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瑞明,邱福庭,張亞軍,吳小輝,趙宏巖
(1.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黃旗中心衛(wèi)生院,河北 承德 068350; 2.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中醫(yī)院,河北 承德 068350)
微創(chuàng)置管胸腔內灌注順鉑與紫杉醇治療肺癌惡性胸腔積液40例
褚瑞明1,邱福庭2,張亞軍1,吳小輝1,趙宏巖1
(1.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黃旗中心衛(wèi)生院,河北 承德 068350; 2.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中醫(yī)院,河北 承德 068350)
目的 探討微創(chuàng)置管胸腔內順鉑與紫杉醇治療肺癌惡性胸腔積液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將80例肺癌惡性胸腔積液患者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單獨用藥組(A組)與聯(lián)合用藥組(B組),各40例,均給予微創(chuàng)置管胸腔閉式引流與局部化學治療,A組僅給予順鉑,B組給予順鉑聯(lián)合紫杉醇。結果 B組的有效率為65.00%,明顯高于A組的50.00%(β2=5.32,P<0.05)。治療后,B組與A組治療后相比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下降更顯著(t=3.23,P<0.0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A組為27.50%,B組為25.00%,兩組相比均無明顯差異(β2=2.81,P>0.05)。結論 采用微創(chuàng)置管胸腔內灌注順鉑與紫杉醇治療肺癌惡性胸腔積液的療效顯著,可顯著降低血清VEGF水平,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微創(chuàng)置管;肺癌;胸腔積液;順鉑;紫杉醇;療效;安全性
惡性胸腔積液為常見的胸膜腫瘤并發(fā)癥,當胸腔積液迅速增長時不僅易對患者的循環(huán)功能造成影響,同時可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1]。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控制胸腔積液至關重要。目前,針對惡性胸腔積液最常見的方法為胸腔局部置管引流并向胸腔內灌注藥物,以達到控制胸腔積液進展,緩解臨床癥狀的目的[2]。我院對肺癌合并惡性胸腔積液患者 80例在給予微創(chuàng)置管胸腔閉式引流的基礎上,分別給予順鉑或順鉑聯(lián)合紫杉醇化學治療,對比療效及不良反應,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肺癌惡性胸腔積液患者80例,納入標準:均在我院行臨床癥狀檢查、病理學試驗及影像學檢查后確診;惡性胸腔積液量可通過B超、CT等影像學方法測量;預計存活時間在3個月以上;未患有第2類原發(fā)腫瘤;治療前血常規(guī)、心電圖監(jiān)測結果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嬰幼兒、孕婦、妊娠期婦女、神經病癥或認知功能障礙;惡性胸腔積液量太少不能測量;合并嚴重肝腎疾病[3-4]。將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單獨用藥組(A組)和聯(lián)合用藥組(B組),各40例。A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45~70歲,平均(54.6±3.9)歲;腺細胞癌14例,鱗狀細胞癌16例,小細胞癌10例。B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7~72歲,平均(56.5±3.1)歲;腺細胞癌15例,鱗狀細胞癌14例,小細胞癌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于超聲下對患者胸腔行穿刺定位,對穿刺點常規(guī)消毒,麻醉處理后,于負壓吸引下將穿刺針外接中空注射器進針至胸腔中,使得胸腔積液回收至注射器,通過注射器植入導絲,退出穿刺針與注射器;采用擴張器使得皮膚擴展,通過導絲向其中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向胸腔內送入10~15 cm后將導絲抽出,對穿刺點妥善固定[5];采用軟管與負壓引流袋正確連接,使得引流順利進行,確保持續(xù)有效引流在24 h以上,于超聲下觀察胸腔內胸腔積液是否流出[6];確認導管通暢后,選取順鉑(德州德藥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40522,規(guī)格為每支10 mg)60 mg與0.9%氯化鈉注射液(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批號為20140630,規(guī)格為每支5 mL)20 mL灌注,確保藥液與胸膜充分接觸[7]。B組其余操作同對照組,向胸腔內灌注的藥物為60 mg順鉑、紫杉醇(河南中化聯(lián)合制藥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為20140521,規(guī)格為每支10 mg)50 mg與2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8]。
1.3 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患者的胸腔積液控制情況、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應。根據(jù)《癌性滲液療效評價標準》[9],完全緩解:積液完全消失,臨床癥狀緩解且能夠維持4周以上;部分緩解:積液顯著減少50%以上,臨床癥狀緩解且能夠維持4周以上;穩(wěn)定:積液減少但不足 50%,臨床癥狀部分緩解;無效:積液無減少甚至增多,臨床癥狀無緩解甚至加重。以前兩者合計為有效。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發(fā)熱、食欲不振、骨髓抑制、嗜睡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見表1至表3。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n=40]
表2 兩組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較(±s,ng/L,n=40)
表2 兩組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較(±s,ng/L,n=40)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A組治療后相比,βP<0.05。
