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道佛”現(xiàn)狀調(diào)查報告

        2015-04-15 21:24:32李承貴,章林,顧海建
        關鍵詞:學歷者儒家文化道家

        ?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道佛”現(xiàn)狀調(diào)查報告

        南京大學 “儒、佛、道治理思想研究”課題組①調(diào)查報告總設計人、統(tǒng)稿人:李承貴(南京大學教授、博導)問卷設計人:章林、顧海建參與寫作的有胡汪凱、王新宇、曹澤宇、姚勇。另外,本調(diào)查報告的完成得到了上海大學吳立群副教授、江蘇科技大學崔海東副教授、江蘇科技大學王軍副教授、淮陰師范學院奚劉琴副教授、青島大學生張義生副教授、安徽大學顧友仁教授、南昌航空大學平飛教授、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張理峰副教授、貴陽學院陸永勝副教授、貴陽學院任鍵副教授、貴陽市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張小明、貴陽省委的馬琨、南京雨花臺潘敢以及碩士生張勝楠、孫瑞嬌、蘭若男等的支持與幫助,在此一并致謝!

        序言

        儒、佛、道博大精深又歷經(jīng)曲折,為全面了解當前中國社會部分群體對儒、佛、道的了解和認識現(xiàn)狀,我們按總體狀況、儒學、道家道教、佛教四個部分設計了問卷,一共發(fā)放并回收有效問卷一千余份。

        問卷一共45題,其中客觀題為主,共有35題,其余10題為主觀題。因受訪者填寫的信息不足,對主觀題的分析難以開展,故略去,本報告的分析主要就客觀題展開。具體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背景了解,共4題,均為客觀題,主要是了解受訪者的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職業(yè)。

        第二部分為整體情況,共5題,均為客觀題,了解受訪者對儒、佛、道的總體認知,包括對儒、佛、道的態(tài)度、接觸儒、佛、道信息的多少及其途徑、對儒、佛、道三家重要程度的排序、對傳統(tǒng)思想文化性質(zhì)的總體判斷。

        后面三個部分分別是對儒、佛、道三家認知狀況的調(diào)查。每個部分又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此學說的整體認識,另一部分是對此學說中一些代表性思想的認識。

        第三部分是對儒家的認識,共12題,其中客觀題8道,主觀題4道。該部分調(diào)查了受訪者對儒家基本觀點的了解情況、是否愿意去學習儒家思想、日常生活受儒家文化影響的程度。涉及的儒家思想具體觀點包括“和諧”、“仁”、“三綱五常”、“克己復禮”、“自強不息”等。

        第四部分是對道家和道教的認識,共12題,其中客觀題9道,主觀題3道。該部分調(diào)查了受訪者對道教的認識、道家經(jīng)典的閱讀狀況、對道教感興趣的方面、日常生活受道教影響的程度。涉及的道家道教思想具體觀點包括“自然”、“不爭”、“無為而治”、“重生貴德”、養(yǎng)生護生等。

        第五部分是對佛教的認識,共12題,其中客觀題9道,主觀題3道。該部分調(diào)查了受訪者對佛教的態(tài)度、佛教典籍了解狀況、佛教教義認識情況、周圍信仰佛教的人數(shù)情況。涉及的佛教思想具體觀點包括“不殺生”、“因果報應”、對社會穩(wěn)定的意義、“四大皆空”、吃素和禪定等。

        我們統(tǒng)計了一千余份有效問卷反映的相關信息,按各個部分的順序,加以分析。分析的方法是,首先要析受訪者總體的選擇狀況。在對進行了初步統(tǒng)計之后,根據(jù)不同問題的實際情況,按照參考價值的大小對其中一些問題進行進一步統(tǒng)計,結(jié)合調(diào)查問卷第一部分的年齡、文化程度和職業(yè),以期對儒、佛、道存在現(xiàn)狀進行更細致的把握。其中,并非每一題都有進一步的統(tǒng)計,也并非每一題都包含年齡、文化程度和職業(yè)三項。因為根據(jù)統(tǒng)計,不同的題目存在不同的側(cè)重點,例如有些題目并不能從“年齡”這一分類指標中得出明顯的結(jié)論,可能就不具備進一步統(tǒng)計的價值。

        一、背景了解和整體狀況部分

        背景了解和整體情況部分,主要對受訪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進行調(diào)查,并調(diào)查受訪者對儒、佛、道的總體看法、接觸狀況、接觸方式等等。

        1.性別:

        A.男性43.84%B.女性56.16%。

        本問卷女性所占的比例比男性所占的比例多大約12.32%。

        2.年齡段分布:

        A.40后0.26% B.50后1.59%

        C.60后11.69% D.70后18.06%

        E.80后 23.56% F.90后 42.42%

        G.00后 0.79%

        由此可見,本問卷90后的受訪者在接受調(diào)查的總?cè)藬?shù)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80后的受訪者,再次是70后的受訪者,再次是60后的受訪者。

        3.文化程度:

        A.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17.89%

        B.高中/中專/技校文化水平9.83%

        C.大專文化水平16.38%

        D.本科文化水平43.40%

        E.碩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水平12.57%

        本問卷本科文化水平的受訪者在接受調(diào)查的總?cè)藬?shù)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受訪者,再次是大專文化水平的受訪者,再次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受訪者。

        4.職業(yè):

        A.農(nóng)民工17.00%B.公務員 9.12%

        C.教師 12.31% D.公司職員14.96%

        E.學生 38.35%

        F.自由職業(yè)者(含經(jīng)商者)8.23%

        本問卷學生身份的受訪者在接受調(diào)查的總?cè)藬?shù)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農(nóng)民工身份的受訪者,再次是公司職員身份的受訪者,再次是教師身份的受訪者。

        5.您喜歡儒、佛、道嗎?

        A.喜歡63.15%B.一般34.36%

        C.不喜歡2.48%

        喜歡儒、佛、道的人在接受調(diào)查的總?cè)藬?shù)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對儒、佛、道持一般態(tài)度的人,再次是不喜歡儒、佛、道的人。這表明,大部分人還是喜歡儒、佛、道的,對儒、佛、道還是持比較積極的態(tài)度。

        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統(tǒng)計,40后對儒、佛、道持積極態(tài)度(喜歡、一般)的人約占100%,50后約占100%,60后約占96.96%,70后約占96.56%,80后約占94.73%,90后約占99.37%, 00后對儒、佛、道持積極態(tài)度(喜歡、一般)的人約占100%。這表明,絕大多數(shù)的受訪者對儒、佛、道持積極的態(tài)度,其中40后、50后、00后對儒、佛、道持最積極的態(tài)度,其次是90后,60后、70后、80后的受訪者對儒、佛、道持積極的態(tài)度的比例依次遞減。這個結(jié)果告訴我們,在繼承和弘揚儒、佛、道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通過各種途徑面向90后和00后群體。

