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
看到這個題目,有人可能會奇怪,怎么?班主任跟唐僧之間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難不成讓我們也去取經(jīng)?
筆者曰:非也!非也!
你細細想想,唐僧難道不是最智慧的班主任嗎?他領(lǐng)導這四個出身完全不同、個性迥異的“學生(徒弟)”,歷經(jīng)磨難去西天取經(jīng)(學習),和我們班主任工作的本質(zhì)難道不是一樣的嗎?而最終唐僧師徒四人終成“正果”,不能不說是唐僧引領(lǐng)有方。
我以為,我們可以向唐僧學習以下幾點。
志向堅定,用愿景引領(lǐng)人
唐僧志向堅定,一心向佛,他用美好的愿景引領(lǐng)徒弟們跋山涉水、降妖除魔,最終取得真經(jīng)。班主任也當“志向堅定,用愿景引領(lǐng)人”。很多學生最初是沒有明確人生目標的,但是班主任要有目標——階段目標,學年目標,初中三年目標。有了目標,再堅定不移地去實現(xiàn)目標。
我剛送走的畢業(yè)班成績優(yōu)異,各科中考成績優(yōu)秀率均為年級前列。三年來,我堅持用學校的育人理念作為長遠目標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從入校開始,就有“為育校爭光,為自己負責”的信心。每次晨檢、班會、家長會都做滲透,讓學生和家長看到美好的未來,并愿意為了心中的美好愿景而努力!
善始善終,讓優(yōu)秀成為習慣
唐僧師徒善始善終,在取經(jīng)過程中不斷修正,最終取得成功。德育工作也要善始善終,這樣才能夠在不懈的堅持中讓優(yōu)秀成為習慣。當優(yōu)秀成為習慣,一切就皆有可能。
我指導學生一直堅持兩件事:
第一件事:每天放學后寫反思。學生每天必寫,我每天必批改,通過反思了解學生,與學生進行真誠交流,把感恩的、善良的、進取的思想通過學生的反思再反饋給全班,讓學生代替老師說話。
第二件事:放學呼號“為自己負責”。從九年級第一天起,我班放學必宣誓呼號“為自己負責”,呼號后大聲報出自己的姓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意識到能為自己負責到底的只有自己;同時,他們也能感受到要感謝為自己負責的老師,不能辜負老師。這樣的情感體驗,讓他們都具有了豐富、細膩的情感。
言為心聲,讓學生代表老師說話
做師傅的,自然要指導徒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自己什么都說。有些話,通過徒弟之口說出來,效果會更好。
一模結(jié)束后,我希望通過家長會向?qū)W生和家長傳遞的信息,都是由學生干部說出來的,如他們對同學講成為好學生的經(jīng)驗,號召同學們懂感恩,善反思,會總結(jié)。他們對家長講成為堅實后盾的必修課程。學生這樣說了,我們的教育理念自然也就滲透下去了。
2014年7月12日,我又迎來了新一屆初一學生。我想他們一定急于了解我,于是就請剛送走的學生為初一學生做了一個別致的“了解張老師”的班會,從不同角度向新生介紹我。同時,我還請他們作為學長,對初一新生說說自己的學習建議。初次見面會,就這樣拉近了學生和班主任的關(guān)系。
拋卻繁雜,于無聲處涵養(yǎng)文化
唐僧取經(jīng),就是一飯缽、一袈裟、一禪杖、一本經(jīng)。他拋卻繁雜,贏得了“圣僧”美名。
班級管理也當如此。我精心布置班級環(huán)境,橫幅、對聯(lián)、書畫、手工制作都圍繞學校的20字育人理念:行為規(guī)范、熱愛學習、陽光大氣、勇于擔當、關(guān)心社稷。我們的海報“夢八班,耀起航”簡潔卻透著文化氣息。我們的壁報“風雨雖大不潤無根草,成功雖難必眷自助人”體現(xiàn)著涵養(yǎng)。在這樣的無聲的文化氛圍中,每一名學生都在努力向優(yōu)秀前進。
班主任工作看似繁瑣、復雜,但千頭萬緒中卻隱藏著幾條主線,如果大家能學學唐僧,像唐僧那樣抓住主線,智慧地工作,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 編輯 ?江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