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看新聞的同學或許常常能看見“共商國是”這個短語,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在很多新聞報導中,用的都是“共商國是”,而不是“共商國事”呢?
其實,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國是”與“國事”都有詞條,不過前者是正規(guī)的書面用語,意為“國家大計”,也就是“國家政策方針等重大的決策”,語境莊重、嚴肅,是比較寬泛、廣義的指稱。而“國事”特指“國家大事”,是比較具體的指稱。
《后漢書·桓譚傳》中寫道:“愿相國與諸大夫關定國是也。”《譚嗣同傳》中寫道:“今年四月,定國是之詔既下?!鼻迥┲衅≌f《老殘游記》中也寫道:“國是如此,丈夫何以家為!”可見,當涉及到討論國家政策方針等重大決策時,必須用“共商國是”一詞,比如:在中國的“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共同商議國家大事,就是“共商國是”。
至于“國事”一詞,除了涉及到國家具體事務可以使用外,一國首腦接受他國邀請而對他國做正式訪問時,也用“國事”一詞,比如甲國領導人應邀去乙國進行國事訪問,這里就必須用“國事’’了。所以,從適用對象而言,“國是”所指嚴格限用于本國,而“國事”既可用于國內(nèi),也可用于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