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華
中國.江西省上饒師范學院小教分院(江西上饒) 334000 E-mail:wanglh790205@126.com
時間管理傾向是個體在運用時間方式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和行為的特征,由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和時間效能感3 個部分構成,時間管理傾向反映了人們對待時間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推動個體向一定的目標行動[1]。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時間管理能力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具有預測作用,與抑郁、焦慮等因子存在負相關[2],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影響其學習倦怠水平[3],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倦怠對心理健康有預測作用[4-5],但是卻很少有對這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探討,因此,本研究以中職生為研究對象,來對他們的時間管理傾向、學習倦怠和心理健康3 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探討時間管理傾向對學習倦怠和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學習倦怠在時間管理傾向和心理健康的中介效應,為提高中職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減低學習倦怠水平提供新的視角和理論依據(jù)。
采用分層隨機取樣的方式,抽取江西省上饒市中等專業(yè)學校、上饒衛(wèi)生學校和上饒師范學校的一年級和二年級中職生為研究對象,發(fā)放問卷1458份,回收有效問卷1342 份(92.04%),其中男222人,女1120人;一年級691人,二年級651人。
1.2.1 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 該量表是西南大學黃希庭和張志杰等人編制而成[6],可用來測量我國青少年掌握和支配時間的人格特征,由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和時間效能感3 個維度44 個項目構成。量表采用5 點評分,得分越高,表明個體的時間管理傾向水平也越高。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0,3 個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69、0.85 和0.72。
1.2.2 青少年學習倦怠量表 該量表為華南師范大學吳艷等于2010年編制的[7],包括身心耗竭、學業(yè)疏離和低成就感3 個維度16 個條目,采用5 點評分方法,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別計1~5 分,分數(shù)越高則倦怠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總量表信度為0.83,3 個維度的信度分別為0.70、0.80、0.80,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1.2.3 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 王極盛編制[8],用來測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量表共有60個項目,包括10 個因子:強迫癥狀、偏執(zhí)、敵對、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抑郁、焦慮、學習壓力、適應不良、情緒不平衡、心理不平衡。采用5 級評分,癥狀從“沒有”到“嚴重”分別評定為1~5 分,得分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在本測驗中,總信度為0.96,分項目的信度為0.62~0.86 之間。
1.2.4 施測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測試,測試前使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利用上自習課期間組織學生填寫問卷,結束后問卷當場收回,時間為15~25 分鐘。
利用EpiData 4.0 軟件錄入數(shù)據(jù),用SPSS 16.0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Spearman 相關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層次回歸分析。
表1顯示,中職生時間管理傾向的3 個維度時間價值感、時間監(jiān)控觀與時間效能感的得分介于3.25~3.82 之間,屬于中等偏上水平(5 級評分水平的中間值為3);學習倦怠的兩個維度身心耗竭維度(3.18±0.92)和低成就感(3.01±0.68)均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學業(yè)疏離(2.30±0.90)維度和學習倦怠(2.83±0.61)總均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均分為(2.31±0.63),除了心理平衡因子得分低于2 分外,其他各因子得分都在2~2.99 之間,其中焦慮(2.49±0.93)和學習壓力因子(2.49±0.85)得分最高。
表1 中職生時間管理傾向、學習倦怠和心理健康的相關(r)
研究表明,除了中職生的時間價值感與身心耗竭相關不顯著以外,時間管理傾向的3 個維度及總分都與學習倦怠的各維度及總分顯著負相關(r =-0.16~-0.59,P <0.01),3 個維度及總分都與心理健康顯著負相關(r=-0.12~-0.34,P <0.01),中職生學習倦怠的3 個維度及總分都與心理健康顯著正相關(r=0.25~0.49,P <0.01),見表1。
采用層次回歸的研究方法來判定中職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倦怠、心理健康之間的相互影響。中介效應的存在應滿足如下條件:①自變量對因變量存在顯著影響;②自變量對中介變量存在顯著影響;③自變量和中介變量共同解釋因變量時,中介變量效應顯著而自變量的效應消失或減弱[9]。從表2可知,控制了相關人口學變量以后,時間管理傾向對心理健康有顯著負向影響(β =-0.28,t =-10.46,P <0.01),在引入學習倦怠以后,時間管理傾向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不顯著(β =-0.03,t =-1.02,P =0.31),而學習倦怠對心理健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 值為0.48,t =16.82,P <0.01),中職生的時間管理傾向降低會導致學習倦怠水平增加,并間接影響心理健康水平,學習倦怠在中職生時間管理傾向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見圖1。
圖1 時間管理、學習倦怠和心理健康的路徑分析
