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對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干預與運用

        2015-04-09 10:25:20黃文琳
        社會工作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案主張三不合理

        黃文琳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對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干預與運用

        黃文琳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是困擾大學生的主要問題之一。協(xié)助大學生克服人際交往障礙,是學校社會工作以及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內(nèi)容。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理性信念并非造成人際關(guān)系不順和障礙的重要原因。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有效解決人際交往障礙問題,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有助于大學生辨識、駁斥非理性信念,建構(gòu)新的合理的信念,恢復健康的人際交往功能。本研究運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實務模式就個案輔導展開典型案例分析和探討。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人際交往障礙個案輔導

        黃文琳,江西財經(jīng)大學現(xiàn)代經(jīng)濟管理學院講師(南昌330013)。

        一、問題的提出

        大學時期是掌握各種專業(yè)知識、探索人生和認知社會的重要階段,也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人格塑造的關(guān)鍵時期。雖然大學生的身心在不斷完善,但因為其強烈的敏感性特點,會出現(xiàn)自我認同混亂,導致心理狀態(tài)和人際交往出現(xiàn)一些問題。其中,人際交往障礙是最為明顯和突出的問題。

        目前,大學生的總體人際交往障礙水平為中等,他們的人際交往總體上是比較和諧的(田瀾、劉揚,2012)。但是,一項對28所高等院校學生的調(diào)查研究表明,59%的受調(diào)查者有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董鵬等,2012)。另有研究顯示,65.85%的學生有某種程度的孤獨感(何偉、王琳,2007)。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已經(jīng)成為困擾大學生的主要問題之一,比較常見的交往障礙有:自卑與退縮、優(yōu)越感的消失與自我迷失、孤獨心理、嫉妒心理、報復心理、異性交往困惑等。人際交往障礙會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妨礙大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與健康成長。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交往雙方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文化背景、經(jīng)歷以及各自的地位、需要、動機、個性特點等差異造成,但他們的認知偏差和非理性信念是造成人際障礙的重要原因。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有效應對和解決這類問題。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思想教育者的管理權(quán)威,往往傾向于把大學生看成是義務主體而非權(quán)利主體,甚至把思想教育工作等同于用外部強制措施“管住”學生,過分強調(diào)思想教育工作的行政任務,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價值和心理需要(黃文琳,2009)。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強調(diào)服從黨的政策和上級命令,教育者只是照本宣科式地完成教育任務,連教育者自身的主體性也被抹殺。兩大教育主體的主體性缺失成為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fā)展的首要障礙。這種單向度的灌輸方法和說教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缺乏心理交流與溝通機制(高凡茜,2008)。大學生的思想及行為的形成離不開他們的心理作用,解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障礙問題必須遵循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理性情緒行為治療理論有利于協(xié)助大學生走出困境,使其社會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筆者運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對大學生張三的個案輔導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求教于方家。

        二、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理論回顧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簡稱REBT療法,又被簡稱為ABC理論,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里斯(A lbertEllis)在1955年創(chuàng)立的一種心理咨詢輔導治療方法。這種方法強調(diào)認知、情緒、行為三者有明顯的交互作用及因果關(guān)系,特別強調(diào)認知在其中的作用。其核心觀點是,困擾人們的并非事件本身,是人的非理性信念導致人的情緒問題的產(chǎn)生。人們之所以難過和痛苦,是由于自己對事件的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而這種錯誤的思想及與現(xiàn)實不符的想法,容易使人陷入情緒困擾之中。該方法強調(diào)認知在人的情緒與行為中的決定性作用,要除去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信念,而以正確的信念取代謬誤的信念,達到改變不良情緒的目的,使人產(chǎn)生更積極、更負責任的行為。

        (一)ABC理論

        在ABC理論中,A(Activating event)是刺激事件;B(Belief system)是人們對A事件的看法和信念;C(Emotional consequence)是事件發(fā)生后人們情緒反應下的行為結(jié)果。埃里斯認為,外部誘發(fā)事件A本身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人們對事件A的看法和信念B才是造成C結(jié)果的主要原因。當看法和信念B合理時,結(jié)果C就正常;當看法和信念B不合理時,C就會趨于紊亂。埃里斯認為,人的思維和信念有理性的、合理的,也有非理性的、不合理的。在實際生活中,當人們用理性信念去認識事件時,將會是行動有成效、心情愉快的人;當人們對事件的看法B為非理性時,人們將會因這種非理性信念而陷入極端負面情緒中難以自拔,甚至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破壞性行為后果。也就是說,不合理的看法和信念會導致情緒困擾、心理障礙乃至行為問題。因此,治療工作的焦點是通過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引導人們與不合理的信念進行辯論,放棄原有不合理的信念,形成新的合理的觀念,產(chǎn)生新的情緒體驗和行為后果,以促進身心健康和人格的全面發(fā)展。

