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勝娟 焦佩玉 曹瑩
(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基于內化認同與外化踐行的辯證關系
——談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有效路徑
蔣勝娟 焦佩玉 曹瑩
(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走進大學生的內心,變成其內在的精神追求?這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任務。文章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被大學生高度認同,才能形成積極的思想和行為。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被大學生自覺踐行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內化認同。內化認同與外化踐行相互交織于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整個過程之中,高校須將內化認同與外化踐行有機結合,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內化為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外化為大學生的自覺行動。
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內化認同;外化踐行
黨的十八大報告以包羅萬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精髓為根本,提出了精煉精準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是國富民強的基石,是民族復興的靈魂,是公民個人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導向。大學生是國家鳳毛麟角的人才資源,他們能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應增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他們深刻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意蘊和精神實質,以期產生高度的自覺認同,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表現(xiàn)出積極行為。
內化是指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將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思想、觀念、規(guī)范等納入自己的態(tài)度體系,成為自己意識體系有機組成部分的過程。[1]大學生只有將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中,才能發(fā)自肺腑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首先,拓展并深化核心價值理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的感染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能否走進大學生的內心取決其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高校要大力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的深度和廣度,讓大學生從更多維度、更深層次領悟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進而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第一,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實質,精煉并升華核心價值觀理論,使學生能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不僅僅局限于“三個倡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并鼓勵他們從多個維度去思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主旨。第二,找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價值認同契合點,拓展并細化核心價值觀理論知識結構,創(chuàng)新核心價值觀教育方法,才能信手拈來地進行知識傳授。第三,結合大學生思想實際、心理需求、認知水平及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社會群體不同、年級不同,有針對性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解讀,進而使核心價值觀理論能達到耳熟能詳?shù)男Ч?/p>
其次,拓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渠道,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認同感。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融匯貫通于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使大學生在課堂上及時高效地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核心。第一,教育者應系統(tǒng)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內涵、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加強顯隱性滲透教育,幫助大學生系統(tǒng)掌握和深刻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真諦和理論內涵。第二,除了課堂教學外,高校應發(fā)揮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習總書記提到,“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盵2]高校應加強校園文化、校園網(wǎng)站、社團活動、寢室文化等載體建設,積極創(chuàng)設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機制。此外,高校應開辟全方位、多維度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渠道,多開展以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校園活動,讓整個校園都滲透著核心價值觀的氣息,使大學生在覺與不覺中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實質,進而有效認同并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
最后,創(chuàng)新宣教方法,真正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教育者在宣傳教育過程中應以教育對象為中心,契合教育對象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第一,宣教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學生思想實際和成長需求。教育者切實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精神訴求和成長愿望,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和理解力水平,循序漸進地提升理論深度,并把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有機結合,讓核心價值觀悄無聲息地走進學生的內心。第二,宣教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習慣。教育者在宣教過程中多運用簡明易懂、生動形象的質樸語言,注重用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生動案例來解讀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內涵,用活靈活現(xiàn)的榜樣人物來揭示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并努力探究大學生精神追求與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內在一致性,以增強核心價值觀的感染力,讓大學生在覺與不覺中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主旨。第三,宣教方式多采用微信、微博、QQ、博客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推陳出新地建構大學生可參與的互動平臺,暢通溝通渠道,拓寬宣教載體,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有生命力。
外化是指將個體品德意識轉化為行為表現(xiàn)和行為習慣的過程。[1]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需要經過由內在思想觀念轉化為外在行為表現(xiàn)的漫長過程。大學生認同并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是高校培育的重點,而大學生把核心價值觀理論變成積極行為則是高校培育的難點。
首先,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導向作用,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須透過外化踐行扎根于心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內化認同,進而演化為一種習慣。行為模式確立為固定形態(tài)是一個人思想道德品質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最真實、最直接的體現(xiàn)。大學生日常行為表現(xiàn)是衡量其是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身價值觀的重要標準。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采取約束并規(guī)范其日常行為的強有力措施。第一,引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端正學習動機,篤定信仰,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塑造健全的理想人格。第二,引導大學生言行一致。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須加強大學生的行為管理,培養(yǎng)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主意識,并以核心價值觀為其思想和行為的價值導向,使其成為知識上更是行動上的巨人,真正實現(xiàn)知行的有效合一。第三,大學生應自覺遵守社會基本道德規(guī)范。在日常生活中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為行為規(guī)范導向,守公德,嚴私德,從小事做起,嚴于律己,逐步提高自身的公德意識和意志品質。
