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箭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模式路徑探析
宮箭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模式,不僅能使學生從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榉e極主動的“求知好學者”,還能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中形成理論與實踐良性互促機制。針對實踐教育模式中出現(xiàn)的實踐與理論難以銜接、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淺顯且認同度低等問題,從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理念、掌握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方法、建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機制三個層面,提出具體解決對策。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模式
2015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廣大青年要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努力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chuàng)造自己的精彩人生。[1]
當代大學生作為青年分子的中堅力量,作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識群體,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擔,承載著全社會、全民族的希望與期待。當代大學生不應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應是主動的“求知好學者”,這要求高校構建完善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模式。
實踐教育模式,是指以親身實踐為主要方式,通過參與社團活動、校園比賽、志愿者服務、社會實習、與輔導員“一對一”交流等形式,在實踐中領悟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進一步深化實踐活動的良性互促機制。
(一)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椤扒笾脤W者”
新型的實踐教育模式與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模式,是當代高等教育體系中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兩種并重的主要手段,而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各大高?;径荚诟鲗I(yè)、各年級開設了思想政治類課程,其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作為四大核心、主干思想政治類必修課程,通過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模式,為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理論基礎,但其弊端也較為明顯,主要表現(xiàn)為:教學形式單一、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以應試作為目的等。與理論灌輸模式相比,實踐教育模式強調學生與教師位置平等,其關系為“亦師亦友”,教師是被動的“答疑解惑者”,而學生則從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榉e極的“求知好學者”。
(二)形成理論與實踐良性互促機制
大學生在運用所學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中,可以不斷修正自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直至正確地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課余期間,大學生可以通過做兼職、自主創(chuàng)業(yè)、實習等形式提前感受社會氛圍,參與社會活動,并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富強是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民主是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和諧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理念,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好好學習,為日后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積極做準備。
在校園期間,大學生可以積極參加社團組織、參與各類校園比賽、多與同學交流學習經驗,在與教師、同學、校友打交道的過程中,感受到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向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在向社團組織負責人提建議時,體會到人人都有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的權利;在參與組織校園活動的過程中,明白公正是國家、社會的根本價值理念;在防范校園惡性事件發(fā)生的過程中,認識到法治是實現(xiàn)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
在處理人際關系的過程中,大學生應時刻不忘愛國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在按時完成課業(yè)任務的過程中,深刻領悟到敬業(yè)要求公民忠于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忘誠實守信、誠懇待人,與同學、校友保持友善,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
大學生唯有在實踐中,才能夠將課堂習得的知識落到實處、落到用處、落到真處,進一步深刻體會“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24個字的真諦,與此同時,用所學理論指導實踐,在理論的指導下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于克己,共同構建和諧社會、法治社會、誠信社會。
(一)實踐與理論難以相銜接
1.培育目標不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目標直接反映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本質和方向,規(guī)定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基本內容。[2](P41)當代大學生在接受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灌輸后,應在充分認同的前提下將理論充分運用于實踐之中;可在實踐中,即使是充分接受了思想政治類課程的教育、并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的頂尖學子,也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出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行為,如:考試作弊、論文抄襲、拜金主義等;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現(xiàn)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體制的培育目標不明確,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誤解,誤認為開設思想政治類課程只是走走形式,亦或誤認為其主要作用僅是應付考研。
2.實踐結果與理論目的相背離。當代大學生自主性高、個性強,但其閱歷淺薄,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易將課堂上講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拋至腦后,甚至在實踐中為達目的而誤入歧途;現(xiàn)如今,高校不斷擴招,大學生數(shù)目激增,據(jù)統(tǒng)計,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è)生規(guī)模達到680萬人,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è)生規(guī)模達到699萬人,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è)生規(guī)模達到700多萬人,可相應的教師隊伍卻沒有及時補充;學生多、教師少,且教師精力、時間有限,導致出現(xiàn)“需求多供給少”的尷尬局面:教師資源與學生數(shù)量不匹配。多種因素交織,最終導致,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模式中,易出現(xiàn)實踐結果與理論目的相背離的問題。
(二)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淺顯、認同度低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體制的培育目標不明確,致使部分學生錯誤理解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諦,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信仰危機,甚至樹立了錯誤的信仰;與此同時,當代大學生在各類名、利、權的誘惑下,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遭到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的沖擊。在困難的碾壓下,部分心智尚不成熟的大學生,甚至將其單一歸咎于社會、學校、家庭,卻忘了反思自我。正是由于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淺薄、認同度低,才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模式的開展舉步維艱。