        (二)非理性信念

        埃里斯把人的想法和信念分為兩種,一種是讓人健康愉快的理性信念(Rational Belief),另一種是令人產(chǎn)生情緒困擾和行為問題的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非理性信念就是對事件或挫折的不合理認識,是一種對事件錯誤理解基礎上的主觀想象,或者是在不合邏輯推理基礎上固執(zhí)地認為事情應當或必須這樣或那樣。人的情緒困擾和心理問題大多源自這種非理性信念。這種非理性信念會讓人產(chǎn)生挫折感。埃里斯總結(jié)出11種非理性信念,它們是:(1)自己絕對要獲得周圍的人,尤其是重要人物的喜愛和贊許;(2)要求自己是全能的,人生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有所成就,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3)應歧視和排斥世界上許多無用的、可憎的、邪惡的壞人,并給予嚴厲的譴責和懲罰;(4)夸大生活中的不如意事情,常有大難臨頭的感覺;(5)人生中充滿艱辛,責任和壓力太重,要設法逃避現(xiàn)實;(6)人的不愉快都是外部環(huán)境造成的,人的痛苦和困擾是無法克服的;(7)應時刻高度關(guān)注、警惕危險與可怕的事情,隨時準備它們的發(fā)生;(8)一個人的過往經(jīng)歷決定了現(xiàn)在的行為,而且是永遠無法改變的;(9)認為人必須依賴他人生活,總希望有一個可以讓自己依附的強有力的人;(10)人應十分投入地關(guān)心他人,為他人的問題傷心難過,才能使自己的情感有所寄托;(11)人生中的每個問題必須要有一個精確的答案和完美的解決辦法,不然就十分痛苦(呂新艷,2007)。

        其后的許多心理學家進一步對其進行簡化歸類,把不合理信念的三個特征歸納為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Wessler,1982)。

        1.絕對化要求

        人們往往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來對事物進行判斷,認為事情一定會發(fā)生或不會發(fā)生。人們習慣于用“應該”、“一定”等常規(guī)模式來預先設定自己的行為并依照該行動標準來進行,這往往令人產(chǎn)生不恰當?shù)那榫w。因為任何事物發(fā)展都有自身的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每個人也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一帆風順,取得成功。當事物的發(fā)展與人們絕對化要求不符甚至相悖的時候,就難以接受、難以適應,進而陷入情緒困擾之中。改變?nèi)藗兊臉O端思維方式,使之能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所有的人與事,減少陷入情緒困擾的可能性。

        2.過分概括化

        人們有一種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容易進行不合理評價,總會因為一件錯事或幾次失誤,對自己全盤否定,產(chǎn)生自責、自卑,形成焦慮、抑郁情緒;或者一味責備他人,產(chǎn)生對他人的敵意和憤怒情緒。以一件事情來評判一個人的全部,犯了埃里斯所說的理智上的法西斯主義錯誤。埃里斯認為,每一個人都要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都有可能犯錯誤。

        3.糟糕至極

        人們往往把發(fā)生的不好的事想象成非常可怕、至極糟糕,甚至是一場災難。這種災難化的想象會導致人們陷入恥辱、自責、焦慮、悲觀、抑郁等極端不良的情緒體驗之中,并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而難以自拔。埃里斯認為這是一種不合理的信念,因為任何事情都有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和轉(zhuǎn)變的可能,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如果人們固守糟糕至極的念頭,把發(fā)生的事情看成是一種滅頂之災,很容易把自己引向極端負面的不良情緒狀態(tài)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人會把生活中普通的煩惱理解和轉(zhuǎn)化為可怕的、極度糟糕的災難,把非常合理的觀念變成為“應該”、“必須”等不合理的要求。對自己和他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存有不合理的期待。當自己不能達到自己期待的要求時,就產(chǎn)生羞愧、焦慮,甚至抑郁等自我貶低的感覺;當別人不符合其期待的要求時,就會生氣或心生敵意,因此導致各種情緒和行為問題。要改善人的不良情緒和行為,就必須改變這些不合理信念,并使之產(chǎn)生良好的情緒體驗,使其行為能適應外界環(huán)境。改變?nèi)藗兊牟缓侠硇拍?,是整個治療的關(guān)鍵步驟和核心所在?;谶@樣一種理念考慮,筆者運用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模式為案主張三提供個案輔導,引導她與其不合理理念進行辯論,放棄不合理的信念,形成新的合理的觀念,促使她恢復正常的人際交往,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三、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個案干預和分析