        根據(jù)不同文化程度的統(tǒng)計,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訪者對儒、佛、道持積極態(tài)度(喜歡、一般)的人約占91.58%,高中/中專/技校文化程度的受訪者約占98.18%,大專文化程度的受訪者約占97.84%,本科文化程度的受訪者約占99.59%,碩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受訪者約占97.74%。這表明,對儒、佛、道持積極的態(tài)度的比例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不到提高,也就是說受訪者對儒、佛、道的認識與認可隨著其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斷地加深。因此,在繼承和弘揚儒、佛、道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人群的積極性,弘揚和傳播儒、佛、道要面向更為廣大的普通老百姓。

        根據(jù)不同職業(yè)的統(tǒng)計,農(nóng)民工對儒、佛、道持積極態(tài)度(喜歡、一般)的人約占91.66%,公務員約占100%,教師約占98.56%,公司職員約占97.64%,學生99.76%,自由職業(yè)者(含經(jīng)商者)對儒、佛、道持積極態(tài)度(喜歡、一般)的人約占92.94%。這表明,絕大多數(shù)的受訪者對儒、佛、道持積極的態(tài)度,其中,公務員、學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教師、公司職員,再次是自由職業(yè)者(含經(jīng)商者)、農(nóng)民工。因此,在繼承和弘揚儒、佛、道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應該通過各種途徑面向公務員、學生、教師、公司職員這些群體,更需要努力提高自由職業(yè)者(含經(jīng)商者)、農(nóng)民工對儒、佛、道的積極態(tài)度。

        6.您平時接觸與儒、佛、道相關的信息多嗎?

        A.很多14.96%B.一般79.09%

        C.沒有接觸5.93%

        平時與儒、佛、道相關的信息接觸一般的人在接受調(diào)查的總?cè)藬?shù)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接觸很多的人,再次是沒有接觸的人。這表明,大部分人平時接觸與儒、佛、道相關的信息比較少,獲取相關信息的機會不多。因此,增加人們平時接觸儒、佛、道相關信息的機會就顯得十分重要與迫切。

        根據(jù)性別差異的統(tǒng)計,男性中平時與儒、佛、道相關的信息接觸很多的人約占19.35%,女性中約占11.37%;男性中平時接觸不多(一般、沒有接觸)的人約占80.65%,女性中約占88.63%。這表明,男性平時接觸與儒、佛、道相關的信息的機會比女性要多不少。因此,在繼承和弘揚儒、佛、道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增加女性群體平時接觸與儒、佛、道相關的信息的機會。

        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統(tǒng)計,40后中平時與儒、佛、道相關的信息接觸很多的人約占0%(這點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受訪者對象數(shù)量有限),50后中約占22.22%,60后中約占22.72%,70后中約占14.70%,80后中約占12.40%,90后中約占14.22%,00后中平時與儒、佛、道相關的信息接觸很多的人數(shù)同樣幾乎為零。這表明,受訪者平時與儒、佛、道相關的信息接觸程度隨著年齡的下降而逐步下降。因此,在繼承和弘揚儒、佛、道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增加人們接觸儒、佛、道相關信息的機會,特別是增加90后、00后接觸儒、佛、道相關信息的機會。

        根據(jù)不同文化程度的統(tǒng)計,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訪者平時與儒、佛、道相關的信息接觸很多的人約占9.40%,高中/中專/技校文化程度的受訪者約占9.09%,大專文化程度的受訪者約占19.35%,本科文化程度的受訪者約占14.48%,碩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受訪者約占24.81%。這表明,受訪者平時與儒、佛、道相關的信息接觸程度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因此,在繼承和弘揚儒、佛、道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增加人們接觸儒、佛、道相關信息的機會,特別是增加文化程度低的人群接觸儒、佛、道相關信息的機會。

        根據(jù)不同職業(yè)的統(tǒng)計,農(nóng)民工平時與儒、佛、道相關的信息接觸很多的人約占6.77%,公務員約占23.30%,教師約占22.30%,公司職員約占15.88%,學生約占14.78%,自由職業(yè)者(含經(jīng)商者)約占10.58%。這表明,公務員、教師平時與儒、佛、道相關的信息接觸程度較高,其次是公司職員、學生,再次是自由職業(yè)者(含經(jīng)商者)、農(nóng)民工。因此,在繼承和弘揚儒、佛、道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增加人們接觸儒、佛、道相關信息的機會,特別是增加自由職業(yè)者、農(nóng)民工等群體接觸儒、佛、道相關信息的機會。

        7.一般情況下,您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接收儒、佛、道知識?(可多選)

        A.網(wǎng)絡53.23%B.電視節(jié)目73.95%

        C.報刊雜志36.93% D.經(jīng)典書籍58.01

        E.聽課37.28%

        通過電視節(jié)目的方式接收儒、佛、道知識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通過經(jīng)典書籍的方式,再次是通過網(wǎng)絡的方式,再次是通過聽課的方式。這表明,人們主要是通過電視節(jié)目、經(jīng)典書籍、網(wǎng)絡的方式來接收儒、佛、道知識。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電視節(jié)目、經(jīng)典書籍、網(wǎng)絡等多樣形式來增加人們對儒、佛、道知識的了解與學習。

        8.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主要有①儒家、②道家、③佛教三個流派,請您根據(jù)您感興趣的程度對這三家進行排序:

        ①儒家、②道家、③佛教 27.81%

        ①儒家、③佛教、②道家 24.53%

        ②道家、①儒家、③佛教 24.53%

        ②道家、③佛教、①儒家 7.70%

        ③佛教、①儒家、②道家 13.19%

        ③佛教、②道家、①儒家 14.52%

        把儒家排在首位的人在接受調(diào)查的總?cè)藬?shù)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把道家排在首位的人,再次是把佛教排在首位的人。這表明,在傳統(tǒng)思想的三個主要流派中人們對儒家的認可度最高。

        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統(tǒng)計,40后把儒家排在首位的人約占100%,道家約占0%,佛教約占0%。50后的比例約為50%,22.22%,27.77%。60后中的比例約為5.90%,12.12%,18.93%。70后中的比例約為57.35%,13.23%,22.05%。80后中的比例約為48.12%,17.29%,26.69%。90后中的比例約為49.79%, 25.94%,21.92%。00后中的比例約為33.33%,44.44%,11.11%。這表明,在傳統(tǒng)思想的三個主要流派中,不同年齡段的受訪者都對儒家的認可度最高。受訪者對于儒家的認可度隨著年齡的下降而逐步下降,80后、90后、00后對于道家的認可度明顯高于40后、50后、60后,不同年齡段的受訪者對于佛教的認可度基本一致。

        根據(jù)不同文化程度的統(tǒng)計,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訪者把儒家排在首位的人約占43.06%,道家約占16.83%,佛教約占25.74%。高中/中專/技校文化程度的受訪者中比例約為48.18%,20.90%,23.63%。大專文化程度的受訪者中比例約為60.75%,12.90%,24.73%。本科文化程度的受訪者中比例約為50.81%, 26.12%,21.63%。碩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受訪者中比例約為63.15%,12.78%,19.54%。這表明,在傳統(tǒng)思想的三個主要流派中,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訪者都對儒家的認可度最高,且受訪者對于儒家的認可度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步提高,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訪者對于道家的認可度差異較大而對于佛教的認可度基本一致。

