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翠,康維波
(山東農業(yè)大學,山東 泰安 271018)
法治視域下山東青年大學生利益訴求表達機制研究
張文翠,康維波
(山東農業(yè)大學,山東 泰安 271018)
正確處理大學生利益訴求緊迫性與反饋處理滯后性、利益訴求差異性與權利保障缺位、利益訴求主動性與司法救濟不足等矛盾,切實轉變高校管理部門職能,建立多元維權體系, 構筑有效服務系統(tǒng),規(guī)范利益訴求表達行為,引導大學生理性維權,才能為他們營造出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法治視域;大學生利益訴求;表達機制
山東是教育大省,山東青年大學生的利益訴求不容忽視。2014年,山東省研究生和普通本??圃谛I倲禐?87.10萬人,其中研究生7.43萬人,本科96.10萬人,專科83.57萬人,比例分別為39.7%、51.4%、44、67%。[1]相較其他省市,山東青年大學生數量多,且他們的生源地大多在省內;他們對高校中的學習、生活雖然比較滿意,但也有著自己的看法。有調查數據顯示,山東青年大學生注重就業(yè)和戀愛方面的利益訴求,對二者的關注度達到50%,其次為身心健康、后勤保障和教育權益;在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一項中,青年大學生踏入社會,僅有45.6%的青年大學生在權利受侵犯時運用法律維權;在教育權益一項中,78.36%的青年大學生認為學生應參與事關切身利益的決策,諸如專業(yè)設置、課程調整。[2]青年大學生肩負國家和社會賦予的神圣使命,引導他們厲行法治,提高法治思維,用法律捍衛(wèi)自己的合法權益,并使其利益訴求表達控制在法律的范圍之內,是所有社會管理者的責任。因此,如何合理統(tǒng)籌、科學規(guī)劃,集社會、學校、青年大學生之合力,在法治化環(huán)境下,建立、完善山東青年大學生利益訴求表達機制,減少因權利表達受阻而發(fā)生的青年群體性事件,促進法治國家和法治校園建設,引導山東青年大學生進行“理性表達”,而不是“任性宣泄”,是山東青年大學生管理非常重要的課題。
利益訴求,是公民訴求利益和維護權利的表現,是公民表達愿望和要求的行為。青年大學生的利益訴求,主要是指在高校范圍內青年大學生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為實現和維護自身利益而表達的意見和需求的一系列總和。引導青年大學生科學進行利益訴求,不僅能夠有效地緩解青年人成長中碰到的各種矛盾,科學地疏解青年人成長的壓力,而且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力地促進和諧校園建設,幫助青年人確立以法律的視角理性面對社會問題的態(tài)度。
山東青年大學生的利益訴求寓于青年大學生的利益訴求之中,隨著社會多元化發(fā)展,山東青年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因此,他們的利益訴求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固有的年齡特征。
(一)利益訴求的種類歸納
由于山東青年大學生學習、生活于高校,因而他們的利益訴求焦點在高校的管理與服務。從內容上來看,它包含與個人有關的利益訴求和與群體有關的利益訴求。
1.個人利益訴求
青年大學生,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的自身利益不同,于是就會有各種各樣的與個人有關的利益訴求??傮w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對專業(yè)課程設置、發(fā)展前景及師資力量等方面的訴求。在高校,青年大學生處于求知欲望強烈的時期,渴望學到經世致用的學問和畢業(yè)生存的技能,所以對本專業(yè)的發(fā)展,比較看重。二是學生違反校規(guī)校紀后受到批評、處分的問題及學生學籍管理中的轉專業(yè)、畢業(yè)等問題,[3]此類問題由于牽扯到將來的就業(y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受到青年大學生的密切關注。三是各類獎助學金的評定、優(yōu)秀學生及學生干部的評選等,這是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需求,評定評選是否公平,此類利益需求,直接影響到青年大學生思想的進步和學業(yè)的提升,也是高校工作的重點。
2.群體利益訴求
高校當中,每個青年大學生都是群體中的一部分。青年大學生群體范圍,可大可?。豢梢园颜麄€高校的青年大學生看做一個群體,也可以把范圍縮小到一所高校,或者高校中一群由共同興趣、境遇的青年人組成的群體,他們會為群體利益而奔走呼喊。較之青年大學生個體,群體的利益訴求發(fā)聲更猛烈、影響更深遠。其一,專業(yè)團體訴求。整個專業(yè)或整個班級的青年大學生團隊提出的利益訴求,比如,對民主管理班級事務的期望,對高校教學環(huán)境、宿舍條件、餐飲質量等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利益訴求。其二,社團組織訴求。高校中的社團組織發(fā)揮著“第三部門”的作用,它能夠滿足青年大學生特殊的知識需求、實際的操作技能和綜合能力提升的利益訴求。[4]青年大學生有基于共同志趣組建社團的愿望、定期開展社團活動等的訴求。其三,同鄉(xiāng)會組織訴求。同鄉(xiāng)會是以地緣關系為主自發(fā)形成的組織,[5]它在山東高校中普遍存在,對青年大學生新生適應高校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它可以基于組織化程度、互動頻度、凝聚力等方面,提出集體的訴求。