        大學生都面臨著自我價值的重塑和獨立人格的覺醒,處在一種文化割裂和心理斷乳期。埃里克森的八階段生命周期理論認為,人的每個生命周期里都存在一組沖突并可能形成一種危機。大學生處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他們面臨著自我同一性對認同混亂、親密對孤獨的沖突和危機,大學新生尤其容易出現(xiàn)這類沖突和危機。下文中的個案屬于典型的因認知偏差和不合理信念引起的情緒困擾和行為問題。

        (一)研究對象

        作為江西J大學某學院國貿(mào)(A)班班主任和輔導員,筆者得以全方位了解服務對象。筆者的服務對象張三(匿名化處理)是個20歲的大一新生,女,漢族,來自江西農(nóng)村。張三學習成績優(yōu)異,大學一年級下學期開始變得有點自卑、害羞,和同學說話就會臉紅,也不怎么和同學來往,不參加集體活動,很孤僻。學習也慢慢開始受影響,自己感覺糟糕透了。以下是案主的基本情況。

        1.家庭情況

        案主出生于江西一個農(nóng)村,家中排行老三,母親身體健康,母親生她之前已經(jīng)生了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在她之后還生了一個弟弟。父母都是農(nóng)民,性格樸實。家庭經(jīng)濟一般。在家里,父母都一視同仁對待哥哥、姐姐、弟弟以及張三。因為經(jīng)濟原因,哥哥小學畢業(yè)后就在家務農(nóng),姐姐初中畢業(yè)后選擇讀中專,現(xiàn)在一家工廠做會計。為了讓家庭經(jīng)濟狀況好起來,為了讓案主及案主的弟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在案主兩歲的時候就去深圳打工了。父母有時候一年回來一次,有時候兩年回來一次。張三從小生活在農(nóng)村奶奶家,父母在她8歲時候才決定讓她讀書,她比同齡孩子晚上學兩年。張三從小覺察到父母為家庭的辛勤付出,學習非常努力。父母外出打工是為了給張三提供更好的經(jīng)濟支持,讓張三能接受好的高等教育,希望張三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有個好的將來。張三也以此作為自己的目標,認為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以便讓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讓自己的父母和自己以后過上好的生活,以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2.學習情況

        張三從小就刻苦學習,學習成績優(yōu)異,一直名列班上前三名。張三一直在農(nóng)村生活、學習,由奶奶帶大。由于家庭經(jīng)濟情況,張三比同齡人晚兩年上小學。這一點并沒有影響到她的學習,她比別人學習更努力。通過努力學習,她考進了夢寐以求的J大學,而且在班上成績很好。

        3.生活情況

        張三身高1.6米,體重48公斤,身體健康,衣著樸素、整潔,五官端正。生活作息有規(guī)律,每天按時起床、上課、鍛煉身體。張三喜歡獨自待在宿舍,宿舍有人的時候就去圖書館。近一個學期來,習慣在宿舍熄燈后回宿舍睡覺。躺下時會胡思亂想,輾轉(zhuǎn)難眠。

        4.行為情況

        近一個學期來常常喜歡一個人獨自呆著。她害怕與別人接觸,一說話就臉紅,不敢注視別人的眼睛,慢慢地變得幾乎不與同學來往。她想與同學們一起玩,一起參加集體活動,但一直沒有勇氣,害怕和同學們在一起,有時候甚至上課都會為這事走神。一到課余時間就緊張。要么一個人躲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要么就一個人趴在桌上休息。她不參加集體活動,找不到以前那種被關(guān)注感和成就感,她感到有點茫然、孤獨。她自己嘗試自學或看電視新聞學習普通話。但寢室同學覺得被打攪,有意無意流露出不耐煩的神情,她感到很受傷、很無助。