        根據(jù)不同職業(yè)的統(tǒng)計,農(nóng)民工把儒家排在首位的人約占46.35%,道家約占15.10%,佛教約占22.39%。公務員中比例約為63.10%,13.59%,16.50%。教師中比例約為67.62%,12.23%,18.70%。公司職員中比例約為43.53%,15.29%, 37.05%。學生中比例約為49.88%,28.15%,21.01%。自由職業(yè)者(含經(jīng)商者)中比例約為55.29%,17.64%,21.17%。這表明,在傳統(tǒng)思想的三個主要流派中,不同職業(yè)的受訪者都對儒家的認可度最高,且不同職業(yè)的受訪者對于佛教的認可度要高于對于道家的認可度。

        9.您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認識是:

        A.中國傳統(tǒng)思想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應該大力弘揚 18.42%

        B.中國傳統(tǒng)思想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因素,應該有所保留的繼承74.57%

        C.中國傳統(tǒng)思想同當代世界的發(fā)展不符,有封建和迷信的東西,應該批判3.45%

        D.不了解 3.45%

        這表明,絕大多數(shù)人認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具有積極的意義,并認為應該有所批判地繼承并弘揚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

        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統(tǒng)計,40后認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具有積極意義(中國傳統(tǒng)思想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應該大力弘揚、中國傳統(tǒng)思想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因素,應該有所保留的繼承)的人約占100%,50后約占88.88%,60后約占87.12%,70后約占84.31%,80后約占88.34%,90后約占95.81%,00后約占77.77%。這表明,絕大多數(shù)的受訪者都認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具有積極意義,其中90后更認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具有積極意義,40后、50后、60后、70后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具有積極意義的比例依次遞減,80后、90后認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具有積極意義的比例依次遞增。

        根據(jù)不同文化程度的統(tǒng)計,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具有積極意義(中國傳統(tǒng)思想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應該大力弘揚、中國傳統(tǒng)思想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因素,應該有所保留的繼承)的人約占78.71%,高中/中專/技校文化程度的受訪者約占90.00%,大專文化程度的受訪者認約占91.39%,本科文化程度的受訪者約占94.89%,碩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受訪者約占91.72%。這表明,絕大多數(shù)的受訪者都認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具有積極意義,受訪者對于中國傳統(tǒng)思想積極意義的認識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因此,在繼承和弘揚儒、佛、道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文化程度低的人們對于中國傳統(tǒng)思想積極意義的認識。

        根據(jù)不同職業(yè)的統(tǒng)計,農(nóng)民工認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具有積極意義(中國傳統(tǒng)思想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應該大力弘揚、中國傳統(tǒng)思想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因素,應該有所保留的繼承)的人約占79.68%,公務員93.20%,教師約占87.05%,公司職員約占92.94%,學生約占95.38%,自由職業(yè)者(含經(jīng)商者)約占84.70%。這表明,絕大多數(shù)的受訪者都認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具有積極意義,其中學生更認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具有積極意義,其次是公務員、公司職員、教師,再次是自由職業(yè)者(含經(jīng)商者)、農(nóng)民工。因此,在繼承和弘揚儒、佛、道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農(nóng)民工、自由職業(yè)者(含經(jīng)商者)等群體對于中國傳統(tǒng)思想積極意義的認識。

        二、儒家部分

        問卷為了解受訪者對儒家思想的認知狀況,共設計了八道選擇題,包含對儒家思想的了解狀況、總體認知以及對和、仁等特定理論的認識。

        1.您對儒家基本觀點的了解情況是:

        A. 非常了解8.5%B. 有一點了解72.4%C. 不怎么了解19.1%

        通過結(jié)果可知,受訪者中,對于儒家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還是占了主要部分,然而其程度則有限,多數(shù)僅為“有一點了解”。這說明:其一,民眾對于儒家文化有所認識;其二,民眾對于儒家文化的認識并不深入。

        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統(tǒng)計,50受訪者中對儒家文化有所了解(選擇A和B)的占72%左右,低于總體情況的80%,而這一情況在60、70、80后中依然存在。在90后476位受訪者中,超過89%的人都對儒家文化有所了解,遠超80%的平均值。這說明,儒家文化在年輕一代中似乎有更受關注的趨勢,這對于我們傳播儒家文化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也是我們進一步復興儒學的動力所在。

        根據(jù)不同文化程度的統(tǒng)計,初中文化程度中只有55%左右的受訪者對儒家文化有所了解,遠低于74.4%的總體情況,而隨著文化程度的遞增,有所了解的比例也同樣呈此趨勢(高中71.6%、大專82.2%、本科90%、本科以上92.5%),這一明顯的趨勢說明,往往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對于儒家文化越為了解,這說明儒家文化在當代教育中依然有所影響,且儒家文化與教育等因素緊密結(jié)合。當然,因為受訪者中本科學歷者多為90后的年輕學生,這一結(jié)果也可以側(cè)面印證前一條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根據(jù)不同職業(yè)的統(tǒng)計,農(nóng)民工對于儒家文化的了解程度最低,只占59.5%,其次為自由職業(yè)者67.1%和公司職員72%,而教師(86.3%)、公務員(89.3%)、學生(92.6%)都超過了74.4%的平均值。值得注意的是,這三者的文化程度往往也是較高的(分析數(shù)據(jù)和常識獲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第二條調(diào)查結(jié)果,在文化程度較高的職業(yè)環(huán)境中,儒家文化的影響往往越大,而在農(nóng)民工團體中(190人中幾乎全為初高中學歷),儒家文化的生存現(xiàn)狀并不十分良好。

        2.如果有機會的話,您是否愿意進一步去了解儒家文化?

        A.愿意,我也一直在學習12.1%

        B.愿意,有機會的話肯定會學習62.3%

        C.暫時還沒考慮過25.7%

        受訪者中,約75%的人愿意進一步了解儒家文化,25%的人暫無考慮。這說明,民眾學習儒家文化的興趣還是較為強烈的。

        根據(jù)不同文化程度的統(tǒng)計,在初中段中,超過40%的受訪者表示“暫時還沒考慮過”進一步了解儒家文化,遠高于25.7%的平均值,這表明這一文化水平的群體對于儒家文化的興趣熱烈程度并不高。高中文化程度也有34.9%的受訪者選擇“暫時還沒考慮過”,而其余三種較高的文化程度,都有超過75%的受訪者愿意了解儒家文化。

        根據(jù)不同職業(yè)的統(tǒng)計,農(nóng)民工、公司職員和自由職業(yè)者選擇“暫時還沒考慮過”的均超過30%,其中農(nóng)民工高達37.7%,為最高。公務員、教師和學生均低于25%,其中公務員為12.9%,遠低于平均值。這一結(jié)果與第10題的情況有相似之處,二者結(jié)合,可以更加印證第10題中得出的結(jié)果,即:儒家文化的受關注度隨著文化程度的提升而呈遞增趨勢。

        3.您認為您在日常生活中受儒家影響大嗎?

