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泰 吳少璇 彭蘭惠 衷明華
(韓山師范學院 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
?
基于手持技術測定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說課稿
林三泰 吳少璇 彭蘭惠 衷明華
(韓山師范學院 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
說課是以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jù),針對所教教材的教學設計和學生實際,以教師自身和教師群體為對象的教學研究活動。本文以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為例,對本課題進行說課。
說課稿 中和反應 手持技術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基于手持技術測定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現(xiàn)在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本節(jié)課選自人教版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的第二節(jié)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
中和滴定是繼配制一定物質量濃度溶液以后的一個定量實驗,也是教材中三個定量實驗之一,本節(jié)內容綜合了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溶液的pH、酸堿指示劑的變色范圍和應用、滴定儀器的使用等知識,介紹了一種定量分析的方法——中和滴定,使化學研究從定性分析轉化為定量分析。
酸堿中和滴定操作簡便、快速。有足夠的準確性,因此,該方法在農業(y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被廣泛使用。
教師要上好一節(jié)課,不僅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
本班學生為普通高二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基礎知識扎實,思維活躍,能夠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并能對問題比較深入的探究。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與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要求,我將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確立了本節(jié)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一種新的定量測定的方法——中和滴定原理及方法;
2、了解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通過例題引入,了解中和滴定原理;
2、通過手持技術演示實驗了解中和滴定過程中溶液pH變化和指示劑使用原理;
3、通過中和滴定實驗演示了解實驗操作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提升科學的實驗態(tài)度和合作探究精神。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以及能力程度,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酸堿中和滴定的原理。教學難點為滴定終點的判斷。
為了突出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突破難點,在本節(jié)課中我以講授法、演示法,歸納總結法進行授課,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利用他們已有的知識,主動建構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某工廠排放出污水顯酸性,已經測量其pH約為1,那么,我們可以通過什么辦法來測量該污水的氫離子濃度呢?學生結合已學的中和反應:已知一種堿的濃度與體積,計算另一種酸的濃度,回答問題。
2、介紹中和滴定的原理及中和滴定的用途。
3、圖示指示劑的變色范圍,讓學生直觀認識指示劑的變色范圍。
4、通過演示實驗來直觀展示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值的變化情況,從而選擇適當?shù)闹甘緞﹣砼袛嘀泻头磻欠裢瓿伞?/p>
5、學生動手操作,利用已知濃度的鹽酸來測定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的演示實驗,使學生初步學會中和滴定的操作過程,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同時,讓學生自主探究,如何得出酸堿滴定趨向呢?并且,探究NaOH的每次加入量對pH的影響。
6、將同學們分成四組。第一組:每次滴加NaOH溶液固定為3ml;第二組:每次滴加NaOH溶液固定為2ml;第三組:每次滴加NaOH溶液固定為1ml;第四組:每次滴加NaOH溶液固定為0.5ml。每組均滴加NaOH溶液至15ml。同學們利用數(shù)據(jù)采集器采集數(shù)據(jù),觀察所得曲線。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討論。我將引導學生總結出:每次加入的體積量越小,滴定曲線越接近理論值。
7、小結:滴定終點的判斷:指示劑顏色變化半分鐘內不褪色,則達到終點。由于,本次實驗是使用數(shù)據(jù)采集器采集數(shù)據(jù)的,所以,不存在對終點的判斷。
以下是我的板書設計,以提綱式板書列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點,有助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一)中和滴定的原理。
(二)指示劑的選擇。
(三)滴定終點的判斷。
[1]衷明華.手持技術實驗[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