        5.認知情況

        盡管張三出現(xiàn)人際交往退縮,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但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張三感覺、知覺都正常;思維也很正常;記憶力很好;對自己的行為有控制能力;注意力有時候不夠集中。她提到,在鄉(xiāng)下,從小學到高中,老師們?nèi)际怯梅窖陨险n。課堂內(nèi)外,同學之間交往,以及和老師探討問題,都是使用方言。她的普通話并不流利,有時候在交流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講方言。她發(fā)現(xiàn)有幾次在講方言的時候被同學恥笑,她覺得自己比別人差,連普通話都不會說,而且年齡在班上偏大?,F(xiàn)在甚至埋怨自己為什么是鄉(xiāng)下人,父母為什么不讓她早點讀書。

        (二)研究方法

        從張三入校伊始,筆者開始關(guān)注到張三。剛到校時候,她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活躍,進入大一下學期后,情況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開始變得沉默,與同學之間的距離開始疏遠。2015年3月開學初,筆者決定對張三進行個案輔導,經(jīng)過與其本人的第一次訪談和與其父母的電話溝通,以及綜合張三一個多學期來的各種表現(xiàn)后,筆者嘗試運用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模式對其進行專業(yè)干預和服務。整個服務為期一個多月,筆者與案主的正式輔導見面4次,平時的交流除外,搜集了張三學習、生活、行為等各情況。每次見面時間半個小時左右。與她父母電話短信溝通10余次,主要搜集張三在家里的表現(xiàn)以及讀大學之前的基本情況,交流張三在大學里的基本情況。

        (三)具體干預服務過程

        1.評估與診斷

        張三的精神狀態(tài)和身體狀態(tài)正常,能按時參加學習,努力學習。心理測驗結(jié)果表明,超出常模的分值有:人際關(guān)系敏感因子2.5,抑郁因子1.6,焦慮因子2.6,恐怖因子2.8,SAS(焦慮自評量表)標準分為70分;SDS抑郁自評量表)標準分為45分。綜合起來,張三的問題主要為兩個方面:

        一是非理性信念和自卑心理。自己說方言,比別人差(絕對化);我必須各方面超過別人(絕對化);年齡大說明自己比別人差(絕對化);焦慮是很糟糕的(以偏概全)。表現(xiàn)出以下特征:生理方面,一說話就臉紅;心理方面,自卑、害羞、孤獨;負性情緒,自卑、緊張、焦慮。

        二是社交恐懼。害怕與人接觸,一說話就臉紅,不敢注視別人的眼睛,幾乎不與同學來往,也不參加集體活動,人際交往受到影響。

        案主的自卑、緊張、焦慮情緒表面上是由人際交往引起的焦慮,經(jīng)過評估,產(chǎn)生自卑、緊張、焦慮的原因主要是其內(nèi)在不合理的觀念和想法導致其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并加重。進入大學的新環(huán)境后,發(fā)現(xiàn)大家都是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對自己所處環(huán)境沒有心理準備,沒有重新調(diào)整好自己,不能客觀評價自己在新環(huán)境中的位置和角色。發(fā)現(xiàn)說方言被同學笑話后,滋生出比別人差的觀念和想法,產(chǎn)生自卑心理。綜合案主入校4個月的表現(xiàn)以及讀大學前的情況,筆者決定協(xié)助案主克服自卑心理和交往恐懼癥。

        2.干預方案

        本案例中的刺激性事件是說方言被恥笑,張三對此的解釋是,不會說普通話就不如別人優(yōu)秀。這樣一種理念導致她的自卑,與人說話就臉紅,結(jié)果就不愿意與同學交往,也不參加集體活動,自己感到很孤獨,并進一步陷入惡性循環(huán)之中。為此首先必須改變她的非理性信念,并運用放松訓練來克服她的焦慮和人際交往恐懼。

        (1)建立咨詢關(guān)系。通過首次咨詢進一步搜集資料,了解基本情況,進行預估;明確雙方的專業(yè)咨詢關(guān)系,確定雙方的權(quán)利、責任與義務;探尋張三的改變意愿;進行咨詢分析。

