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利 (河南省宜陽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宜陽 47160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術后不同的護理方法對于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有著不同的影響。我院選取2013年1~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給予圍手術期全程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女性患者68例,經病理證實均為乳腺惡性腫瘤,其中左側30例,右側38例,無雙側病變患者。年齡33~62歲,平均47.3歲。
1.2 方法:術式包括改良根治手術8例,根治性保乳手術52例,單純乳腺切除術8例。所有患者均給予術后置皮下置引流管,并給予輔助性放化療。
1.3 護理
1.3.1 術前護理:①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包括病史、經濟狀況、家庭成員、患者性格等。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患者的情況,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心理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有關病情及乳腺癌的相關醫(yī)學常識,并將手術方法、注意事項、術后護理等常規(guī)性問題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提高對治療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療。③術前常規(guī)準備。配合醫(yī)生完成相關的術前檢查,術前常規(guī)禁食水,術區(qū)備皮,留置導尿管等,以保障手術順利進行。
1.3.2 術后護理
1.3.2.1 一般護理:術后患者取平臥位,并將頭部偏向一側,便于嘔吐物及分泌物流出,避免阻塞呼吸道。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yī)生。待患者麻醉清醒且血壓穩(wěn)定后,幫助患者取半臥位,便于引流和改善呼吸功能。
1.3.2.2 心理護理:乳腺惡性腫瘤對于女性患者的打擊通常較大,其不僅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了傷害,也使患者心理上產生了負擔[1]。護理人員應及時將手術成功的消息告訴患者及家屬,以消除其急切的心情。同時因為術后傷口的疼痛甚至是身體的殘缺,患者可能會焦慮和恐懼,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疏導,并與家屬密切配合勸慰患者,讓其明白健康和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1.3.3 切口護理:為防止術后產生積氣積液,術中均使用彈力繃帶對切口進行加壓包扎。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創(chuàng)面情況和皮瓣顏色。正常情況下皮瓣顏色紅潤,若顏色暗紅,表明血液循環(huán)受阻,應及時通知醫(yī)生,避免引起組織壞死。注意繃帶松緊度,如有不適應及時調節(jié)。另外要注意預防切口感染,避免患者抓搔切口及周圍皮膚,注意個人衛(wèi)生。
1.3.4 預防上肢腫脹。因手術引起的患側淋巴結切除、腋靜脈栓塞、頭靜脈結扎等原因而造成的靜脈或淋巴回流不暢,極易引起患側上肢腫脹,時間過久可能影響患側上肢的功能。護理人員應避免在患側上肢進行抽血、注射及測血壓等操作[2],指導患者家屬每天為患者按摩,也可以穿彈力袖以促進淋巴回流。
1.3.5 功能鍛煉:術后3 d指導患者做握拳、屈腕、伸指等手部及肘部活動。4~7 d可進行患側的肩關節(jié)運動,鼓勵患者自己梳頭、進食、洗臉等,也可進行手指爬墻運動,以鍛煉患側上肢功能,鍛煉應循序漸進,并注意避免提取和搬運重物。
68例患者平均住院10.8 d,4例出現并發(fā)癥,其中2例出現手術部位積液,1例患側上肢腫脹,1例出現感染,經及時治療后恢復正常。
乳腺癌是女性較常見的影響生命和健康的病變之一,據統計[3],我國乳腺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率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在本組病例中我院主要通過對患者圍手術期全程一對一的護理方法從生理、心理多個角度進行護理,使患者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從而促進早日康復,減少并發(fā)癥。通過本組病例的護理,筆者認為,在乳癌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心理護理十分重要。護理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圍繞患者圍手術期的全過程,針對患者術前、術中、術后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給予相應的指導與幫助。總之,圍手術期全程護理方法對于乳腺癌患者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能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
[1]魏瑞琴.心理護理在乳腺癌圍手術期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20):122.
[2]張江舟.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功能康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康復,2002(2):255.
[3]李 琳.護理干預在乳腺癌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