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東 夏曙光 趙曉艷 汪艷俠 孟慶慧 趙彥慧
(河北省平泉縣醫(yī)院內科,河北 平泉 067500)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已成為我國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且逐漸趨于年輕化[1]。研究證實,凝血和纖溶功能的失調是導致內皮細胞損傷的原因之一,同時血壓晝夜節(jié)律紊亂也可加重靶器官的損害[2]。但由于多種原因,血壓變異性異常未被人們所重視,治療亦缺乏針對性。2011-06—2013-12,我們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應用麝香保心丸治療原發(fā)性反杓型高血壓52例,并與常規(guī)治療48例對照,觀察麝香保心丸對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的影響及臨床意義,結果如下。
1.1 病例選擇
1.1.1 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3]中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及反杓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4]。
1.1.2 納入標準 入院前未使用或停用麝香保心丸4周以上;心電圖及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查除外冠心病,頭顱CT平掃及血糖、血脂檢查無異常。
1.1.3 排除標準 患有急性感染,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腫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急、慢性血液病,近期有外傷、手術、活動性出血等病史者,年齡均≥75歲、吸煙≥10支/d、高血脂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
1.2 一般資料 全部100例均為我院內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齡38~74歲,平均(60.7 ±7.4)歲;病程4個月 ~8年,平均(5.2±0.8)年;體質量指數(shù)(27.8 ± 0.8);收縮壓(162.8 ± 10.9)mmHg(1 mmHg=0.133 kPa),舒 張 壓 (108.1 ±7.2)mmHg;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59.8 ±3.7)%;甘油三酯(TG)(1.79 ± 0.78)mmol/L,總膽固醇(TC)(4.78±0.76)mmol/L。對照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齡40~74歲,平均(62.7±4.8)歲;病程 6 個月 ~7 年,平均(5.1 ±0.9)年;體質量指數(shù)(27.9 ±0.9);收縮壓(160.4±12.8)mmHg,舒張壓(106.8 ± 8.7)mmHg;LVEF(59.7 ±3.7)%;TG(1.78 ±0.86)mmol/L,TC(4.97±0.77)mmol/L。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常規(guī)治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上海天賜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4123)5~10 mg,每日1次口服;葉酸片(天津亞寶藥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597)0.8 mg,每日1次口服;辛伐他汀片(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593)20 mg,每日1次口服。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應用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黃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Z31020068)2粒,每日3次口服。
1.3.3 療程 2組均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患者于入院后次日和治療4周后空腹12 h于清晨6:00~7:00采空腹肘靜脈血3 mL,采用循環(huán)酶法測定Hcy濃度,正常值為0 ~15 μmol/L,理想值為 <10 μmol/L,>15 μmol/L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定量測定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參考值為2~4 g/L)。D-二聚體采用Clauss凝固法通過日本SYSMEX全自動血凝儀測定(正常范圍:定性為陰性;定量<0.5 mmol/L)。所有試劑盒均由上海太陽生物技術公司提供,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操作。采用24 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儀 (瑞士Meditech-ABPM204無創(chuàng)性 ABPM儀)監(jiān)測血壓,進行晝間(6:00~22:00)及夜間(22:00~6:00)24 h監(jiān)測,每30 min自動測量1次,期間日?;顒硬幌?。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組均數(shù)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治療前后各檢測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各檢測指標比較±s
表1 2組治療前后各檢測指標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Hcy(μmol/L) 38.52 ±7.62 30.65 ±8.71*△ 39.43 ±7.54 35.57 ±8.53*FIB(g/L) 9.52 ±0.67 6.89 ±0.76*△ 9.24 ±0.65 8.54 ±0.73*D -二聚體(mmol/L) 0.89 ±0.25 0.68 ±0.20*△ 0.87 ±0.28 0.75 ±0.12*收縮壓(mmHg) 162.8 ±10.9 148.1 ±6.2*△ 160.4 ±12.8 153.8 ±5.3*舒張壓(mmHg) 108.1 ±7.2 93.2 ±5.5*△ 106.8 ±8.7 99.5 ±5.4*
由表1可見,2組治療后各檢測指標均較本組治療前下降(P<0.01),且治療組治療后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P<0.05)。
原發(fā)性高血壓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我國常見、多發(fā)的一種心血管疾病,研究證實Hcy與原發(fā)性高血壓密切相關[5],Hcy是人體內含硫氨基酸的一個重要的代謝中間產物,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子。Hcy水平升高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獨立的致病因素,血漿中Hcy含量與遺傳因素、營養(yǎng)因素、雌激素水平、年齡因素等有關。研究表明,Hcy每升高5 μmol/L卒中風險升高59%,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升高32%;Hcy每降低5 μmol/L卒中風險降低24%,缺血性心臟病風險降低16%,Hcy水平與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呈正相關[6]。引起血漿Hcy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代謝輔助因子如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缺乏,而其在Hcy代謝過程中是必需因子,這些代謝輔助因子長時間缺乏,即可導致高Hcy血癥的發(fā)生。Hcy增高可直接導致血管內皮功能損傷,研究已證實高Hcy血癥與心血管性疾病關系密切,高濃度的Hcy可損傷冠狀動脈及其他血管內皮功能,最終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維生素B6、維生素B12及葉酸通過參與Hcy代謝,可以起到調節(jié)與減少Hcy的作用,并由此降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危險性[7]。D-二聚體主要反映纖維蛋白溶解功能,是反映體內高凝狀態(tài)和繼發(fā)性纖溶活性的特異性分子標志物[8],其水平的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纖溶系統(tǒng)的激活,是血液高凝狀態(tài)和繼發(fā)性纖溶亢進的特異性指標,對血栓性疾病的診斷和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纖維蛋白原是體內重要的凝血因子,其濃度增高致血液黏滯度增加,血小板集聚性增強,促進動脈血栓事件的發(fā)生率增加[9],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含量增高,提示患者存在內皮功能損害及微血栓形成[10]的不穩(wěn)定因素;血管內皮參與凝血、纖溶、維持血壓等多種重要功能,所以內皮細胞功能的異常與原發(fā)性高血壓、血栓形成密切相關[10]。