        (2)協(xié)助張三克服自卑心理。在第二次咨詢過程中,首先向張三簡要介紹理性情緒行為療法(ABC理論)。其次,核查她的不合理信念是什么以及是如何引起的。她的不合理信念是自己比別人差。產(chǎn)生這種不合理信念是她覺得自己來自農(nóng)村,只會說方言而被同學恥笑,自己年齡大一點。她對此的解釋是,自己不會說普通話而且自己年齡大一點,所以自己比別人差。按照社會學的標簽理論,她給自己貼上了“不如人”的標簽。她的自卑不是真的不如別人,是她自己頭腦里根據(jù)“不會說普通話,年齡比別人大”建構(gòu)出“自己比別人差”的不合理信念引起的。再次,協(xié)助張三與不合理理念辯論,找到證據(jù),證明自己優(yōu)秀與否,并建立合理的信念。讓她知道,方言是寶貴的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在采取措施保護這類民俗文化,并且要求她找出不如別人的證據(jù)和她比別人好的證據(jù),然后讓她在兩者間比較,最后得出她并不比她人差的結(jié)論。比別人差的證據(jù)只有:不會說普通話,年齡大點,從鄉(xiāng)下來的。而比別人優(yōu)秀的證據(jù)有很多:她樂于幫助人,從農(nóng)村考入重點大學,成績一直很優(yōu)異,具有堅強的意志,等等。通過這種比較,讓張三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秀之處,從而增加她的自信,使她能夠擺脫自卑心理。最后,協(xié)助張三建立合理的信念代替她的不合理信念。一個人是否優(yōu)秀與出生地、說什么語言根本沒有關(guān)系,不必要為此而自卑。引導和督促她練習探求自己內(nèi)心的不合理信念,不斷與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信念進行辯論;在緊張、煩躁和焦慮時,放松練習。

        (3)協(xié)助克服社交恐懼。第三次服務主要是練習嘗試與陌生人接觸,緩解張三的緊張、煩躁和焦慮情緒。采用系統(tǒng)脫敏法和放松訓練,訓練她在說話的時候能與人進行目光交流,克服不敢與人交往的心理。首先,向張三介紹放松療法。教會張三在緊張的時候使用呼吸放松法,并讓她明白放松的重要性,從而使她在治療中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療。其次,運用脫敏療法。讓張三和一個熟人呆在一起聊天。告訴她出現(xiàn)緊張情況時,就先放松,不緊張時接著聊天。直到張三能與熟人有目光交流且能自如地進行聊天。逐漸增加聊天的人數(shù)。通過反復練習,直至能夠在與多人同時聊天的時候有目光交流且不臉紅、不緊張。第三,引領張三去參加既有熟人也有陌生人的聚會。先鼓勵她和熟人交談,適應以后嘗試和陌生人交談,使她能夠隨意跟碰到的每個人正常聊天。第四,帶領其參加一個完全是陌生人參加的聚會。鼓勵她積極參與,當出現(xiàn)緊張情況時先放松,不緊張時接著聊天,直到完全融入聚會之中。

        (4)結(jié)束與鞏固療效。第四次咨詢時全面回顧和總結(jié),肯定張三的進步,強化積極行為,鞏固取得的成效,欣賞張三的改變,指出繼續(xù)努力的方向,引導她加強自我控制能力,在生活中要應用自如。經(jīng)雙方同意后結(jié)束服務咨詢關(guān)系。

        四、結(jié)語和反思

        在服務咨詢中,筆者協(xié)助案主分析其問題產(chǎn)生的過程和機理,當她說方言被同學恥笑的事件發(fā)生后,她解釋為“不會說普通話就不如別人優(yōu)秀”。她在思考“說方言被同學恥笑的事件”時犯了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的錯誤。認為自己應該各方面絕對優(yōu)秀,僅僅因為說方言就對自己全盤否定,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把事情過分概括化,并且產(chǎn)生糟糕至極的想像,并因此產(chǎn)生“說方言就比別人差”的非理性信念,這樣一種非理性理念導致她的自卑,不愿意與同學交往,不參加集體活動,自己感到很孤獨,并進一步陷入惡性循環(huán)之中。咨詢師的主要職責是,協(xié)助張三與自己不合理的理念辯論,建立新的合理的理念,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重新樹立信心,恢復正常的人際交往,增強自我價值感和適應能力。