        A.受到很大影響21.9%

        B.受到一些影響,不是很大60.0%

        C.感覺沒有受到多大影響18.1%

        認為儒家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有影響的受訪者占主流,雖然只有約20%的人認為影響很大。這說明,儒家文化在大部分民眾的生活中仍然有所作用,但其作用力則并不太大。

        根據(jù)不同文化程度的統(tǒng)計,38.2%的初中文化受訪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感覺沒有受到”儒家文化“多大影響”,遠超18.1%的總體情況,而這一趨勢隨著文化程度的提升而遞減,分別為:25.7%(高中)、16.2%(大專)、11.5%(本科)、6.8%(本科以上)。這一結(jié)果再次證明了在10、12題當中得出的結(jié)論。

        根據(jù)不同職業(yè)的統(tǒng)計,在公務員、教師和學生群體中,認為儒家文化在生活中沒有影響的受訪者比例都很低,分別為:7.8%、12.3%、8.8%。而另三種職業(yè)這一比例均較高,分別為:34.4%(農(nóng)民工)、29.8%(公司職員、自由職業(yè)者)。這說明,在三個學歷要求相對較高的職業(yè)中,他們對于儒家文化在生活中的影響是較為認同的。當然,在其他三個群體中,儒家文化的實際影響不一定就較低,或許存在不同群體對儒家文化具體所指的方面有不同的理解,這是我們在初步分析調(diào)查結(jié)果的同時所不能忽視的。

        4.儒家強調(diào)“和諧”,您認為這些思想對我們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有現(xiàn)實意義嗎?

        A.非常有意義44.5%

        B.有一定的意義50.8%

        C.沒有意義4.7%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和諧”思想有意義,這與今天的時代主題正好吻合,側(cè)面反映了儒家思想本身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

        5.“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孔子說“仁者愛人”,孟子提倡“仁政”,您認為這些思想對我們處理好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有借鑒意義嗎?

        A.非常有借鑒意義31.0%

        B.有一定的借鑒意義64.7%

        C.沒有借鑒意義4.3%

        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認為有借鑒意義,不過選擇“有一定意義”的占據(jù)主導。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眾對于儒家文化的認識程度。

        根據(jù)不同文化程度的統(tǒng)計,初中文化程度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受訪者分別有11.6%和6.4%的比例認為“仁者愛人”、“仁政”等“仁”的思想沒有借鑒意義,高于平均值的4.3%。這或許同樣印證了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群體對于儒家思想仍舊缺乏理解。

        根據(jù)不同職業(yè)的統(tǒng)計,農(nóng)民工和自由職業(yè)者群體分別有14.4%和11.8%的比例認為“仁”的思想沒有借鑒意義,還是較為突出的。而學生群體中這一比例甚至不足1%(0.9%),即認為“仁”的思想有意義的超過了99%,說明正在接受教育的學生對于儒家思想有著一定的理解基礎。

        6.您認為儒家的“三綱五?!钡膫惱硪?guī)范對我們當下社會治理有現(xiàn)實意義嗎?

        A.非常有意義9.4%

        B.有一定的意義72.2%

        C.沒有意義18.4%

        這一在近代以來被普遍否定的儒家重要思想在受訪者中居然得到了大范圍的認同,超過80%的人認為“三綱五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思想的真實內(nèi)涵和在當今時代的現(xiàn)實價值。當然,超過70%的受訪者認為這個現(xiàn)實意義只是“有一定的”,這一結(jié)果同樣值得重視。

        “三綱五?!笔侨寮宜枷胫性馐芘休^多的一種。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從年齡、文化程度和職業(yè)三個維度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結(jié)果并不如前幾個問題一樣呈現(xiàn)出一種較為明顯的趨勢。比如50、60后群體認為“三綱五?!薄坝幸欢ㄒ饬x”的比例分別是77.8%和75.6%,而在70、80后中僅為69.8%和64%,到了90后又上升為77.4%。不過總體來看,根據(jù)文化程度和職業(yè)的統(tǒng)計結(jié)果,依然可以得出前面幾題的結(jié)論,如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認為“三綱五常”沒有意義的比例都低于18.4%的平均值,而農(nóng)民工、公司職員、自由職業(yè)者中認為“三綱五?!睕]有意義的人數(shù)都高于公務員、教師和學生。公務員受訪者中,認為“三綱五常”有意義的接近90%,為所有職業(yè)中最高。

        7.儒家提倡“克己復禮”,也就是要克制自己過度的欲望,您認為它們對當代人身心修養(yǎng)有現(xiàn)實意義嗎?

        A.非常有意義34.9%

        B.有一定的意義59.4%

        C.沒有意義5.7%

        同上,“克己復禮”雖然沒有遭受與“三綱五?!币粯拥摹懊\”,但也曾被忽視。然而,在受訪者中超過95%的人都認可其現(xiàn)實意義,說明這一思想對于今天社會的重要意義。同時,有近35%的受訪者認為這個意義是“非?!钡摹?/p>

        8.儒家同時也提倡“剛健有為”、“生生不息”的精神,您認為它們對當代人身心修養(yǎng)有現(xiàn)實意義嗎?

        A.非常有意義46.1%

        B.有一定的意義49.2%

        C.沒有意義4.7%

        超過95%的受訪者認可其現(xiàn)實意義,“非?!闭J同的人數(shù)也接近一半,說明,這一思想的價值得到了受訪者的普遍認可。

        19、20這兩道題目都是對于儒家思想中一些較為代表性思想的調(diào)查(“克己復禮”、“剛健有為”、“生生不息”),而通過根據(jù)不同文化程度和職業(yè)兩種維度的分別統(tǒng)計,基本上依舊符合此次分類調(diào)查的基本規(guī)律,即:儒家文化的受關注度隨著文化程度的提升而呈遞增趨勢。通過統(tǒng)計結(jié)果可知,此一趨勢是比較明顯的。例如第19題,初中文化程度和農(nóng)民工受訪者認為“克己復禮”沒有意義的都在15%左右,也是所有統(tǒng)計項中最多的(第20題中這兩類群體在“沒有意義”這一項上的比例依舊最多,均為13.3%)。這也許說明,儒家文化的傳播往往還是依賴于教育的方式。

        在對這些題目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之后,我們能從調(diào)查結(jié)果中得到的較為明確的結(jié)論大概主要是這一點,即:受訪者對于儒家文化的了解程度往往隨著文化程度的變化而變化,文化程度越高,往往其對于儒家文化的了解程度也就越深,反之則越淺。同時,因為職業(yè)情況往往也是跟隨文化程度而對應不同的分布(如受訪者中學生群體基本上為本科生,農(nóng)民工群體基本上為初中生等),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職業(yè)分布這一維度得出較為一致的結(jié)論。(當然,因為受訪者的群體是極其有限的,因此這一結(jié)論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意義,但還是反映了一些問題,尤其是出于我們的調(diào)查問題都涉及到一些儒家文化最基本的內(nèi)容和理念。)

        三、道家和道教部分

        問卷為了解受訪者對道家學說和道教認知狀況,共設計了九道選擇題,包含對道家道教的總體認識以及對某些特定理論的認識。

        1.您對道教的認識是:(可多選)