(二)利益訴求表達方式
從高校管理與教學實踐中,可以發(fā)現山東青年大學生遇到問題,通常會用以下方式進行表達:
第一,青年大學生將問題訴諸輔導員。高校輔導員直接與青年大學生打交道,是青年大學生最容易找到的、最方便的利益訴求窗口。輔導員再根據青年大學生提出的問題的嚴重程度做出決定,是否上報上級領導處理此事。第二,青年大學生把問題反映到任課老師?!皫熣?,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青年大學生樂于向老師反映自己生活學習中困惑,這是青年大學生利益訴求的一大途徑。第三,青年大學生將問題反映到學生會。學生會是學生的自我管理組織,它是聯接老師和學生的橋梁和紐帶,學生會收集到訴求后會反映到上級學生會組織或分管學校領導那里。第四,青年大學生把問題反饋給朋友、家長、110。朋友和家長作為熟人關系發(fā)揮作用,110是青年大學生依賴的另一維權方式。第五,青年大學生將問題發(fā)到論壇、QQ、微博、微信等網絡媒介中。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可以自由在網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青年大學生是網絡中的活躍分子。第六,青年大學生直接把問題發(fā)到校長郵箱或給學校領導寫信。很多高校都設立校長郵箱或信箱,方便青年大學生表達意見建議。
山東省共有普通高校142所,其中本科院校66所(含11所獨立學院),高職(???院校76所;30所高校具有研究生培養(yǎng)資質。從有些院校的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山東青年大學生積極樂觀,對生活充滿了信心。但是由于傳統(tǒng)文化觀念的影響,加之就業(yè)環(huán)境的嚴峻,山東青年大學生所面臨的學習和就業(yè)壓力,更加突出。多數青年大學生表示,他們在大學面臨著多重壓力,并且相互交織。青年大學生消費水平參差不一,由于其大部分支出來源是父母,加之兼職來源較少,依靠獎助學金的比例不大;其社交圈子,局限明顯,特別是一些地處城郊的新建校區(qū),學生交往幾乎固定在校園之內,同學和舍友就是他們交往密切和非常密切的人;他們的課余時間,大多用于網絡,用于社交和鍛煉的時間并不多;而他們又是與網絡深度融合的一代,他們關注學校發(fā)布的信息,關心社會發(fā)展的動態(tài),注重自身的權益,在利益訴求表達方面,往往會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利益訴求的緊迫性與反饋處理的滯后
青年大學生表達其利益訴求,往往具有時效性和緊迫性。他們所反映的問題,一般是高校沒有注意到或沒有得到較好解決的問題,而高校的反饋處理系統(tǒng)運行較慢,這就造成一對不可避免的矛盾。一方面,青年大學生,意氣風發(fā),對問題的發(fā)聲較快,如果他們的利益訴求長期得不到理睬,將會錯過問題解決的最佳時機,致使問題向復雜化方向發(fā)展。另一方面,高校專門負責大學生利益訴求的機構、人員配備不齊,或相關責任老師及管理人員擔心處理青年大學生利益訴求出現負面影響,由此導致青年大學生對其利益訴求,或是找不到合適的部門反映處理,或是反映到部門,但相關人員對其中較難協(xié)調處理的問題,長時間擱置,不反饋不處理,也不上報上級領導,常態(tài)化利益訴求反饋處理機制并未建立。倘若一直不能及時化解問題,那么這對矛盾或被激化,對青年大學生和高校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二) 利益訴求的差異性與權利保障的缺位
青年大學生的利益訴求帶有明顯的差異性,個體差異和群體差異顯著。其多種多樣的利益訴求可能涉及生命財產權利、受教育權利、參加學?;顒訖嗬?,而不同的青年大學生群體會有不同的利益訴求,譬如貧困青年大學生群體更多對獎助學金的評定、生活權益的保障提出訴求;某些社團的青年大學生會為集體組織的長遠發(fā)展提出一些社團長遠規(guī)劃的訴求;青年女大學生群體也會為她們的群體利益發(fā)出自己的訴求等等。但是從現實的社會發(fā)展狀況和高校管理實踐中,可以發(fā)現青年大學生的權利保障機制有待繼續(xù)完善,社會對青年大學生的權利保障不夠重視,很多問題等演化成全民關注的大事件后,社會才會進行反思,而沒有做到未雨綢繆。對高校來說,有些高校不設相關學生權利保障部門,還有些高校盡管已經設立處理協(xié)調此事的部門,但不能發(fā)揮應有效能,能設身處地為青年大學生提供利益訴求并建立相應制度的高校數量并不多。
(三)利益訴求的主動性與司法救濟的不足
伴隨法治觀念在中國的深入,青年大學生的法治意識明顯提高,在遇到問題時不再像以前那樣保持沉默或是魯莽,而是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主動提出訴求。毫無疑問,他們大多是積極樂觀的一代人,其權利意識、責任意識顯著提升,當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一般會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提出訴求,當然,他們的自我意識強,在他們主動提出利益訴求的過程中不免會出現表達過激乃至偏激的行為,這需要合理的引導與規(guī)范。既然青年大學生能夠主動提出自己的利益訴求,那么對他們利益訴求的司法救濟又如何呢?現有法律體系中,專門針對青年大學生司法救濟的法律仍屬一個空白,大多高校無外乎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來對青年大學生進行司法救濟。另外,作為利益訴求惟一的法定權利,申訴在實踐中沒有相應的程序規(guī)定,[6]致使高校及法院的自由裁量權相對過大,導致青年大學生的訴求表達和維權活動異常艱難。
