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泉基+黎發(fā)意
【摘 要】 通過對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弄清課堂上的虛處、實處,本文就作者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合理提出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教學。
【關 鍵 詞】 虛實;高效;構建;課堂
虛實是一對矛盾。兵法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書畫藝術云:虛實相生,計白當黑。如今,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實施,高效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已獲得眾多學校和教師們的認可與重視。不少教師將此認為是改變原有教學方式,培植具有現(xiàn)代教育思想的教學風格的必由之路,在課堂教學上追求高效率,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打造高效課堂的過程中,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如不加以改進,或許會成為最終實現(xiàn)課堂真正高效的桎梏點,筆者根據(jù)自己在參加“高效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中的所見所思,將這些問題做了如下歸納:
一、原有做法的習慣性制約,沒有體現(xiàn)出高效的內涵
若想使課堂成為高效教學的場所,首先是要使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高效,整個流程和諧。但目前新課程的改變是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逐步發(fā)展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免會受到原有方法、思維習慣的制約。譬如在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教師只是拘泥于以往的教學經驗,想當然地依題論題,“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如墜云里霧里”,而問題依舊;有的教師在重難點講解上,單純認為講得多學生就會明白,而漠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如課堂小結對整節(jié)課教學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也是學生系統(tǒng)掌握知識、自我提高的環(huán)節(jié),但有的教師不能大膽放手,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反饋,只是自己一唱到完,全部包辦完畢。
二、有的教師沒有結合現(xiàn)有的實際,照搬別處學來的依樣畫葫蘆
若想使課堂成為高效教學的場所,作為教師,就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根據(jù)學?,F(xiàn)有的設備設施,使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高效。但當前有的教師不顧自己課室的現(xiàn)狀,把課室桌椅擺成三人或四人一組的多角形學習組,有的學生上課就要扭轉身體來看黑板。久而久之,造成學生身心傷害,也無心學習了,更沒有體現(xiàn)出高效的效果。
三、有的學校高效課堂實施從一而終,沒有有的放矢
有的學校從一年級就開始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直至小學畢業(yè),試想想,剛入學的小學生連字都不認識幾個,怎能融入高效課堂的節(jié)奏,教師又怎能進行高效的教學呢?高效課堂教學中的虛實,說白了就是不能平均用力,既要有著力點,也要有輕松點;既要有興奮點,也有有休閑期;既要有爆發(fā)力,也要有放松操;要有高潮,也要有過渡與閑適。猶如太極拳,有快有慢,有徐有疾;猶如書法藝術,有速有遲。太緊張的課讓人急促,太緩慢的課難免低效,所以,一節(jié)課中應該有爆發(fā)的橋段,集中精力攻其難點,情緒要高漲,語言要有激情,步步緊逼,環(huán)環(huán)相扣,務必讓全場興奮,一鼓作氣,這是實處;然后就是閑適與舒緩的節(jié)奏,練習或體驗,使歡快和愉悅的情緒伴隨師生,這是虛處。
弄清了高效課堂的虛與實,如何合理構建高效課堂呢?
(一)備課求“實”
作為一名教師,在備課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備課準確到位,做好課堂教學預設。因此,必須明確編者意圖,明確每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點、知識塊在整個單元、整冊教材、整個學段所處的地位、作用。每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關鍵點都做到心中有數(shù)。當然,教材是專家編的供學生學習的材料,內容單一、片面,所以教師不能完全依賴教材,照本宣科??梢詫⑾嚓P的課外材料引入課堂,使現(xiàn)有的課本與課外的材料相互補充,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教材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我們需要科學重組教學內容,大膽改造教材,讓教材“為我所用,為生所用”。課堂教學需要預設,但也不是按部就班,連說開場白、過渡語、結束語都預設好,甚至將(下轉13頁)(上接11頁)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設計好了,這不是教學而是演戲。同時,過度強調現(xiàn)場生成教學,可能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去完成預設的目標。
(二)課堂求“活”
只有確保課堂教學高效,才能帶來教學質量的高效。這就要求我們在“活”字上做文章。即1. 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2. 活躍的教學狀態(tài)。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tài),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是一節(jié)高效的課,成功的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3. 科學的學法指導。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教師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提問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fā)現(xiàn)問題,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fā)展、能力的提高。
形式和方法層出不窮,開辟了課堂教學的新空間,但要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務實高效,還必須有度。如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常見的學習形式已被廣泛地引入課堂,并成了新課程課堂的標志。有位老師在上《花鐘》一課時提問:“花兒開放的樣子是一樣的嗎?開花的時間相同嗎?”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教室頓時熱鬧起來,那位教師反而顯得無所事事。有的小組討論漫無目的,缺乏有效引導;有的小組只是優(yōu)等生發(fā)言,其余同學當聽眾;有的小組只是象征性地說上幾句。整個課堂看似活躍,其實是散亂的活躍、假活躍。毋庸置疑,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打破了過去師生交流的二維模式,構建了一個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的三維模式,但千篇一律采用一種形式就值得商榷了。其實,討論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而且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思考的基礎上,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小組合作方式的優(yōu)點,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
【參考文獻】
[1] 嚴育洪. 課堂坐標:教學設計的走向[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 唐益鋒. 尋找“虛”與“實”的交匯點[J]. 新課程學習(下),2014(10).
[3] 郭紅心. 避“虛”就“實”,回歸本真[J]. 基礎教育研究,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