        A.是一種民間信仰形式,希望能夠通過修煉,能夠獲得長生久視 65.54%

        B.通過齋醮、懺悔、誦經(jīng)超度亡靈,是中國傳統(tǒng)喪葬儀式的一種 43.93%

        C.感覺就是看風水、算算卦之類,差不多是封建迷信 29.85%

        D.氣功武術,可以強身健體 35.16%

        可見,幾種對道教認識都存在,而認為道教是通過修煉以獲得長生的民間信仰的最多。

        各性別和年齡段的選擇與整體比例大體一致,但是在不同學歷和職業(yè)的統(tǒng)計中有一定差別。在初中及以下學歷者中,選擇了A選項“是一種民間信仰形式,希望能夠通過修煉,能夠獲得長生久視”的占44.06%,而選擇其他選項的分別占44.55%,40.10%和 26.73%。而在高中學歷者中,選擇了A的占59.09%。在大專學歷者中,選擇了A的占67.03%。在本科學歷者中,選擇了A的占71.02%。在碩士及以上學歷者中,選擇了A的占83.46%。可見,隨著學歷增長,選擇A的比例也在增大,而低學歷者的選擇較為平均。

        在農(nóng)民工中,選擇了A的占46.35%,選擇了B的占42.71%,選擇了C的占44.79%,選擇了D的占26.04%。而其他職業(yè)的選擇和整體結(jié)果大體一致。這說明,低學歷者和農(nóng)民工對道教的總體認識較為混亂。

        2.您對道教經(jīng)典(比如《老子》、《莊子》、《太平經(jīng)》等)的閱讀情況是:

        A. 都閱讀過,很喜歡 4.25%

        B. 看過一點,不是很詳細47.30%

        C. 沒怎么看過 47.83%

        可以看出,道教經(jīng)典的閱讀狀況并不樂觀,可見道教經(jīng)典閱讀并沒有傳播太廣。

        這一點在分職業(yè)、年齡段和學歷統(tǒng)計時的結(jié)果也大體是如此,比如,在初中及以下學歷者中,表示都閱讀過,很喜歡的僅占6.44%,在高中學歷者中占3.64%,在大專學歷者中占1.62%,在本科學歷者中占3.06%,在碩士及以上學歷者中占9.77%。并非隨著學歷增長對道教經(jīng)典的了解程度也在增長,甚至本科學歷者中的閱讀狀況還不如之前幾個群體,只有碩士以上學歷者中狀況稍好??梢姷澜探?jīng)典閱讀的不足是廣泛存在的狀況。

        3.您對道教哪些方面最有興趣?

        A. 思想理論36.85% B.神仙信仰 10.01%

        C.氣功武術 13.29%D.養(yǎng)生護生 57.84%

        E.風水占卜26.13%

        這一題沒有標注為多選,但大多數(shù)受訪者是按多選處理的。關于道教感興趣的方面,各種方面都有感興趣的,但對于養(yǎng)生方面感興趣的占了一半以上??梢娊裉斓娜藗儗Φ澜痰钠谕辉偈且酝娘L水、占卜、氣功等,對其思想理論的了解需求也不大,而對于道教能夠提供的養(yǎng)生建議比較重視。

        這一點在不同年齡、職業(yè)中都能得到體現(xiàn)。比如,在1970年以前出生者中,選擇了D選項“養(yǎng)生護生”的占66.67%,在1970年到1980年出生者中選擇了D的占58.82%,在1980年到1990年出生者中選擇了D的占49.62%,在1990年以后出生者中選擇了D的占58.81%,都占較大比例,尤其是年齡較大者對養(yǎng)生方面的關注更為迫切。

        在農(nóng)民工中選擇了D的占45.83%,在公務員中選擇了D的占57.28%,在教師中選擇了D的占60.43%,在公司職員中選擇了D的占55.62%,在學生中選擇了D的占62.36%,在自由職業(yè)者中,選擇了D的占60%,也都占很大比例。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選項是A“思想理論”。在初中及以下學歷者中選擇了A的占25.74%,在高中學歷者中選擇了A的占30.91%,在大專學歷者中選擇了A的占34.59%,在本科學歷者中選擇了A的占41.43%,在碩士及以上學歷者中選擇了A的占45.11%,總體呈現(xiàn)增長趨勢。

        另外,農(nóng)民工選擇了A的占24.48%,公務員選擇了A的占44.66%,教師選擇了A的占41.01%,公司職員選擇了A的占32.54%,學生選擇了A的占42.26%,自由職業(yè)者選擇了A的占29.41%??梢娹r(nóng)民工和自由職業(yè)者較其他職業(yè)對于思想理論的關注程度有明顯差距??梢钥闯?,受教育程度和對道家道教思想理論的關注程度有著一種正向關聯(lián)。從下面對道家道教幾個具體理論的了解和認知的調(diào)查來看,這一點是可以成立的。

        4.您認為您在日常生活中受道家影響大嗎?

        A.受到很大影響 5.31%

        B.受到一些影響,不是很大 55.97%

        C.感覺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37.82%

        對于日常生活受道家影響的大小,絕大數(shù)人選擇了影響不大或者沒有影響,可見道家在日常生活中似乎被認為影響不大。

        這一點在不同年齡、職業(yè)和學歷的人群中都得到了呈現(xiàn)。比如,初中及以下學歷者選擇A選項“受到很大影響的”的占4.95%,高中學歷者選擇A的占0.90%,大專學歷者選擇A的占3.78%,本科學歷者選擇A的占6.53%,碩士及以上學歷者選擇A的占7.52%,僅僅是碩士以上學歷者中比例稍稍突出。

        農(nóng)民工選擇A的占3.65%,公務員選擇A的占5.83%,教師選擇A的占5.04%,公司職員選擇A的占2.37%,學生選擇A的占6.93%,自由職業(yè)者選擇A的占4.71%。同樣,認為日常生活受到道家影響很大的比例很小。

        以上四題是從整體方面了解受訪者對道家道教的認識。可以看出,對于道教較為主流的認識是通過修煉獲得長生的民間信仰,受訪者對于道教最感興趣的地方也在于養(yǎng)生護生方面。然而,道教經(jīng)典閱讀的狀況并不好,可見受訪者大多并不是通過相關經(jīng)典獲得對道教的認知。受訪者也大多認為道家道教對當今社會的影響不大。下面將反映受訪者對道家道教幾個特定理論的接受程度。

        5.道家崇尚自然,您認為這樣的思想對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有現(xiàn)實意義嗎?