其次,注重外化踐行,強化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是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的重要途徑,也是增長知識、強化社會責任意識的重要方法。大學生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充分認識現(xiàn)有國家的狀況和如履薄冰的國內外局勢,深刻領悟社會賦予其的神圣使命,樹立責任意識。第一,學校應定時組織大學生趕赴紅色旅游景區(qū)學習革命領袖的愛國精神,身臨其境地感受偉人的革命情懷,激發(fā)其愛國熱情,堅定其政治信仰,喚醒其愛國意識。第二,高校應組織大學生利用寒暑假走進社區(qū)、農村、企業(yè)進行關乎民生問題的調研活動,并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西部志愿、三支一扶等基層服務工作,讓大學生在活動中體悟踐行核心價值觀理論的必要性,增強其對國家和社會大眾的服務意識。第三,利用傳統(tǒng)節(jié)假日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切身感受時代賦予其的歷史重任,增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意識。
最后,注重典型示范,發(fā)揮“榜樣”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引導作用。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理論灌輸必不可少,但更要樹立率先示范的典型。榜樣示范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教育主體必須深入鉆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發(fā)揚崇尚學術、追求真理的精神,準確地把握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本質。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發(fā)揮以身示范的作用,用自己先進、高雅、文明的行為去引導和教育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另外,同輩群體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的碰撞與磨合,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甚至更能激發(fā)學生躋身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積極性。所以,積極發(fā)揮同輩群體中的先進個人和示范典型的引導作用,特別是發(fā)揮黨員、班干部和優(yōu)秀學生的先鋒模范作用。而輔導員和教職工的良好品德行為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同樣具有熏陶作用。因此,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塑造典型,以他們的典型事跡來約束并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
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場漫長、復雜、循環(huán)往復的持久戰(zhàn)。所以,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善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鑄造切實可行的長效機制。
首先,構筑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常態(tài)機制,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根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并不是進行一兩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完成的,而是須經過一個漫長、復雜、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所以,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日常管理時須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導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于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定期、定時、定量地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以期形成常態(tài)化學習和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機制。此外,須選拔一批優(yōu)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者模范代表,使大學生學有榜樣、行有示范,營造人人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大學生每時每刻都呼吸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氣息,進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高度認同。
其次,要協(xié)調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內容的關系,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整合機制。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主導思想,如新時期、新階段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依法治國等主流價值思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重心發(fā)生偏移,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產生了重大影響。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等主流思想引進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須精簡并更新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勢必造成新舊思想教育內容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分清比重不同內容的教育,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理論論證,論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合法性和價值崇高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內化為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理想信念,并最終外化為主體自覺的行為習慣。此外,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斷更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也隨之加深,不僅賦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更艱巨的任務,而且使預期教育效果難以實現(xiàn)。所以,要探究并構建一種行之有效的機制來有效整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從而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的持續(xù)性和有效性。
最后,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由理論向實踐轉化。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與維度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存在和影響,進而在覺與不覺之中體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達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校園文化環(huán)境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塑造是最具影響力和感染力的。所以,高校也需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來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當前校園文化已成為引導和推動大學生內化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風、校風、班風,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這不僅能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心感悟,而且更有利于實現(xiàn)大學生由內化認同向外化踐行轉變,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個人內在的道德修養(yǎng)和意志品質。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習近平.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要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N].人民日報,2014-02-24(1).
[責任編輯 王占峰]
G641
A
2095-0438(2015)12-0106-03
2015-07-08
蔣勝娟(1988-),女,四川資陽人,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科研課題“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問題”(xhmks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