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陳亨利
在過去的十年,各國為促進本身的經貿發(fā)展和其他利益,紛紛與貿易伙伴簽訂雙邊或區(qū)域性的自由貿易協議。
TPP協議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是為促進亞太地區(qū)的貿易自由化,由APEC成員國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文萊四國發(fā)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系的自由貿易協定。隨著美國的加入,TPP成為由美國主導的新型自由貿易協議。預計可能在2015年內完成談判。
TPP協議將突破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模式,達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務在內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議。TPP協議將對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產生重要影響,可能將整合亞太的兩大經濟區(qū)域合作組織,亦即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和東南亞國家聯盟重疊的主要成員國,將發(fā)展成為涵蓋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大多數成員在內的亞太自由貿易區(qū),成為亞太區(qū)域內的小型世界貿易組織(WTO)。
關稅稅率變化
隨著TPP協議進程的推進落實,紡織產品關稅會有所減免,其中部分產品可能實現分階段逐步減。
關稅稅率表
服裝原產地規(guī)則
自由貿易協議簽署國的服裝產品出口,可享免關稅或分階段減免關稅,也包括一條靈活服裝原產地規(guī)則。
為了實施關稅的優(yōu)惠或差別待遇、數量限制或與貿易有關的其他措施,海關必須根據原產地規(guī)則的標準來確定進口貨物的原產國,給以相應的海關待遇。貨物的原產地被形象地稱為商品的“經濟國籍”,原產地規(guī)則在國際貿易中具有重要作用。
服裝原產地規(guī)則大多是“由布開始”,TPP協議甚至是“由紗開始”。紡織服裝行業(yè)毛利不高,難以彌補關稅稅率的差距,使得部分生產商要繼續(xù)營運,會有實際需要考慮將生產出口的產能由國內遷往其他地方。
越南或因TPP協議獲利
綜合考慮地理位置、生產成本、基礎設施等條件,越南成為東盟成員國中,最理想的轉移目的國。但越南作為產業(yè)轉移國,不能自給自足的原料成為越南發(fā)展的一大障礙。
越南是農業(yè)國家,環(huán)保要求高,對于污水排放要求甚至比國內現行的標準還要嚴格。
過去在越南沒有發(fā)展紡織業(yè)的迫切需要,紡織產品多由中國進口來解決。但隨著未來各項自由貿易協議的落實,要享受服裝出口的關稅減免,越南就必須要發(fā)展紡織業(yè)。對紡織廠來說,無疑這是機會,但對于國內的服裝生產商來說,也是挑戰(zhàn)。
已經有不少國內的企業(yè)在這方面展開了嘗試,以聯泰集團為例,目前已與越南當地的合作伙伴正準備投資興建一個工業(yè)園,有每天處理300,000噸污水的能力。
此外,外資企業(yè)和本土企業(yè)一窩蜂投資,為投資越南紡織服裝業(yè)帶來一些隱憂。越南能否擁有足夠的勞動力,工資水平會否因此大幅度提升,基礎建設(包括電力、碼頭等等)能否跟得上需求的增長,成為投資越南前需要考量的。
服裝用料的改變——功能性面料
隨著服裝用料的改變,采用功能性面料來生產服裝,已成為全球發(fā)展的大趨勢。功能性面料具有多樣的效用,包括保暖、防水、防熱、吸濕排汗、除臭等。單以保暖方面為例,功能性面料不僅效果更勝于傳統的羊毛內衣和羽絨服,而且薄而干爽,價格也更便宜。
隨著功能性面料應用的日漸普及,成為取代一般棉花或羊毛制的新型材料,該種面料大部分是由石化業(yè)副產品研發(fā)出來的,能騰出更多的農地,種植糧食,改善著人們的生活。
消費模式的改變——電子商貿
早在2012年12月,在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現場,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與阿里巴巴主席馬云共同設立一個一億元的賭局:“約定到2020年,如果電商在內地零售市場占比超過50%,王健林將輸給馬云一億元;否則馬云將輸給王健林一億元?!?/p>
連年來攀升的電子商貿銷售額也肯定了互聯網帶來的銷售模式的革新。
電子商貿銷售額預測
只要人類還穿衣服,市場需求仍然存在,企業(yè)要抉擇的是在哪里生產,是國內、東南亞、非洲?要采用哪種銷售業(yè)態(tài),是傳統店鋪零售還是電子商貿、是通過品牌零售商還是品牌商?考慮清楚這些問題,對于未來,企業(yè)才能有更明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