        A.非常有意義 29.41%

        B.有一定的意義 63.51%

        C.沒有意義6.11%

        對于道家崇尚自然思想具有輔助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現(xiàn)實意義,這一點較為受訪者認同。

        通過對不同年齡受訪者回答的統(tǒng)計,1970年以前出生者選擇A“非常有意義”的占25.49%,1970年到1980年出生者選擇A的占26.47%,1980年到1990年出生者選擇A的占27.07%,1990年以后出生者選擇A的占32.79%。可見隨著出生時間往后推,受訪者對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認可在提升。年輕人更加重視道家思想中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一面。

        初中及以下學歷者選擇A的占18.81%,高中學歷者選擇A的占22.73%,大專學歷者選擇A的占29.19%,本科學歷選擇A的占33.85%,碩士及以上學歷者選擇A的占35.34%,可見隨著學歷增長,對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認可越大。

        農(nóng)民工選擇A的占16.15%,遠低于平均水平,而公務員選擇A的占33.98%,教師選擇A的占30.94%,公司職員選擇A的占26.63%,學生選擇A的占34.87%,自由職業(yè)者選擇A的占28.24%,都與平均水平相當或者超過??梢?,農(nóng)民工對于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并不了解。

        6.道家提倡“不爭”,希望人們在生活中能夠謙和、柔順一些,您認為這樣的思想對現(xiàn)代人處理好人際關系有意義嗎?

        A.非常有意義 22.14%

        B.有一定的意義 69.80%

        C.沒有意義7.62%

        對于道家的“不爭”思想是否有幫助現(xiàn)代人處理人際關系的意義,這一點較為受訪者大多認為是有一定的意義的。

        在初中及以下學歷者中,選擇C“沒有意義”的占12.38%,高于平均水平。而高中學歷者選擇C的占10.91%,大專學歷者選擇C的占6.49%,本科學歷者選擇C的占5.71%,碩士及以上學歷者選擇C的占6.02%??梢姡S著學歷增長,對于道家“不爭”思想越能認同。這一點與上一題相同,學歷影響人們對道家思想認識的程度。

        而根據(jù)職業(yè)劃分,農(nóng)民工選擇C的占13.54%,公務員選擇C的占2.91%,教師選擇C的占5.04%,公司職員選擇C的占8.28%,學生選擇C的占5.54%,自由職業(yè)者選擇C的占14.12%。各個行業(yè)中公務員、教師和學生對“不爭”思想的意義推崇度較高,而農(nóng)民工、自由職業(yè)者中較低。

        7.您認為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對現(xiàn)在治理社會有啟示價值嗎?

        A.非常有啟示價值 9.74%

        B.有一定的啟示價值 71.66%

        C.沒有啟示價值17.18%

        對于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對于治理現(xiàn)代社會是否有啟示價值,這一點的認同度不及以上兩點,只有不到10%的受訪者充分認可,而很大比例的受訪者認為沒有價值。

        這一點在不同年齡、職業(yè)中都是如此。1970年以前出生者選擇A“非常有啟示價值”的占8.50%,1970年到1980年出生者選擇A的占7.84%,1980年到1990年出生者選擇A的占9.40%,1990年以后出生者選擇A的占11.07%。在90年代出生者認為非常有啟示價值的比例稍稍突出。

        農(nóng)民工選擇A的占10.94%,公務員選擇A的占9.71%,教師選擇A的占9.35%,公司職員選擇A的占7.10%,學生選擇A的占10.85%,自由職業(yè)者選擇A的占7.06%。可見在不同職業(yè)中對此的認可程度都不高。

        8.道家提倡“貴生重德”,希望人們都能夠重視并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您認為這樣的思想對當代人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有借鑒意義嗎?

        A.非常有借鑒意義 42.87%

        B.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51.90%

        C.沒有借鑒意義4.25%

        對于道家“貴生重德”思想對現(xiàn)代人愛惜生命、更好地生活有借鑒意義,這一點得到了較好的認同,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非常有借鑒意義,只有不到5%的人否定了這一點。

        通過對不同學歷受訪者回答的統(tǒng)計,初中及以下學歷者選擇C“沒有借鑒意義”的占10.89%,高中學歷者選擇C的占6.36%,大專學歷者選擇C的占2.70%,本科學歷者選擇C的占1.43%,碩士及以上學歷者占3.76%??梢婋S著學歷提升,對道家貴生、護生思想的認可程度也在提高。

        在對不同職業(yè)受訪者回答的統(tǒng)計中可以發(fā)現(xiàn),農(nóng)民工選擇C的占12.5%,遠遠超過了平均水準。而公務員選擇C的占0.97%,教師選擇C的占1.44%,公司職員選擇C的占2.37%,學生選擇C的占2.08%,自由職業(yè)者選擇C的占9.41%。自由職業(yè)者和農(nóng)民工一樣對道家貴生、護生思想有一定程度的不認可,而其他職業(yè)的不認可比例極低。綜合不同學歷受訪者回答的分析,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和對道家道教思想的認知有關聯(lián)。

        9.道家的修煉方法中有許多養(yǎng)生、護生的具體做法,您認為這些對當代人身心健康的護理有現(xiàn)實意義嗎?

        A.非常有意義 28.61%

        B.有一定的意義65.19%

        C.沒有意義4.96%

        對于道家修煉方法中的具體養(yǎng)生護生做法對現(xiàn)代人身心健康護理的意義,這一點也較為受訪者認同,認為沒有意義的不到5%。

        與前一題類似,初中及以下學歷者選擇C“沒有意義”的占14.36%,遠超平均水平。而高中學歷者選擇C的占7.27%,大專學歷者選擇C的占1.62%,本科學歷者選擇C的占2.24%,碩士及以上學歷者選擇C的占3.76%,大致呈減少趨勢。

        農(nóng)民工選擇C的占14.06%。公務員選擇C的占1.94%,教師選擇C的占0.72%,公司職員選擇C的占3.55%,學生選擇C的占2.08%,自由職業(yè)者選擇C的占14.12%。同樣的,只有農(nóng)民工和自由職業(yè)者對養(yǎng)生、護生具體做法的意義有一定程度的懷疑。這就印證了前一題得出的結(jié)論,受教育程度和對道家道教思想的認知有關聯(lián)。

        以上五題是對于道家道教思想五個方面受訪者的接受程度,有高有低。而其中一個顯著的特征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則對道家道教思想的了解越深,也越能認可。這和前幾題中,對道教思想理論的關注程度及其和學歷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出一定的聯(lián)系。但是,必須提醒的是,這是對道家道教思想理論的把握中體現(xiàn)的結(jié)論,道家道教整體影響力的不足和受教育程度并沒有顯示出關聯(lián)。無論是何種學歷者對于道家經(jīng)典的閱讀都不是很充分,大多數(shù)人也都認為道家道教的影響力在式微。為何出現(xiàn)如此尷尬的境地,需要更深入的調(diào)查分析來尋找答案。

        四、佛教部分

        問卷為了解受訪者對佛教的認知狀況,共設計了九道選擇題,包含對佛教的總體認識以及對某些特定理論的認識。

        1.您對佛教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A.信仰12.84%B.不信仰,但是對其教義感興趣49.86%

        C.反感4.51% D.無所謂32.77%

        通過結(jié)果得知,超過60%的受訪者對佛教采取了同情的態(tài)度,并且有12.84%的受訪者是佛教的信仰者。當然,采取無所謂態(tài)度的同樣超過了30%。整體來看,對佛教較為認同的還是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

