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宏章
股市漲跌、依次輪回的簡單規(guī)律表明,與市場“連續(xù)上漲”后往往是短線高拋的有利時機一樣,“連續(xù)下跌”后多半情況下都是撿廉價籌碼、搶“超跌反彈”的絕佳機會——
與牛市相反,熊市炒股,雖有很大風險,但也不缺機會,尤其是 “連續(xù)下跌”后的 “超跌反彈”機會。這種機會,既包括大盤 “超跌反彈”所帶來的系統(tǒng)性機會,也包括個股“超跌反彈”時出現(xiàn)的局部性機會。
股市漲跌本是資本市場的正?,F(xiàn)象,但受投資者心理和情緒影響,也時常會出現(xiàn)極端式、非理性的 “反?!弊邉荩B續(xù)上漲和連續(xù)下跌便是這種極端化心理和反常式走勢在盤面上的充分體現(xiàn)。
股市漲跌、輪回的簡單規(guī)律表明,與 “市場連漲”后往往是短線高拋的有利時機一樣, “連續(xù)下跌”后多半情況下都是撿廉價籌碼、搶 “超跌反彈”的絕佳機會。但在所有搶 “超跌反彈”的投資者中,其中的勝者往往是未雨綢繆、有備而來的投資者。
首先是備足資金。這是搶 “超跌反彈”的首要前提。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控制倉位過程中事先預留的存量資金。這部分資金多數(shù)是通過平時預留、高位減倉等方式獲得,不宜在大盤和個股處于相對低位時通過割肉方式取得。否則,若利用低位割肉資金去搶 “超跌反彈”,極有可能出現(xiàn)買入的股票下跌、賣出的股票上漲這種尷尬局面。至于存量資金占帳戶總值的比例須因人而宜,一般控制在二分之一為宜,但須根據(jù)大盤點位和個股價位進行調(diào)整,點位 (價位)越低,倉位就越重,資金就越少;點位 (價位)越高,倉位就越輕,資金就越多。
另一方面,用多余閑錢追加進去的增量資金。一般來說,凡從場外調(diào)入股市的資金都屬增量資金,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倉位較重、余資不多,手頭又有多余閑錢可以支配的情況下往帳戶注入資金、追加投資;另一種是在倉位較輕、余資較多,但手頭又有大量閑錢等待投資的情況下補入的資金,后者一般都把投資作為自己的事業(yè)追求且對股市未來始終充滿信心。每當行情處于低迷、多數(shù)人都極度悲觀時,這部分投資者總能抓住難得的低吸良機,利用補入的增量資金去搶 “超跌反彈”。
其次是捕捉機會。備足資金后不可急于求成、立即全倉買入,而是要尋找機會、伺機出擊。衡量連續(xù)下跌后是否有反彈可能,是否適合搶 “超跌反彈”,須綜合分析政治、經(jīng)濟等基本面因素,以及大盤、個股等技術(shù)面因素。一般情況下,連跌時間較長、幅度較大,投資者普遍感到賺錢很難、紛紛看空后市甚至對上漲不抱希望時,市場出現(xiàn) “超跌反彈”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投資者可在綜合分析各方面資訊時及時發(fā)現(xiàn)大盤和個股存在的 “跌過頭”機會,隨時做好搶 “超跌反彈”的準備。
最后是精選品種。這是搶 “超跌反彈”的一大關(guān)鍵。精選品種的核心在于買熟悉股還是陌生股,強勢股還是弱勢股。筆者的體會是盡量買熟悉的超跌股,并以自己認為市場已 “跌過頭”之日作為基準日,選擇 “跌過頭”的待買品種;選股原則:基本面沒有問題,技術(shù)面漲幅小、跌幅大;選股范圍:以長期跟蹤、經(jīng)常關(guān)注的自選股為主,適當兼顧自選股之外的品種。
品種選擇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比較法。通過對區(qū)間漲跌幅的比較尋找 “跌過頭”的品種;二是聯(lián)想法。通過對某一時段出現(xiàn)在漲幅榜前列的股票進行分析,尋找同類品種中當時尚未上漲但有補漲潛力的股票。
在做好以上準備工作基礎上,即可擇機搶 “連續(xù)下跌”后的“超跌反彈”了,操作步驟一般分三個階段:
一是耐心等待。搶 “超跌反彈”的最佳時機一般是在 “連續(xù)下跌”后再度出現(xiàn)急跌、跳水、恐慌等特征,投資者不計成本、紛紛出逃時。經(jīng)驗表明,在 “跌上加跌”后低吸比第一時間買入要好許多。所以,在準備工作就緒后保持耐心,等待 “更好買點”的到來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如果急于買入,不僅搶 “超跌反彈”的成功率不高,而且極易可能使新買入的股票再次成為 “被套股”,造成操作上的被動。
二是果斷出擊。在精選品種、 “跌上加跌”后買入雖然仍然存在再跌可能,但從機會、風險兩方面綜合衡量,此時買入勝算更大、時機更好,應是果斷出擊的絕佳機會。在對象選擇上,應選區(qū)間跌幅大者買入,這樣的品種作為搶 “超跌反彈”的首選品種勝算更大。
在數(shù)量選擇上,普通投資者可分三批、各三分之一的比例搶“超跌反彈”:先以 “首選價”買三分之一,買后若上漲則不再買入并擇機高拋;買后若跌,以 “超跌價”再買三分之一,買后若上漲則不再買入并擇機高拋;買后若再跌,則再買三分之一同等數(shù)量的股票,以此類推,直至建倉完畢。操作表明,這種分批逢低吸納方法對于普通投資者搶 “超跌反彈”較為有效。
三是見好就收。當買入的股票在“超跌反彈”中取得預期收益時,即可賣出獲利了結(jié)。不管賣后相關(guān)股票是漲還是跌,最要緊的是把盈利收于囊中,這是搶“超跌反彈”與其它操作方法的重大區(qū)別。
作為股市投資的一項基本功,搶 “連續(xù)下跌”后的 “超跌反彈”對投資者的心態(tài)和技法要求較高,其中的 “三不原則”更應時刻牢記:
一是 “不滿進滿出”。炒股,包括搶“超跌反彈”,誰都不可能做到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買后再跌、賣后再漲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對此一定要有足夠的心理預期和充分的思想準備。因此,始終保持良好心態(tài),確保做到 “彈性交易”——“漲可賣、跌可買”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要在買入數(shù)量的確定上盡可能做到用少量資金去搶 “超跌反彈”,寧可少賺些也不可盲目冒風險。
二是 “不追漲殺跌”。 “急漲時賣、 急跌時買”不僅是日常操作的重要紀律,也是在 “連續(xù)下跌”后搶 “超跌反彈”的一大關(guān)鍵。只有確保做到 “不追漲殺跌”,才能在搶 “超跌反彈”時爭取主動,成為贏家。如在待買品種下跌過程中,投資者采取的策略不是低吸而是殺跌,不僅原買入的籌碼將虧損出局,而且會再次錯過低吸良機,與大盤反彈時率先漲停的強勢股失之交臂,最終免不了出現(xiàn) “雙虧”結(jié)局。
三是 “不猶豫不決”。 搶 “連續(xù)下跌”后的 “超跌反彈”,對于投資者來說,看似在比操作技法,實則在比投資心態(tài)。所以,既做到 “該等則等”, 又做到 “該狠則狠”非常要緊。如果在操作中總是猶豫不決、優(yōu)柔寡斷,就很難在 “連續(xù)下跌”后的 “超跌反彈”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