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芳(山東省莒南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莒南 276600)
氣管插管對全身麻醉患者的刺激性較強,對患者的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中樞神經(jīng)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1]。因此,為減少在麻醉期間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變化,使患者麻醉誘導的安全性增強,如何選擇合適的麻醉藥物尤為重要。在臨床的全身麻醉誘導中依托咪酯與丙泊酚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對全身麻醉手術患者采用依托咪酯聯(lián)合丙泊酚進行麻醉,觀察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行全身麻醉的患者96例,根據(jù)使用的麻醉藥物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8例。ASA分級Ⅰ~Ⅱ級。觀察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18~67歲,平均(44.6±5.8)歲,平均體重(54.9±6.7)kg,平均動脈壓(MAP)(132.6±12.4)mm Hg(1 mm Hg=0.1333 kPa),平均收縮壓(SBP)(122.4±11.3)mm Hg,平均舒張壓(DBP)(83.3±7.9)mm Hg,平均HR (75.6±12.8)次/min。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19~69歲,平均(44.9±6.3)歲,平均體重(56.3±5.4)kg,平均MAP (131.6±10.4)mm Hg,平均SBP (119.4±10.1)mm Hg,平均DBP (82.9±6.5)mm Hg,平均HR (74.7±11.2)次/min。兩組性別、年齡、體重及血流動力學指標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術前兩組患者均禁食、禁水,于術前30 min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鈉0.1 g肌內(nèi)注射,入室后血壓、心率、呼吸及血氧飽和度,靜脈通路開放后,靜脈滴注乳酸林格液10 ml/(kg·h)。對照組靜脈推注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3 μg/kg,維庫溴銨0.1 mg/kg。觀察組加用丙泊酚l mg/kg。充分肌松后,氣管插管。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誘導前(T0)、誘導后3 min(T1)、插管時(T2)、探查時(T3)、撥管時(T4)的MAP、SBP、DBP和HR的變化。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T1、T2、T3、T4與T0比較,MAP、SBP、DBP、HR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與觀察組比較,對照組各指標降低更加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應激反應是一種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及免疫系統(tǒng)相互作用的復雜生理過程,過強的應激反應可引起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和代謝紊亂等全身性應激反應,嚴重或長期的應激反應導致的手術患者免疫功能抑制,影響術后患者康復。麻醉手術過程中氣管插管和切皮操作過程中均可出現(xiàn)強烈的應激反應,影響患者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穩(wěn)定。因此,選擇合適的麻醉藥物,穩(wěn)定誘導期血流動力學,是保障患者手術安全的關鍵因素。
丙泊酚和依托咪酯是非巴比妥類全身麻醉藥,誘導快,患者恢復快,有良好的鎮(zhèn)靜作用,但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兩者存在差異。丙泊酚具有速效、短效的特點,但對患者呼吸、循環(huán)的抑制作用較大。依托咪酯咪唑類衍生的靜脈麻醉藥,是一種快速催眠性靜脈全身麻醉藥,不影響交感神經(jīng)緊張性放電及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射,患者血壓波動小,耐受性好,不良反應較少且輕微。廖紅霞等對28例全身麻醉患者采用依托咪酯聯(lián)合丙泊酚麻醉,并與單純采用依托咪酯麻醉進行了比較,結果提示,依托咪酯聯(lián)合丙泊酚對全身麻醉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小。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兩組T1、T2、T3、T4與T0比較,MAP、SBP、DBP、HR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與觀察組比較,對照組各指標降低更加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依托咪酯聯(lián)合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手術患者能夠較好的保持患者的循環(huán)、呼吸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對于患者手術安全級術后恢復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1] 李仔男,孫 巖,劉 巖.不同劑量瑞芬太尼對全身麻醉誘導期氣管插管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9):1674.
[2] 鄧彩英,覃兆軍,陳小波,等.丙泊酚聯(lián)合依托咪酯對全身麻醉誘導氣管插管期間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2,33(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