表2 中職生學習倦怠在時間管理傾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中介作用(n=1342)
研究表明,中職生的學習倦怠比較嚴重,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比較明顯,這和以往研究結果相一致[10-11]。中職生正處青年初期,心理變化非常大,和同齡人相比,他們沒有進入高中就讀,直接接受了職業(yè)教育,意味著要提前進入社會為生活奔波,同時因為沒有高考的壓力以及自身的學習觀念問題,導致他們對學習更不感興趣,表現(xiàn)出較為嚴重的學習倦怠,心理問題也比較嚴重。
研究發(fā)現(xiàn),中職生的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倦怠各維度都有顯著的負相關,這和以往研究一致[3,12],以前有研究表明時間管理傾向是影響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因素[13],也是大學生拖延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14]。因為時間是一種特殊的資源,時間管理傾向水平較高的學生,更加珍視時間,懂得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時間,能夠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處理好學習和生活中的輕重緩急,提高學習的效率,所以時間管理傾向能有效預測中職生的學習倦怠水平。
本研究也表明,時間管理傾向與心理健康有顯著的負相關,時間管理傾向對心理健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有研究表明,時間管理傾向和人際困擾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5],時間管理能力越強,抑郁、焦慮情緒越低[16]。這都說明時間管理傾向水平能預測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介效應分析發(fā)現(xiàn),學習倦怠在時間管理傾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起完全中介作用,這個結論表明,雖然時間管理傾向對心理健康有直接的預測作用,但也可以通過學習倦怠的中介作用對心理健康產(chǎn)生間接影響。學習是中職生校園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如果不善于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不善于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只會導致學習成績降低,逐漸喪失對學習的興趣,麻木不仁的對待學習和校園生活,失去對學習成就感的體驗,表現(xiàn)在身心疲憊、缺乏熱情。倦怠的COR 理論也認為,倦怠體現(xiàn)的主要是情感資源的耗盡及生理、認知、情感能量的侵蝕[17],在持續(xù)的壓力之下,個體用于抵御新的壓力源的資源逐漸減弱,因而容易產(chǎn)生抑郁和焦慮等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況。
綜上所述,針對中職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可以提高中職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緩解他們的學習倦怠水平,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學校生活質量,為將來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1]黃希庭、張志杰.論個人的時間管理傾向[J].心理科學,2001,24(5):516-518
[2]Ranjita M,Michelle M.College students'academics stress and its relation on their anxiety,time managements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Studies,2000(16):41-45
[3]趙維燕,侯日霞,吉峰.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8):1246-1248
[4]闞曉華.大學生心理健康及其學習倦怠的關系[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
[5]蔣鋒.研究生學習倦怠、專業(yè)承諾和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6]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學報,2001,33(4):338-343
[7]吳艷、戴曉陽、溫忠麟,等.青少年學習倦怠量表的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2):152-154
[8]王極盛,李焰,赫爾實.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及其標準化[J].社會心理科學,1997,13(4):15-20
[9]溫忠麟,侯杰泰,張雷.調(diào)節(jié)效應與中介效應的比較和應用[J].心理學報,2005,37(2):268-274
[10]侯永梅,胡佩誠.職業(yè)高中學生網(wǎng)絡使用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31(6):691-693
[11]余金聰,韋威全,王增珍,等.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3):12-414
[12]高東麗.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自我和諧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1
[13]馮現(xiàn)剛,傅琪.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動機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32(4):447-448
[14]葉艷暉.大學生自我效能感在時間管理傾向與拖延行為間的中介效應[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3):436-438
[15]馬紅霞,楊紹清,朱小茼,等.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及人際困擾與心理健康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27(9):1082-1083
[16]郭芳,齊曉棟,王曉磊.高職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5):754-757
[17]Stevan E Hobfoll.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A new attempt at conceptualizing stress[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9,44:51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