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兩個人為傳家之寶而爭執(zhí)。甲對法官說:“法官大人,我家有個傳家之寶,外出時我交給乙保管,可他現(xiàn)在不承認(rèn)了?!?/p>
乙說:“那是我的傳家之寶,他在誣陷我?!?/p>
法官問甲:“你是在什么地方給他的?誰能作證?”
甲說:“我是在一棵大樹下給他的,沒有其他人在?!?/p>
法官聽后,對甲說:“那棵大樹就是證人了,你拿著我的令牌,把它帶來!”
甲走了十幾分鐘后,法官問乙:“你認(rèn)為他到了沒有?”
“應(yīng)該快到了,又沒多遠(yuǎn)?!?/p>
又過了十幾分鐘,甲回來了:“我把令牌給大樹看了,可它不愿意跟我回來。”
這時,法官走到某個人面前說:“你在說謊,是你想要他的傳家之寶!”
請問:法官最后是走到了誰面前?他是如何知道這個人在說謊的?
法官最后走到乙面前,乙在撒謊。
從安排甲去找大樹來作證,到后面與乙的對話,法官其實(shí)一直在試探乙。
如果甲沒有把傳家之寶交給乙,就不會有這樣一棵樹,乙在一開始就應(yīng)該提出質(zhì)疑。
在甲去找大樹后,法官故意問乙:“你認(rèn)為他到了沒有?”這時,乙說:“應(yīng)該快到了,又沒多遠(yuǎn)。”如果甲沒有把傳家之寶給乙,乙又怎么會知道那棵大樹在哪里?
種種跡象表明,甲是在那棵樹下把傳家之寶交給了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