        根據(jù)不同文化程度的統(tǒng)計,對佛教采取同情態(tài)度(選擇A和B)的受訪者中,本科文化程度和碩士生及以上程度分別占據(jù)了65.50%和73.68%,所占比例最多。而對于佛教并不感興趣(選擇C和D)的受訪者中,初中文化程度占據(jù)了47.02%,所占比例最多,但本科文化程度也占據(jù)了34.50%。我們從這個結(jié)果可以看見,對佛教感興趣的人群似乎并不如我們想象中一定集中在文化程度不高的純粹信仰者中,而是相反,文化程度越高對佛教的認可程度越高。但對于佛教持不友好態(tài)度的在較高文化程度的人群中也存在一定比例。這一現(xiàn)象值得我們進行進一步探究。

        根據(jù)不同職業(yè)的統(tǒng)計,對于佛教認同的學生受訪者(選擇A和B)占據(jù)了67.43%,教師受訪者占據(jù)了69.78%,比例最高,這一現(xiàn)象值得我們注意。而農(nóng)民工中這一比例僅占50.88%。這個現(xiàn)象與前面文化程度的統(tǒng)計存在一致性。似乎體現(xiàn)了受眾對于佛教較為復雜的態(tài)度。

        2.您對佛教基本典籍(比如《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壇經(jīng)》等)了解情況

        A. 都閱讀過,很喜歡3.18%

        B. 看過一些,不是很詳細28.25%

        C. 沒怎么看過68.55%

        將近70%的受訪者沒有閱讀過上述佛教最為基本的典籍,這與34題的結(jié)果并不協(xié)調(diào),12.84%的信仰者卻只有3.18%的完整閱讀者。當然,這一結(jié)果似乎證明了佛教的宗教特質(zhì),即并不依賴閱讀理性而即可以憑借信仰而親近。

        根據(jù)不同文化程度的統(tǒng)計,在都閱讀過如上這些基本典籍的受訪者(選擇A)所占的比例,初中段最高,為4.95%,而本科段為2.44%,碩士生段為2.27%,都低于低文化層次。這似乎說明,對于佛教典籍的閱讀似乎不受文化程度的絕對限制,這也反映出佛教的宗教信仰特質(zhì)。

        根據(jù)不同職業(yè)的統(tǒng)計,以上結(jié)果依然適用。表示都閱讀過的受訪者(選擇A)的比例農(nóng)民工最高,為5.72%來自學生,而學生為3.00%。然而,沒有閱讀過這些典籍的受訪者(選擇C)當中,學生中比例達到了71.59%,為最多,似乎更加說明了佛教傳播超越了文化、教育程度等理性因素。

        3.你對佛教教義認識情況如何?

        A.非常了解2.30%

        B.知道一些60.14%

        C.不了解37.64%

        本題的結(jié)果再次與34題產(chǎn)生出入。既然只有2.3%的受訪者非常了解佛教教義,何以竟有12.84%的信仰者。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當然,有60%的受訪者“知道一些”佛教教義,這一比例還是較多的。

        根據(jù)不同性別的統(tǒng)計,男性受訪者對于佛教教義“非常了解”和“知道一些”(選擇A和B)的比例稍稍超過了女性(63.50%對60.97%)。

        根據(jù)不同文化程度的統(tǒng)計,對佛教教義非常了解的人(選擇A),碩士生中比例最高,為4.51%,而初中生中比例也達到了3.96%。這一結(jié)果依舊印證以上兩題的結(jié)論,即對佛教信仰超越了受教育的因素。

        根據(jù)不同職業(yè)的統(tǒng)計,對佛教教義非常了解的人(選擇A),農(nóng)民工占據(jù)了5.20%,為最多。而有一定了解的人(選擇B),教師中比例為72.66%,為最多。在不了解的受訪者(選擇C)中,學生中的比例達到了36.25%,農(nóng)民工中比例也達到了41.66%。這同樣說明了對佛教認知的復雜。

        4.您身邊信仰佛教的人多嗎?

        A.很多親戚朋友信仰16.03%

        B.知道有幾位信仰42.16%

        C.沒有17.36%

        D.不是很清楚24.00%

        根據(jù)結(jié)果可知,58%以上的受訪者周圍存在佛教信仰者,而16.03%是“很多親戚朋友”,這說明在受訪者們的生活中,存在著較為普遍的佛教信仰。

        根據(jù)不同文化程度的統(tǒng)計,選擇了A和B的受訪者,即清楚自己周圍存在相當數(shù)量的信仰者的人,在本科段和碩士生段中分別占據(jù)了63.26%和73.67%,遠高于其他幾類人群。

        而通過對不同職業(yè)者的統(tǒng)計,這一結(jié)果在教師和學生群體中也得到了體現(xiàn),他們中選擇了A和B的達到了71.21%和58.88%。

        5.佛教要求“慈悲”、“不殺生”,您認為這些教義對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有沒有積極意義?

        A.非常有積極意義21.34%

        B.有一定的積極意義69.08%

        C.沒有積極意義9.12%

        “慈悲”與“不殺生”是佛教中較為溫和且為民眾熟知的思想,這也得到了受訪者的普遍認同。超過90%的人們認為二者有積極意義,其中認為非常有積極意義的也占了總數(shù)的21.34%。

        從性別、文化程度和職業(yè)三個維度的統(tǒng)計,可以發(fā)現(xiàn),男性對于這觀點的認同遠不如女性,這確乎反映了此思想與性別的相關性。而本科和學生群體對于二者的認同又都占據(jù)了主導位置。

        6.您認為佛教“因果報應”、“慈悲為懷”這樣的教義對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現(xiàn)實意義嗎?

        A.非常有意義21.34%

        B.有一定的意義71.30%

        C.沒有意義6.99%

        與38題一樣且更出乎其上,將近95%的受訪者認同“因果報應”、“慈悲為懷”思想在處理人與人關系的中有現(xiàn)實意義,只有近7%的受訪者認為沒有意義。

        關于“因果報應”、“慈悲為懷”等思想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得到的結(jié)果與第38題驚人的一致,茲不贅述。

        7.佛教在中國已經(jīng)擁有較為廣泛的信眾,您認為佛教的興盛對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有幫助嗎?

        A.非常有幫助10.62%

        B.有一定的幫助79.36%

        C.沒有幫助9.65%

        在這一點上,認為佛教興盛對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沒有幫助的受訪者只有不到10%,然而認為“非常”有幫助的也僅占據(jù)了10%左右,近80%還是選擇了較為中立的態(tài)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于宗教之于社會發(fā)展的認識。

        根據(jù)不同文化程度的統(tǒng)計,認為佛教教義有現(xiàn)實意義的受訪者(選擇A),高中段占據(jù)了最多數(shù),比例為13.63%,碩士生中比例也達到了13.53%。而認為佛教興盛對于社會沒有意義的人(選擇C)則是初中段為最多,為13.86%。對于佛教社會作用的認可在不同文化程度受訪者中都是存在的。

        根據(jù)不同職業(yè)的統(tǒng)計,農(nóng)民工、公司職員在認為佛教興盛非常有意義(選擇A)的比例為最多,分別為14.11%、14.66%,而其他職業(yè)中的比例均未超過10%。

        8.佛教認為“四大皆空”,從而要人們不要執(zhí)著,您認為這樣的教義對普通人的身心修養(yǎng)有啟示意義嗎?