麝香保心丸主要成分有麝香、蟾酥、人參提取物、蘇合香、牛黃、肉桂、冰片等,主要用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絞痛、胸悶及心肌梗死,有調節(jié)血脂、保護血管內皮、抑制血管壁炎性反應、穩(wěn)定易損粥樣斑塊的作用。其中麝香有開竅、辟穢、通絡、散瘀功效;蟾酥有解毒、消腫、強心、止痛功效;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牛黃解熱解毒;肉桂散寒止痛,活血通經,通血脈;蘇合香開郁豁痰,行氣止痛。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麝香是中樞神經興奮劑[11];蟾酥能增加人體單核白細胞的環(huán)磷腺苷(cAMP)水平[12];人參主要適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心率過緩或過快及室性期前收縮、血壓失調等癥狀[13]。麝香保心丸的藥理作用主要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和基底膜完整,抑制血管壁炎癥反應和內膜增生,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同時改善心肌代謝,增強心肌能量儲備,促進DNA、RNA合成,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血漿cAMP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穩(wěn)定心肌細胞膜。
本研究中患者血漿Hcy、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濃度明顯增高,表明患者機體內存在高凝狀態(tài)及血管內皮損傷較為嚴重。由于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 B6與 Hcy濃度密切相關,尤其是葉酸,其代謝狀況是影響Hcy水平的主要因素[14],所以在常規(guī)降壓過程中加用葉酸在醫(yī)學界已基本達成共識。研究結果表明,我們在上述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可明顯降低患者血漿Hcy、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濃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報道一致[15]。并且反杓型血壓較對照組更趨于杓型變化,降壓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考慮與麝香保心丸有血管內皮保護作用、抑制血管壁炎癥作用有關[16]。
麝香保心丸治療原發(fā)性反杓型高血壓,通過抑制炎癥反應,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而起到協(xié)同降壓作用,同時降低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濃度而改善凝血-纖溶系統(tǒng)的功能,從而進一步降低血栓栓塞的發(fā)生,應用麝香保心丸后的反杓型血壓更趨于杓型血壓的變化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1] 施琛.凝血及纖溶實驗室檢驗的進展及臨床應用[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4(5):1168 -1169.
[2] 劉濤,范利,李冬云.組織多普勒成像評價血壓晝夜節(jié)律變異對左心室舒張功能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6,8(6):370 -372.
[3] 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 -708,709 -743.
[4] Fagard RH,Thijs L,Staessen JA,et al.Night- day blood pressure ratio and dipping pattern as predictors of death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ypertension[J].J Hum Hypertens,2009,23(10):645 -653.
[5] Wald DS,Law M,Morris JK.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evidence on causality from a metaanalysis[J].BMJ,2002,325(7374):1202.
[6] 王建華.同型半胱氨酸在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檢測意義研究[J].河北醫(yī)學,2013,19(5):740 -742.
[7] 李小平.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變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30):14 -15.
[8] 宋予蘋,王文君,徐澤昌,等.D-二聚體和高敏C-反應蛋白及腦鈉肽濃度測定對急性冠脈綜合征預后的預測價值[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7,10(10):801-803.
[9] 李盧軍,項美香,陳鵬.血清C-反應蛋白凝血因子Ⅰ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相關研究[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4,20(9):522 -524.
[10] 張衛(wèi)茹,孫明,羅杰昆,等.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前后血漿NO,D-二聚體含量的變化[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28(4):382 -384.
[11] 白靜,劉鐵軍,郝鵬彬,等.GC法測定人工麝香中麝香酮含量[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3,9(8):27-28.
[12] 張煒煜,張景龍,王艷華.蟾酥膏的臨床應用[J].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1994,10(2):40.
[13] 余擁軍.人參的功效和應用再認識[J].家庭心理醫(yī)生,2014,10(5):230.
[14] 岳衛(wèi)東,郭霞.高血壓患者110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4,43(10):1380-1381.
[15] 吳劍蕓,張韶岡.麝香保心丸與心達康膠囊治療老年人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療效比較[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2(12):687 -688.
[16] 戴瑞鴻.麝香保心丸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與臨床評價[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6,6(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