(一)樹立正確的培育理念
1.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模式。當今多數(shù)高校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仍是單一地采用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模式,忽視實踐教育,湮沒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學校教育模式的僵化,導致各部門重理論、輕實踐,使得學生難以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用實踐驗證理論。若想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應當轉變理念,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模式。
2.重視對教育者的實踐教育能力加以培訓。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交通愈發(fā)便利,高校的外地大學生人數(shù)不斷增多,這些大學生遠離家鄉(xiāng),其主要依靠便是同學、輔導員、各科教師等,其中作為教育者的輔導員、各科教師等,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至關重要。若想落實實踐教育模式,必須重視對教育者的實踐教育能力加以培訓,唯有教育者自身思想覺悟高、能力強、教育方法正確,才能指導學生如何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才能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才能培養(yǎng)大學生深入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
在教育者隊伍中,除了思想政治類課程的教師,對于樹立大學生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著重要作用的便是輔導員。學生輔導員是學生在校期間最值得信任、依賴性最強的教師,加強對輔導員的實踐教育能力培訓,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操作性。
(二)掌握正確的培育方法
1.豐富實踐教育模式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實踐教育模式將實踐作為立足點,其主要表現(xiàn)形式為具體的實踐活動。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僅強調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還注重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和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這也就要求實踐教育模式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既能體現(xiàn)“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思想內核,如,參與愛國主題演講比賽、紅色經典誦讀活動、“中國未來發(fā)展之我見”報告會等,又能體現(xiàn)“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思想內涵,如,參與社會主義榮辱觀研討會、爭做社會文明先鋒者倡導活動、法治社會安全校園行動等;唯有實踐教育模式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足夠豐富、足夠深刻、足夠實在,才能讓大學生在實踐中真切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正確性、先進性。
2.加大開展實踐教育的力度??v使形式再豐富,如果力度不夠,那就好比一記空拳,徒有氣勢卻無成果。若想徹底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僅要有針對問題的對策,還要有實施對策的決心與勇氣。在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實踐教育活動過程中,教育者絕不能布置了任務就撒手不管、跟學生進度跟到了一半就放棄、實踐結束后不及時總結評判等,應付任務的態(tài)度換來的唯有“應付”的結果。部分大學生個性強、脾氣躁,愛耍小聰明,樂于與教師“斗智斗勇”,對于這樣的大學生,唯有加大開展實踐教育的力度,才能達到學生在心中高度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
(三)建立正確的培育機制
1.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档略?,“任何外部立法,無法使得任何人去接受一種特定的意圖,或者,能夠決定他去追求某種宗旨,因為這種決定或追求取決于一種內在的條件或者他心靈自身的活動?!盵3]大學生作為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應充分發(fā)揮其主體性作用;主體性作用作為內部性作用,其與外部性作用有本質區(qū)別,唯有充分發(fā)揮其主體性作用,才能激發(fā)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其在實踐中運用理論作指導的積極性、產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認同感。當代大學生要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就必須深刻理解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為內容的國家層面價值目標,必須高度認同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為內容的社會層面價值取向,必須自覺踐行以“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為內容的個人層面價值準則。
2.充分發(fā)揮教育者的指引性作用。教育者是大學生在校園的指向明燈,僅僅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充分發(fā)揮教育者的指引性作用,唯此方能使得大學生在正確的方向上行走得更遠。若想充分發(fā)揮教育者的指引性作用,一方面,教育者要努力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做一名合格、稱職、受學生喜愛的教師,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思想,關心學生的校園生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把握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程度,注重個性發(fā)展,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方法,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輔導員的政治素養(yǎng):作為學生引路人的教育者,必須加強培養(yǎng)其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自覺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自我,以身作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建立實踐教育模式評價機制。大學治理在落實層面最關鍵的是制度設計,它側重于在立法層面體現(xiàn)多元利益主體的共同參與。所以,大學管理者必須從制度層面出發(fā),全面考量學校發(fā)展的多元主體,兼顧教師、學生的利益訴求,探討學術的自由競爭和發(fā)展。[4](P107)
科學的評價機制對于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起到激勵、導向和調控作用。雖然各大高校均對教育者設立了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但其主要功能是評價教育者的教學能力、教學品質、教學內容等,涉及面廣,針對性不強,且沒有設立教育者對于學生建議的反饋模塊。要想真正落實實踐教育模式,必須針對此模式建立專門的評價機制,該機制同時面向教育者與學生,一方面,教育者要對學生在實踐中的理論運用能力、實踐與理論一體化能力、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程度以及認同感等方面進行評價;另一方面,大學生要對教育者在教學和指導過程中的實踐教育能力、指引性作用、負責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有行為必有評價,用評價糾正行為,唯有將評價與行為有機結合,才能最終探索出適合高校開展的、適合教育者進行的、適合大學生學習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模式。
[1]徐京躍,霍小光.習近平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新華網,2014-05-04.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04/c_ 126460590.htm
[2] 雷東海,陳艷蘭.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青年與社會,2013(12).
[3][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M].苗力田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賈玉明.高校管理者對大學要義的理解與踐行[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責任編輯:彭 琳)
宮 箭(1980-),女,遼寧阜新人,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5-10-13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