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是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必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著力引入和進行實際操作的優(yōu)異的教學方式之一。合作學習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變“被動”為“主動”,符合新課標提出的“人本教學”的觀念,尊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因而其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來說,合作學習是一種相對新穎的教學模式,而在進行這種教學模式教學時,可能會受到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干擾而出現(xiàn)不必要的問題。對此,需要在實施時注意三點:(1)要充分做好小組合作學習的鋪墊。鑒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對象是知識和能力等各方面都較為不足的小學生,教師在嘗試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之前需要做一定的鋪墊,如果突然改變教學方法,很可能會讓學生無所適從,從而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先將合作學習中的部分環(huán)節(jié)在合作學習還未開始前就傳授給學生:如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的情況提出一些預設(shè)的問題供學生進行交流探討等。(2)要對班級的全體學生有充分的了解,以便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盡量做到合理與公平,比如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將班級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劃分為幾個組別,只有教師先了解了班級內(nèi)部成員的情況,才能在劃分組別時做到不影響合作學習的展開。(3)小組合作學習需要遵循循序漸進和階段性考量等基本的原則,所謂循序漸進,即在合作學習剛開始時,教師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要單純的拿課堂教學效果來評價合作學習的優(yōu)劣;而所謂階段性考量,即教師需要以課時、周、月等為基本的考量單位,根據(jù)不同情況來記錄合作學習的效果,以達到隨時發(fā)現(xiàn)問題,便隨時改正的效用。
本文在具體的案例分析環(huán)節(jié)選取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來作為案例分析展示。通過案例較為準確地把握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具體操作策略。
這首詩歌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首七絕詩,詩歌通過描寫六月西湖的美麗景色,含蓄地襯托出對友人林子方的眷念之情。其中的“風光不與四時同”更是寫出了六月西湖同其他季節(jié)之景色的不同,詩人以其充沛的想象力,用短短四句詩就勾勒出了六月西湖的美妙景色。對五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開展合作學習的基本能力,而在學生們進行合作學習的同時,教師需要做巡視檢查,一是督促學生盡力地完成合作學習的任務(wù),而更主要是幫助有問題的學生解決問題。需要指出的是,課前需要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wù),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來督促學生完成預習。
(1)新課導入。師: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我國的東邊有一座美麗的城市——杭州。而在這個城市之中更有一處著名的景點——杭州西湖。自古以來,諸多文人墨客在游覽完該處景點時,都不免要用文章來記錄它的美妙之處,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這一篇關(guān)于杭州西湖的詩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出示幻燈片。展示與詩歌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包括背景、詩人介紹等。這一步驟的主要用意是為輔助后期學生們開展合作學習而設(shè)立的,讓學生不至于盲目地進行合作學習。
(3)小組合作學習。師:同學們,在之前的語文課上,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許多詩歌,那么我們慣常的學習詩歌的步驟有哪些呢?生:初次閱讀,了解詩人;再次閱讀,了解詩歌大意;再次閱讀,體會詩歌中蘊含的詩人的思想感情;誦讀,背誦詩歌,領(lǐng)會詩歌中的意境。
師:很好!接下來同學們就按照我們事先約定好的分組,開始依此完成上述四個學習詩歌的步驟吧!老師在這里給大家一點點提示。在了解詩歌大意的時候可以查閱工具書,包括文中給出的插圖也可以利用。(學生四人一組開始合作學習,時間為20分鐘。)
(4)教師做出總結(jié)性評價。在學生們依此完成合作學習的任務(wù)后,教師要給每一小組分別發(fā)言的機會,之后再針對性地做出有關(guān)的評價,評價應主要以鼓勵性的傾向為主,盡可能的不要出現(xiàn)消極的評價內(nèi)容。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主要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為主要出發(fā)點的,所以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最關(guān)鍵的是要把握兩點對于合作學習來說最基本的要素。其一是創(chuàng)設(shè)優(yōu)異的合作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其次是在合作學習之前、之中以及之后給予學生切實的學習指導,以輔助學生合作學習的完成,從而達到預設(shè)的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