青年大學生利益訴求表達機制的建構,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對于山東省的青少年工作來說,社會和高校只有科學服務于青少年成長需求,才能營造出一個有利于青少年成長成才的健康環(huán)境。
(一)轉變高校管理部門職能,健全訴求溝通機制
高校要高度重視青年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轉變管理部門職能。[7]青年大學生是高校管理和服務最直接的對象,高校要充分認識青年大學生利益訴求的時效性、差異性、主動性,從青年大學生的切身實際出發(fā),實現青年大學生利益訴求的溝通、反饋、解決的暢通。高校要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完善青年大學生利益訴求溝通機制。
一是要及時反饋青年大學生利益訴求,劃清各職能部門的職責權限,明確各類訴求反饋時間,讓青年大學生不再是遇到了問題去學校投告無門,或者是往返周折沒有回應,最終不了了之。二是要確保高校利益訴求管理部門工作要熱情,積極轉換立場,從學生角度理解問題、化解危機,倘若青年大學生的利益訴求存在不合理之處,要耐心解釋和勸導,適時進行心理疏導,爭取青年大學生的理解和支持。三是高校相關人員應主動深入青年大學生,定期調查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及時發(fā)現問題,聽取他們的意見,實現良好的利益訴求溝通互動。
(二)運用法治思維方式,建立多元維權體系
《法學階梯》序言中說,法是關于人世和神世的科學,是關于正義與不正義的科學。而這個時代,需要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在青年大學生利益訴求表達領域,更需要“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法治精神。為維護青年大學生利益表達的公平正義,社會要加快專門立法的步伐,推動社會對青年大學生利益訴求的關注,高校要改變以前重義務輕權利、重程序輕實體的現狀,青年大學生本身也要努力學法、用法,塑造良好的法律人格。
首先,社會要在相關法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專門保護青年大學生訴求利益的法律,使利益訴求表達主體、客體、渠道等方面事務有法可依;社會相關部門也可設立專門辦公室,為青年大學生提供法律援助。其次,高校要按照教育法律規(guī)定,在出臺與青年大學生利益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時,以學生為本,提前告知,認真聽取學生的建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為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創(chuàng)造法治環(huán)境;高校在接受學生申訴與處理利益訴求時,要按相應法律進行,不得缺失收集證據、質證、申辯、作出決定、送達、抗辯等一系列程序。[8]再次,在法治化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下,青年大學生自身要具備法律人格,當自己的權益遭受損害時,要依法通過合理渠道,如向專門機構表達訴求、向自治組織提出意見,維護自己的權益。
(三)規(guī)范利益訴求表達行為,構筑有效服務系統(tǒng)
在青年大學生利益訴求表達過程中,規(guī)范其訴求表達行為,引導和服務有效有序的訴求活動。對此,可以開展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增強青年大學生自治組織的功能,規(guī)范利益訴求表達。這些自治組織主要包括學生會、學生社團、學生代表委員會,它們既是高校管理者了解“民意”的窗口,也是青年大學生自我管理的代表性組織機構,發(fā)揮著利益?zhèn)鬟_媒介作用,因此要強化它們的功能,尤其是維權職責。高校應該最大限度地讓這些組織參與學校的管理,行使監(jiān)督權利,真正讓學生自治組織成為服務的提供者、訴求的傳遞者、利益的協(xié)調者和青年大學生的代言人。
二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凈化網絡社會空間。網絡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方便了青年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但是現如今網絡陷入信息真?zhèn)坞y分、失范現象嚴重的困境,對此,高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指引青年大學生注重訴求表達的方式,注重訴求表達的責任意識,減少訴求表達過激行為的發(fā)生;增強青年大學生的政治辨別力,[9]不要不明是非盲目評論事件,凈化網絡空間環(huán)境。
