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當(dāng)我和小伙伴們能夠提著籃子追跑打鬧的時候,每天放學(xué),就總會被大人安排去揀麥穗。那時候我們很小、籃子很大,在布滿麥茬的土地上,小腿不是被籃子磕到就是被麥茬劃破,當(dāng)我們追逐打鬧的時候,麥穗總會從籃子里滑落,于是我們就一遍又一遍被大人安排去揀麥穗,樂此不疲。然而遺憾的是,直到揀麥穗成為記憶的時候,我們才真正領(lǐng)悟到父輩們對于食物的珍視。在父輩看來,食物是人存活的基本條件,其次才是色、香、味等高層次精神追求,所以他們都不太認同我們現(xiàn)在過于挑剔的飲食方式。有史學(xué)家認為,工業(yè)革命后第一個被人類糟蹋的大概就是食物了,這可以看作是一種文明的退步,或者對自然的褻瀆。
日本人相信萬物有靈,食物也不例外。2011年底,一位日本留學(xué)生來到云南大理參與科研實踐,由于口味差異,留學(xué)生吃不慣當(dāng)?shù)匕鬃逍晾敝佧}的食物,但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帶隊的中國教授從未聽到過他對飲食的抱怨,無論是在村民家中還是街邊小館,每次餐前這位日本學(xué)生都會雙手合十,將筷子整齊地橫夾在虎口處,恭恭敬敬地說上一句“いただきます”(“我領(lǐng)受您的生命了”或“我謙卑領(lǐng)受了”)。這種餐前儀式據(jù)說是日本飲食文化的一部分,目的是向為這頓飯?zhí)峁┦巢牡淖匀弧⑴胫剖澄锏娜藗?,以及為提供能量、營養(yǎng)和美味的食物本身表達感激和敬意。古代中國將其演繹成“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具有十足畫面感的經(jīng)典片段,本質(zhì)也是對食物敬畏的一種情感表達。
澳大利亞著名科普作家朱利安·克里布在他的《即將到來的大饑餓》一書中提出假設(shè),他認為世界上接近一半的食物是被浪費掉的。隨著全球人口數(shù)量的增長,到2050年,全球糧食需求將增加一倍,糧食危機將超過金融危機和氣候災(zāi)難,成為人類最大麻煩。食物浪費問題從此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guān)注,從食物浪費的行為來看,一方面是食物過度加工與殘余浪費造成的人為損失,另一方面則是被“舌尖控制”的精神損失?!吧嗉飧静魂P(guān)胃的事”,作為味覺器官舌頭與人體能量平衡無關(guān),也無法感知人體能量需求,但卻能促使人們?yōu)樽非笪队X感受不斷進食食物,從而使食物供給大于身體需要,顯然這是一種另類浪費,更為麻煩的是還會引發(fā)肥胖等身體問題。有人就此感嘆,珍惜食物就是珍惜生命。
世界各地的人們對待食物的方式各有不同,西方人愛吃披薩,習(xí)慣將餡料裹在外面,就像他們的性格一樣外向奔放:中國人習(xí)慣把餡料放在里面做成餃子,也正如東方人的性格一樣內(nèi)斂合蓄。不過,無論是哪種方式,在我看來都脫不開對食物本身的熱愛以及對生活的贊美,這或許就是我們對待食物的最恰當(dāng)方式,感恩、珍惜、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