        A.非常有啟示意義8.85%

        B.有一定的啟示意義73.16%

        C.沒有啟示意義17.98%

        “四大皆空”這一思想在受眾中歷來存在爭議,這一題得到的認同也低于前幾題,但認為其對于普通人的身心修養(yǎng)有意義的受訪者仍然占到了80%以上,當然,其中主要都認為這個意義僅是“一定的”。

        9.佛教有自己的修行方法,比如“吃素”和“禪定”等,您認為這些修行方法對普通人的身心修養(yǎng)有實際價值嗎?

        A.非常有價值7.26%

        B.有一定的價值69.35%

        C.沒有價值23.02%

        “吃素”和“禪定”作為佛教的修行方法,在普通人中得到的認同如何?通過受訪者的反饋可知,23%的人認為沒有價值,7.26%的人認為非常有價值,而大多數(shù)(近70%)的人認為這個價值是存在的,但有一定的限度。

        43、44這兩題都涉及到佛教一些教義與身心修養(yǎng)的關系。在受訪者中,認為“四大皆空”有意義(選擇A和B)的本科段群體中都達到了89.99%,為最高。學生中這一比例則是87.29%,同樣是所有群體中最多的,這大概因為這一群體對于這些思想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另一種佛教思想的統(tǒng)計則與此大致相同。

        在對這些題目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之后,我們可以明確得出的結(jié)論是:對于佛教思想的同情和了解呈現(xiàn)出一種并不均勻的分布特點,初中段、本科段、農(nóng)民工段、學生段都可以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也可以呈現(xiàn)出一定的相關性。這似乎說明,佛教作為一種宗教思想,與儒家的理性特征不同,它的傳播與影響因其思想的非理性特質(zhì)而存在復雜性,并不一定依賴文化、教育、職業(yè)等分類均勻分布。當然,在受訪者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接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群體,或者說年輕人群體對于佛教的認識還是較其他幾個群體較為豐富,這也是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五、結(jié)論

        通過對一千多份問卷的統(tǒng)計和分析,可見:

        1.對于儒、佛、道的總體認識方面。首先,民眾對于儒、佛、道大多持認可態(tài)度。其次,其接觸程度尚且一般。這說明,民眾對于儒、佛、道雖然有著樸素情感,但不一定真實了解。在接受儒、佛、道的方式上,電視節(jié)目是最廣泛的渠道,而聽課是受訪者選擇最少的渠道,說明專門的宣傳儒、佛、道知識的機會并不多,一定程度導致了民眾對儒、佛、道接觸不夠。對于儒、佛、道三家的排名,儒家優(yōu)先于道家和佛教是顯而易見的。對于傳統(tǒng)思想的總體認識上,大部分人都持著辯證認識的態(tài)度,認為儒、佛、道有精華也有糟粕,應有所保留地繼承。

        2.對于儒家的認識方面。民眾對于儒家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和深入。其中大部分雖然并沒有學習過儒家文化,但是有學習的意愿。大部分民眾認可儒家對現(xiàn)代社會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有限。對于儒家的具體學說,“和諧”、“仁”、“自強不息”等都得到了普遍的認同,而以往曾經(jīng)批判過的“三綱五?!薄ⅰ翱思簭投Y”等思想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認可。

        對于道家和道教的認識方面。民眾對于道教最普遍的認識是“通過修煉獲得長生的民間信仰”。民眾對于道教經(jīng)典的閱讀并不多。養(yǎng)生護生思想是道教中最為吸引民眾的部分。和儒家一樣,民眾認為道家思想對于現(xiàn)代社會有影響,但是有限。對于道教的具體思想,如崇尚自然、不爭等都得到了民眾的認同,特別是重生、養(yǎng)生的思想是現(xiàn)代人對道教感興趣的重要原因。而對“無為而治”觀念的認可程度較以上思想為弱。

        3.對于佛教的認識方面。承認信仰佛教的受訪者并不多,而大多數(shù)人持不信仰但感興趣,或是無所謂的態(tài)度。佛教典籍的閱讀狀況也比較差。對于佛教的具體教義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多數(shù)人覺得身邊有著少量的人是佛教信仰者。對于佛教的“慈悲”、“因果報應”等思想的意義,大部分人予以認同,對于“四大皆空”、吃素禪定等也是如此,但都是有保留的認同。大部分人認為佛教對于今天的社會穩(wěn)定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對于不同階層的人的選擇。本次調(diào)查從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四個方面區(qū)分了受訪者。可以看出,性別、年齡盡管在某些問題上體現(xiàn)出了區(qū)分度,但總體看來和整體結(jié)論差別不大。而文化程度和職業(yè)對于選擇的影響較大。一般而言,文化程度越高,對于儒、佛、道的了解和認同程度越高。農(nóng)民工、經(jīng)商者等對于儒、佛、道的認可低于學生、教師等。

        綜上,可以認為,今天的中國民眾對于儒、佛、道有著一定的興趣,但是總體了解程度一般。民眾認為應當批判地繼承儒、佛、道,對于很多傳統(tǒng)思想的觀點也予以認同。但可以看出,儒、佛、道的影響還是有限的,特別是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階層對于儒、佛、道的認知狀況并不理想。要改善這一局面,應該以教育主要途徑,同時拓展多維、有效的宣傳途徑,讓民眾有更多接觸儒學、佛教、道家道教的機會,這樣可以使儒、佛、道在提升中華民族素質(zhì)方面發(fā)揮其正能量的作用。

        (責任編輯:謝光前)

        【儒佛道與地域文化】主持人:李承貴

        [中圖分類號]B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973(2015)03-0005-11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創(chuàng)新團隊,南京大學“儒、佛、道治理思想研究”課題組承擔

        [收稿日期]2014-10-20

        猜你喜歡
        學歷者儒家文化道家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與盈余管理
        游覽中華大地,體會儒家文化(二)
        又見“讀書無用論”
        當代工人(2020年5期)2020-05-03 13:45:26
        儒家文化影響下的漢服形制研究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6
        漫畫道家思想
        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 16:45:11
        漫畫道家思想
        牢記道家養(yǎng)生“十不過”
        紅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6:11
        德國:低學歷者就業(yè)改善
        經(jīng)濟(2016年34期)2016-12-21 17:28:43
        中國儒家文化視角下的跆拳道運動
        體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6
        道家思想に學ぶ現(xiàn)代的ガバナンス
        高清不卡av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 久久九九青青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仙踪|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大尺度无遮挡激烈床震网站|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百度| 国产一级av理论手机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痉挛高潮喷水av无码免费 | 无码精品色午夜| 精品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大水蜜桃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影片| 国产一级毛片卡| 男女啦啦啦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蜜芽| 在线观看二区视频网站二区|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齐齐|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国产裸体AV久无码无遮挡| 国产精品成人av大片| 久久成人影院精品777|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千人斩| 澳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 免费观看黄网站| 人妻中文字幕不卡精品 | 性色av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天堂2019| 无码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噜噜| 日韩视频午夜在线观看| 夹得好湿真拔不出来了动态图| 麻豆国产成人av高清在线观看 | 欧洲亚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