三是重視事后申訴,完善司法救濟制度。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司法救濟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這應引起高校的重視,需要特別成立專門處理事后申訴的機構,明確人員職責,公開申訴過程與結果,提供敗訴人文關懷。在司法救濟之外,還必須保證聽證制度、公示制度等預警預防制度的合理運行。
[1]2014年山東省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報告[EB/OL].http://www.sdedu.gov.cn/sdjy/_xxgk/_xxgkml/_tjxx/index.html.
[2]張良紅.山東青年大學生合理利益訴求現狀調查[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1).
[3]閔輝.和諧校園語境下高校學生利益訴求表達機制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1,(11).
[4]林德張.高校學生社團建設原則研究[J].文教資料,2008,(29).
[5]陳明瑋.組織社會學視角下的高校同鄉(xiāng)會—基于對K大學G省同鄉(xiāng)會的個案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24).
[6]李易玲.高校學生利益訴求表達機制探微[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7]李翠萍,宋承萍,張健.當代大學生利益訴求表達機制研究——基于安徽部分高校的調研[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
[8]賴英騰.反思與構建:大學生利益訴求機制實踐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2).
[9]劉佳.虛擬社會背景下大學生政治意識表達現狀與實現機制研究——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ihome網絡社區(qū)的內容分析[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3,(6).
(責任編輯:趙廣平)
On the Express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est of the You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handong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aws Regulations
ZHANG Wen-cui1,KANG Wei-bo2
(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Shandong, 271018,China )
Only when smooth channels for the interes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created to scientifically handle with the contradictions such as interest claim and feedback lag,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est demands and the absence of rights and interest, the interest of the initiative and the lack of judicial relief, and to effectively change the functions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establish a multi-right system, to build effective service system, regulate the interest of the demand of expression, guide student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ir growth.
Perspective of Laws Regulations; College Students' Interest Demands; Expression Mechanism
2015-08-13
山東省青少年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大學生學術課題(15BSH086)
張文翠(1989-),女,山東莒縣人,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行政管理方面的研究;康維波(1963-),山東榮成人,山東農業(yè)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城市發(fā)展與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城市化與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
D923.8
A
1008-7605(2015)06-00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