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師的一生,遇到最多的是學生。可是,又有多少教師能讓學生記住,并深深為之感動?
學生是什么?在某些教師看來,學生是教師馴服的工具,考試的機器。教師對他們的責任,就是手里拿著鞭子,不斷地將之抽打,使之在沿途設置一種叫考試關卡的道路上,跑得比別的教師教的學生更快,更順,更好,從而讓自己在與同行競爭中勝出,奠定自己的優(yōu)勢與地位。
于是,現在有種可怕的說法叫:只要(學生)學不死,就讓(學生)往死里學。一時之間,死揪的做法,廣為流行。
這樣的教師,如果能讓學生記住,可能也是怨恨。因為這種教師目中無人,只有分數。他們像北風而不是像太陽,他們不是讓學生感動,而是讓學生反感。
他們急功近利索求的是果,而另一種教師,功夫下在育人之根——心靈。心正則行修,行修則果碩。根壯則枝繁葉茂,挺拔參天。
這種教師是三春暉,他們把學生當成有待調教的孩子而不是批斗對象,把學生成長中偶然的錯誤看成天性使然而不是其本質惡劣,把教育學生過程看成是春風化雨而不是狂風暴雨。他們會把關愛更多地灑向弱勢的學生,讓人感受到教育的溫暖;他們會正視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允許參差多態(tài)呵護學生個性特長;他們會在學生人生的關鍵期,給予及時的引導與關愛,堪稱指路明燈。
這樣的教師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不失嚴厲,但這樣的教師絕不粗魯暴虐;這樣的教師或許有知識上的欠缺,但這樣的教師絕不會誤人子弟;這樣的教師或許不夠漂亮英俊,但這樣的教師在學生眼中最美最親;這樣的教師短期內可能不顯成績,但天長日久一定成果累累;這樣的教師或許不耀眼不醒目,但他們是真正領悟了教育真諦,譜寫教育詩章的人。
學校里因為有了這樣的教師,學生心中常常涌動著無法言說的感動——師者,父母心。多年后,學生會不時憶起,當年那個熟悉的身影。
做一個讓學生感動過的教師,這是一種既簡單又多么不容易的境界!
因為,學生,未成年人的學生,比成年人更容易打動。
因為,學生,未成年人的學生,少些成年人的豁達寬容。
因為,學生,未成年人的學生,更具可塑性值得教師期待。
其實,對教師最權威的評價,在學生的心目中!
請用你的心,感動學生!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