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英 田力銘 王 興
(河北省遷安市中醫(yī)醫(yī)院婦產科,河北 遷安 064400)
黃體功能不足(luteal phase defect,LPD)系排卵后卵泡形成的黃體分泌不足和分泌孕激素時間縮短而未能支持早期胚胎的生長發(fā)育或受精卵著床而致早期流產,臨床表現為早期流產、不育、月經周期短等[1]。治療上西醫(yī)主要以促進卵泡發(fā)育、補充孕酮(P)等激素治療,但存在一定的適應證和禁忌證。2010-04—2014-03,我們應用滋腎調沖湯治療黃體功能不足性月經失調60例,并與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60例對照觀察,觀察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高溫相評分(HPS)、黃體中期P水平及基礎體溫高溫相時間,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120例均為我院婦產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60例,已婚38例,未婚22例;年齡21~39歲,平均(31.04±5.21)歲;病程5 個月 ~16 年,平均(6.33 ±1.46)年;身高152~173 cm;體質量41~72 kg;婚后2年未孕10例,孕早期自然流產8例,曾做子宮內膜活檢20例,病理診斷為分泌反應不良。對照組60例,已婚37例,未婚23例;年齡22~40歲,平均(32.11±5.02)歲;病程 6個月 ~15年,平均(6.41 ±1.74)年;身高151~172 cm;體質量42 ~73 kg;婚后2年未孕11例,孕早期自然流產8例,曾做子宮內膜活檢19例,病理診斷為分泌反應不良。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
1.2.1 診斷標準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醫(yī)婦科學》[3]及《婦產科學》[4]確診。排卵后6 d孕酮(P)<10 μg/L?;A體溫(BBT)雙相,高溫相評分(HPS)<5分,正常排卵前后體溫差<0.5℃,體溫升高時間(黃體期)<11 d。子宮內膜活檢:月經來潮后第5 d后刮出物送檢,觀察2個月經周期,檢查是否有相同的子宮內膜組織學特征,若均存在相同特征,則可認為是黃體功能不全。
1.2.2 納入標準 符合診斷標準;年齡20~40歲;對本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3 排除標準 排除心血管、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子宮出血;近3個月應用激素者;未按照規(guī)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及資料不全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月經第5 d開始服用戊酸雌二醇(北京市衡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80036)1 mg,每日1次睡前服,在月經第21 d加服醋酸甲羥孕酮片(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715)4 mg,日2次口服。月經第28 d停用以上藥物。
1.3.2 治療組 予滋腎調沖湯。藥物組成:熟地黃 15 g,山藥15 g,山茱萸10 g,墨旱蓮 30 g,女貞子 15 g,白芍藥 10 g,當歸15 g,香附10 g,淫羊藿15 g,菟絲子15 g。日1劑,水煎取汁350 mL,分早、晚2次內服?;A體溫開始上升時服藥,月經來潮則停服。
1.3.3 療程 2組均治療3個月經周期后統(tǒng)計臨床療效。
1.4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治療前后HPS[3]、中醫(yī)癥狀積分[2]、黃體中期P水平及基礎體溫高溫相時間。
1.5 療效標準 痊愈:月經經期、經量及周期均恢復正常,其他癥狀消失,積分減少≥95%;顯效:月經周期(28±7)d,月經過多者經量較治療前減少1/3或<100 mL,經期恢復在7 d以內,其他癥狀消失或減輕,積分減少≥70%;有效:月經經量、經期及周期較治療前改善,其他癥狀較治療前減輕,積分減少≥30%;無效:月經經量、經期及周期無改善,積分減少<30%。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4]。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 χ2檢驗。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由表1可見,2組痊愈率、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治療前后黃體中期P值、中醫(yī)癥狀積分及HP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2 組治療前后黃體中期P值、中醫(yī)癥狀積分及HPS評分比較±s
表22 組治療前后黃體中期P值、中醫(yī)癥狀積分及HPS評分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中醫(yī)癥狀積分(分) 12.34 ±3.42 3.68 ±1.03*△ 12.42 ±3.39 6.24 ±2.07*黃體中期 P 值(μg/L) 7.30 ±2.27 14.59 ±3.41*△ 7.29 ±2.31 9.71 ±2.87*HPS 評分(分) 3.22 ±1.65 8.37 ±1.61*△ 3.27 ±1.70 5.11 ±1.34*
由表2可見,2組治療后中醫(yī)癥狀積分均降低(P<0.05),黃體中期 P值、HPS評分均升高(P<0.05);治療組治療后中醫(yī)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治療后(P<0.05),治療組治療后黃體中期P值、HP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3 2組治療后前后基礎體溫高溫相時間比較見表3。
表3 2組治療后前后基礎體溫高溫相時間比較d,±s
表3 2組治療后前后基礎體溫高溫相時間比較d,±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治療組 60 9.75 ±0.88 12.69 ±1.06*△對照組 60 9.80 ±0.91 11.29 ±2.04*
由表3可見,2組治療后基礎體溫高溫相時間均延長(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基礎體溫高溫相時間長于對照組治療后(P<0.05)。
黃體功能不足性月經失調是婦科臨床常見病,由于P分泌不足,導致黃體期縮短,引起子宮內膜發(fā)育不良而致月經失調[5-6]。黃體功能不足性月經失調屬中醫(yī)學月經先期、胎漏、胎動不安、不孕、滑胎、崩漏等范疇。其病機關鍵為腎藏精,主生殖,沖任之本,天癸之源,氣血之根,故月經的正常維護與腎關系密切。腎陰陽平衡,天癸泌至,沖任通盛,經血入胞宮化為經血。肝藏血,主疏泄,“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脈通沖、任、督脈而間接與胞宮相聯系。肝經與前陰、少腹、乳頭、胃關系密切。沖為血海,肝經貯藏血液并調節(jié)血量,使血海蓄溢有常,從而使月經的經期、經量、周期正常。肝疏泄失常,則血海蓄溢無常致月經失調。故黃體功能不足患者的主要病機是腎虛肝郁,其中腎虛偏陽虛。滋腎調沖湯方中熟地黃補益腎精;山藥、山茱萸益精滋腎;墨旱蓮、女貞子滋補肝腎;白芍藥、當歸柔肝養(yǎng)血;香附理氣解郁;淫羊藿、菟絲子補腎溫陽。諸藥合用,共奏滋腎調沖、柔肝養(yǎng)血之功。
觀察結果表明,治療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后中醫(yī)癥狀積分均降低(P<0.05),黃體中期 P值、HPS評分均升高(P<0.05);治療組治療后中醫(yī)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治療后(P<0.05),治療組治療后黃體中期P值、HP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后基礎體溫高溫相時間均延長(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基礎體溫高溫相時間長于對照組治療后(P<0.05)。說明滋腎調沖湯治療黃體功能不足性月經失調療效確切,并提高其黃體中期P值水平,改善HPS評分及中醫(yī)癥狀積分,基礎體溫高溫相時間延長,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1] 于傳鑫,李誦絃.實用婦科內分泌學[M].2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17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 輯[S].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23.
[3] 張玉珍.中醫(yī)婦科學[M].7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68.
[4] 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35-336.
[5] 張素香,趙金花.中西藥結合治療黃體功能不全致早期流產[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26):3322-3323.
[6] 陳朝軍.四物合劑治療黃體功能不全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4,13(10):660 -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