        同時,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實施要遵循幾個步驟:第一,讓接受咨詢的人了解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基本原理,明白自己原有的理念是不合理的。第二,困擾并非產(chǎn)生于過往的事件或經(jīng)歷,而是自身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每個人必須為自己的信念負責任。第三,充分挖掘案主的優(yōu)勢資源,協(xié)助其與所持的非理性信念做辯論,澄清信念的不合理性,進而放棄它,令其認知層面發(fā)生改變。第四,澄清并放棄非理性信念并不意味著事情的結(jié)束,還要協(xié)助案主建構(gòu)新的合理的信念,以科學合理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和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物。另外,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在運用上也要考慮以下幾點:第一,要通過辯論分析和邏輯思辨改變案主的非理性觀念,聚焦非理性信念對情緒和行為的影響。咨詢師通過不斷向案主發(fā)問,甚至利用質(zhì)疑式和夸張式提問,讓案主在辯論中意識到自己那些不合理、違背常識甚至是荒唐可笑的想法信念。第二,堅持以案主為中心。任何情緒體驗、信念和行為的改變,都是基于案主心甘情愿做出和接受的,咨詢師肩負的責任是協(xié)助案主分析,辨別非理性的看法和錯誤觀念或評價,并與之辯論,讓他們深刻理解那些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的非理性信念的表現(xiàn),建立科學合理的思維方式。第三,這種方法很難運用于拒絕做出改變努力,或過分偏執(zhí)以及有領悟困難的人。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比較適合于那些年紀較輕、智力和文化水平較高、領悟力較強且有改變現(xiàn)狀意向的案主。

        總之,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重要生力軍,他們的健康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未來社會的發(fā)展。高等教育改革后的大學生面臨著人際適應、學習、就業(yè)等各種壓力,大學生是需要更多心理輔導和支持的社會群體。如果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不能得到高度關(guān)注,那么受各種問題和情緒困擾的大學生就有可能成為高危群體。運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能有效地緩解大學生因應對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以及就業(yè)等問題帶來的心理沖擊和困擾,也可以協(xié)助他們形成合理的態(tài)度、觀念和價值觀,提升其理性思維能力,實現(xiàn)他們內(nèi)在和外在之間的和諧,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對于推進社會和諧和小康社會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董鵬、李文一、鄧鎮(zhèn)、郭建偉,2012,《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形成的主要原因及解決途徑》,《高等教育研究》第3期。

        [2]高凡茜,2008,《心理學視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求實》第7期。

        [3]何偉、王琳,2007,《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因素及解決途徑》,《中國成人教育》第12期。

        [4]黃文琳,2009,《社會工作視角下的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社會工作(實務)》第12期。

        [5]呂新艷,2007,《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6]田瀾、劉楊,2012,《影響師范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因素分析》,《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第2期。

        [7]周群英,2013,《學校社會工作實務模式探討及實踐——以大學生典型個案為例》,《社會工作》第6期。

        [8]WesslerR.L.1976.On Measuring Rationality.Rational Living,11:25.

        編輯/陳建平

        R395

        A

        1672-4828(2015)06-0092-07

        10.3969/j.issn.1672-4828.2015.06.006

        猜你喜歡
        案主張三不合理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處方分析
        案主自決原則在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倫理困境
        法制博覽(2019年20期)2019-12-13 22:38:56
        個案:發(fā)揮“家一校一社”聯(lián)動作用實現(xiàn)全方位的關(guān)注與支援
        社會與公益(2018年1期)2018-05-30 10:48:04
        淺析實施案主自決的困境及其對策
        山西青年(2018年24期)2018-01-27 12:52:34
        重掌生活主導權(quán)
        ——認知行為治療介入精神障礙康復案例
        大社會(2017年12期)2018-01-17 11:55:17
        下車就跑
        東方劍(2016年6期)2016-08-27 06:12:27
        讀張三書法之感想
        向“不合理用藥”宣戰(zhàn)
        尋找張三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8:59:55
        我的名字叫張三
        小說月刊(2014年11期)2014-04-18 14:12:24
        在线观看视频亚洲| av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午夜三级精品久久久| 亚洲av熟女少妇久久|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久久中国国产Av秘 入口| 一区二区丝袜美腿视频| av有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综合国产av日韩|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 人妻丰满多毛熟妇免费区|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av| 白白色发布在线观看视频| 嗯啊好爽高潮了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日本丰满妇人成熟免费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亚洲免费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免费看|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伊人久久综合影院首页|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系列| 亚州av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av| 黄片午夜免费观看视频国产| 久久久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2020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色两性网欧美| 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国産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青青草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五月天 |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 亚洲av香蕉一区二区三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