組別A組B組治療前675.43±161.55 672.77±160.23治療后63.45±130.59#593.51±134.23#β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n=40]
由于胸腔積液生長迅速,會對胸腔內的臟器造成損傷,包括影響肺部的膨脹、對心臟與縱隔造成擠壓等,臨床多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咳嗽、胸悶、心悸等癥狀,嚴重時可誘發(fā)呼吸衰竭致死[10]。因此,肺癌合并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關鍵在于實施胸腔積液引流時能否盡可能地排出胸腔內液體,確保肺部得到充分的膨脹并同時向其中灌注局部化學治療藥物,使得胸腔積液得到長期有效的控制[11]。但操作期間需注意的是,由于胸腔穿刺引流術每次抽取的液體量有限,且反復操作可誘發(fā)惡性胸腔積液的過度生長。微創(chuàng)置管胸腔閉式引流術可避免多次穿刺引流,確保胸腔內積液充分排出,以確保隨后的局部化學治療藥物的灌注可靠近臟層與壁層胸膜,有效控制病灶轉移,使臨床療效達到最佳治療目的[12]。順鉑可通過與DNA鏈上的堿基相結合,形成交叉連接后,對DNA的結構與功能造成破壞,從而發(fā)揮抗癌作用[13]。紫杉醇為具有特異性結合能力的新型抗微管藥物,通過與腫瘤細胞微小管上的β位點相結合,阻止其發(fā)生多聚化的過程,從而使得紡錘體的形成受到阻礙,影響細胞的復制與增殖,同時因產生異常的多倍體細胞,造成癌細胞的死亡[14]。二者聯(lián)合應用,可有效控制胸腔積液的進展,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性較高等優(yōu)勢。
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的有效率明顯低于 B組(P<0.05),提示采用紫杉醇聯(lián)合順鉑灌注可有效控制惡性胸腔積液的進展,有效緩解了臨床癥狀,控制疾病的惡化,與姚建國[15]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治療后 B組較 A組血清 VEGF水平下降更顯著(P<0.05),提示參與腫瘤生長與發(fā)展的VEGF在順鉑聯(lián)合紫杉醇的治療降低了其生成量,減少了對周圍血管的損傷,從而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該種治療方法并未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安全性較高,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1]楊玉柱,劉 冬,胡永亮,等.培美曲塞聯(lián)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7):260-261.
[2]蘇 珊,呂江青,李 寧,等.培美曲塞與吉西他濱聯(lián)合鉑類一線治療晚期肺腺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8):1 458-1 459.
[3]盧奕宇,楊 文,唐武兵,等.比較培美曲塞和紫杉醇同期化放療治療局部晚期老年肺腺癌臨床觀察[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2,19(6):450-452.
[4]阮新建,季錫清,劉 暢.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治療老年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8例[J].中國藥業(yè),2012,21(17):79-80.
[5]Suntharalingam M,Moughan J,Coia LR,et al.The national practice for patients receiving radiation therapy for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results of the 1996-1999 patterns of care stud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3,56(4):981-987.
[6]吳 慶,蔣建文.順鉑和多西紫杉醇聯(lián)合放療治療食管癌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4,20(8):908-909.
[7]魯高鋒,毛偉敏,祝鑫海,等.順鉑聯(lián)合5-FU方案同步放化療治療食管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0,22(5):1 090-1 091.
[8]王金萬,孫 燕 .內科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259-260.
[9]王海波,宋文廣,房 芳,等.伊立替康聯(lián)合放療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0):5691-5692.
[10]袁 昕,童建東,汪 竹,等.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聯(lián)合腔內化療治療惡性胸腹水的臨床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1,16(2):165-167.
[11]尹明秋.中心靜脈導管胸腔閉式引流術在肺癌胸腔積液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4,21(11):90-91.
[12]張 玉,尤慶山,孫 迪,等.惡性胸腔積液綜合治療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12(17):3 358-3 361.
[13]陳 俊,熊建萍,應學明,等.紫杉醇脂質體腔內給藥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0,15(6):552-554.
[14]夏 輝,于長海,張宜明,等.胸腔鏡輔助局部腫瘤切除聯(lián)合胸膜熱燒灼治療肺癌惡性胸水效果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1,91(11):775-777.
[15]姚建國.胸腔鏡胸膜切除術與閉式引流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伴惡性胸腔積液的對比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10(6):438-439.
R969.4;R979.1
A
1006-4931(2015)23-0141-02
201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