已無法滿足制導控制系統(tǒng)的要求。
(1)基本原理
文獻[1]中給出了變重頻抗遮擋方法。
由式(2)可知,當(τt+τp)≤Δτ<(τr+τp)時,可使導引頭回波信號處于無遮擋期,考慮到Δτ=mod(τ,Tr),其中τ由彈目距離決定,Tr為照射信號重復周期。改變Tr,使得Δτ 滿足(τt+τp)≤Δτ<(τr+τp)的要求,可實現(xiàn)變重頻抗遮擋。
(2)適用場合
原理上,變重頻抗遮擋方法可以消除遮擋效應。變重頻是以精確測距為基礎的。若采用(200~500)kHz的高重頻,遮擋周期對應的彈目距離變化為(300~750)m。采用圖2 仿真時的波形參數(shù),無遮擋期占整個周期的10%,也可以通過降低發(fā)射脈沖的占空比,增加無遮擋期,但會降低導引頭發(fā)射機效率。顯然,測距誤差應遠小于距離變化范圍的10%,若以1%計算,(200~500)kHz重頻范圍對應的測距誤差為(3.0~7.5)m。測距精度計算式為
式中:ΔR 為測距精度,c為光速;B 為信號帶寬。
由式(10)可以求得滿足(3.0~7.5)m 測距精度要求的信號帶寬為(20~50)MHz。
顯然,變重頻抗遮擋技術適用于寬帶導引頭系統(tǒng),窄帶脈沖多普勒體制的導引頭將無法實現(xiàn)變重頻抗遮擋功能。
(1)基本原理
文獻[2]給出了基于遮擋期外推技術的抗遮擋方法。為了降低遮擋期對導引頭角度跟蹤系統(tǒng)、頻率跟蹤系統(tǒng)和制導系統(tǒng)的影響,在角度跟蹤系統(tǒng)中增加了速度反饋控制、在速度跟蹤系統(tǒng)中增加了加速度反饋控制,在制導系統(tǒng)中采用狀態(tài)卡爾曼濾波。遮擋期間,三個系統(tǒng)都采用外推控制,盡量減小誤差。
(2)適用場合
遮擋期外推法可減少角度環(huán)路、速度環(huán)路和制導系統(tǒng)在遮擋期的跟蹤誤差。在處理過程中,回波信號處于部分遮擋期和遮擋期時,導引頭受信噪比的影響,面臨雷達誤差增大,制導指令惡化等問題。此外,鏡像目標影響問題也未得到解決。
(1)基本原理
由式(2)可知,導引頭接收信號的遮擋周期與導引頭照射信號重復周期Tr一致。每個遮擋周期中,彈目距離變化值為cTr/2,在特定信號重復周期Tr情況下,若獲得遮擋期或無遮擋期的起始點,并精確得到彈目相對速度,即可判斷遮擋期的起始和結束時刻。
圖5給出了能量峰值點為起點的遮擋預判示意圖。假設某一時刻能量峰值點對應時刻為tT,后續(xù)遮擋預判時刻點為tZ,兩點間的彈目距離變化為L,則預判的遮擋起始點可表示為
式中:v(t)為彈目相對速度。
顯然,兩點間對應的彈目距離變化L 與兩個時刻內(nèi)彈目相對速度的時間積分相等。
圖5 遮擋預判示意圖
(2)適用場合
通過遮擋預判,可以預知遮擋期到來的時刻,可以在遮擋期到來前關閉接收通道,防止導引頭誤鎖目標鏡像信號,避免惡化雷達誤差。遮擋預判技術的實現(xiàn),需要精確獲得回波能量峰值點和彈目相對速度。采用原始回波數(shù)據(jù)求導、平滑濾波,再擬合的方法,可精確獲得回波能量峰值點。
在主動雷達導引頭中,相對速度與多普勒頻率的關系為
式中:v(t)為彈目相對速度;λ為工作波長;fD為彈目多普勒頻率。
由導引頭的速度跟蹤環(huán)路可以測得多普勒頻率,頻率分辨率與導引頭接收機的采樣率有關,可達赫茲級。設頻率分辨率為50 Hz,則速度分辨率約為1m/s。彈目相對速度通常在1km/s以上,1 m/s的速度跟蹤分辨率足以忽略速度跟蹤環(huán)路帶來的測速誤差,使遮擋預判技術的實現(xiàn)成為可能,遮擋預判技術不受導引頭帶寬的影響,可適用于窄帶導引頭系統(tǒng)。
圖6所示為典型彈道下回波峰值能量點和預判點獲取仿真圖。
由圖可見,即使受到噪聲影響,也能很好地找到回波能量峰值點。
遮擋預判技術的缺點在于進入遮擋期后,關閉了導引頭接收通道,在該階段失去了目標信息。
在工程應用中,可依據(jù)導引頭體制有針對性地選擇抗遮擋技術。
圖6 回波能量峰值點和預判點仿真圖
對于寬帶體制的導引頭,可以在精確測距的基礎上,采用變重頻抗遮擋技術,消除遮擋對導引頭的影響。
對于窄帶導引頭體制,變重頻技術已不適用。單純的遮擋期外推技術也不能完全消除遮擋對導引頭的影響。綜合利用遮擋預判和遮擋期外推技術,可以在遮擋期前關閉接收通道,防止雷達誤差和導引頭指令惡化,避免誤鎖鏡像目標,同時在部
分遮擋和遮擋期實現(xiàn)各種環(huán)路的外推控制。
脈沖體制主動導引頭存在遮擋效應,在遮擋期導引頭易受鏡像目標影響,惡化雷達誤差。
變重頻、遮擋外推和遮擋預判三種抗遮擋技術有各自適用場合。分析表明:對于寬帶體制的導引頭可采用變重頻抗遮擋技術,消除遮擋問題;對于窄帶體制的導引頭可結合遮擋外推和遮擋預判技術,降低遮擋對導引頭和制導系統(tǒng)的影響。
在工程應用中,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抗遮擋技術,提高抗遮擋效果。
[1] 郭玉霞,吳湘霖,張德峰.雷達導引頭變重頻抗遮擋算法設計[J].航空兵器,2009,(3):28-30.
[2] 沈亮,李合新.PD 雷達導引頭的遮擋現(xiàn)象及其處理方法[J].制導與引信,2007,28(1):1-6.
[3] Lang M W(著),薛德鏞(譯).陸地和海面的雷達波散射特性[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