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英
(山西八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27)
對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資料實質上就是一種信息記錄,具體來講,就是建筑產(chǎn)品從建設到交付使用的全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件、文字、圖紙等內容,它是施工單位的寶貴財富,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施工單位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形成并收集的信息記錄,不但能夠為工程的順利施工和質量保證提供指導,而且還能為事故分析提供強有力的證據(jù),它在整個工程項目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大體上可將施工資料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資料貫穿于施工的全過程當中,涉及諸多方面。由于施工資料幾乎涉及了所有與施工相關的方面,通過總結和歸納后形成的文件及資料的數(shù)量極為龐大,即使是一個較小的建筑工程項目,所產(chǎn)生的施工資料的數(shù)量也是非常巨大的。此外,在收集和整理施工資料的過程中,會牽涉到多個部門,施工單位需要與其他單位或個人進行溝通聯(lián)系,所接觸的范圍十分廣泛。正是因為施工資料量大、面廣的特點,使得資料的管理難度提高,一旦某個環(huán)節(jié)或是細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可能對施工過程造成影響。
與一般的單位和企業(yè)相比,建筑施工單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具體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其一,由于施工單位內部的施工人員具有流動性大的特點,施工資料在經(jīng)過移交和借閱后,可能會出現(xiàn)遺漏或是丟失的情況。其二,施工過程中,常常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設計圖紙、施工方案等進行變更,致使施工資料處于動態(tài)的變化之中。同時,為保證工程如期交付使用,常常會對工程進行分包,這就造成了多個分包單位同時施工的局面,由此會導致施工資料的收集變得更加困難,資料混亂的情況也經(jīng)常發(fā)生。
建筑工程本身具有建設周期長、投資大等特點,這一特點決定了工程施工資料的完善耗時較長。由于建筑工程從設計、施工直至竣工交付使用短則數(shù)月,長則數(shù)年,在此期間內需要對施工資料進行不斷地完善,換言之,施工資料是隨著工程的施工進度完善的,只要工程沒有正式交付使用,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就仍需進行。故此,完善技術資料需要耗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為了使施工資料的作用能夠得以充分發(fā)揮,施工單位必須采取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對資料的管理。
制度是管理工作有序進行的根本保障,為此,建筑工程的施工單位必須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并進一步強化對工程施工資料的管理,構建起完善的崗位責任制,將資料的管理工作落實到人。同時,資料的有關管理部門要配備數(shù)量足夠的技術人員,并在正式上崗前,對其進行培訓考核,使其能夠勝任資料管理工作。施工單位的負責人應當對資料的管理和編制情況予以足夠的重視,并對資料的完成情況進行監(jiān)查及考核。項目技術負責人對資料管理進行總體設計,編制詳細的管理計劃,按照建筑工程當前的進展情況,相關資料進行管理,這樣一方面能夠確保資料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還能提高資料的準確性。此外,當建筑工程項目竣工以后,應當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對資料進行評比和總結,從中找出差距和不足,借此來提升施工資料管理的整體水平。
對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資料是工程項目質量的真實反映,故此,其應當隨著工程的實際進展情況進行收集、整理,并及時填寫,然后進行分類組卷,保證資料的完整性。通常情況下,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有鋼筋、水泥、混凝土、防水材料等,這些材料的質量基本上都是從檢查出廠合格證、性能檢驗報告、進場復試結果來認可。然而,因國內建材市場缺乏完善的機制,致使有些材料是經(jīng)過幾手轉售后才到達施工現(xiàn)場,這就造成了材料的合格證及試驗報告無法與材料同步到位。而技術人員由于未能對相關資料進行及時收集,直至工程竣工時,才發(fā)現(xiàn)某種材料的合格證或是性能檢驗報告缺失,從而對資料的完整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施工階段所形成的資料必須及時通過報審、報驗等程序。除此之外,還要保證原始記錄的完好性,以此來確保施工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能夠與工程進度同步進行。
由施工技術資料的特點可知,在建筑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中,會產(chǎn)生出數(shù)量極為龐大的文件、資料,其中還包括一些重要數(shù)據(jù),若是僅憑人工的方式對這些資料進行處理,不但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還很難保證不出現(xiàn)錯誤。為此,可以采用計算機對建筑工程施工資料的編制、收集、整理等工作進行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管理,對于施工資料中表格的統(tǒng)計與查詢等工作,也可借助計算機來完成。運用計算機輔助管理,不但能夠進一步減輕資料處理的工作量,同時還能使各種錯誤發(fā)生幾率大幅度降低,有助于提高資料的準確性。
2.4.1 確保資料的真實性
內容真實、詳細、準確的資料對于工程建設具有指導性作用,故此,在對施工資料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將確保資料的真實性作為重點,盡最大的可能杜絕虛假情況的發(fā)生。如建筑施工過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混凝土,應進行相應的檢測,同時要保證抽檢的真實性,切不可應付抽樣對混凝土進行處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混凝土檢驗資料的真實、可靠。
2.4.2 保證內業(yè)資料的完整性
如果施工資料的完整性不足,則無法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單位工程的質量狀況,所以保證資料的完整性是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應當定期對施工資料的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業(yè)務方面的培訓,借此來提升他們的專業(yè)技能和水平,這樣能夠為施工單位打造出一支技術過硬的資料管理隊伍;另一方面應當逐步完善獎懲制度,根據(jù)資料管理人員的實際工作情況,即通過對資料完整性、準確性等方面的綜合評定,確定員工的薪酬福利。對工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差錯的員工要進行適當?shù)奶幜P,對表現(xiàn)良好的員工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借此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確保資料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分包資料的管理一直是建筑施工總承包施工資料管理的難點,工程已準備驗收或交工條件,往往因為分包單位施工資料填寫不符合相應規(guī)范要求、質量控制資料不齊全,甚至是分包資料與工程進度不同步等諸多因素,影響著總包單位的管理,對此提出兩方面建議:
一方面對于采取總承包的建筑工程,可在與分包單位簽訂的施工合同中對施工資料的編制要求、質量標準、移交期限和編制份數(shù)等內容加以明確。
另一方面總承包單位對分包單位要實行施工過程管理,分包工程開工前,總包單位要求分包單位對施工資料進行策劃,細化到一個檢驗批、一個分項工程,總包單位要定期對分包資料按策劃檢查。
想要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yè)技能。為此,建筑施工單位應當對工程施工資料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增強他們的管理能力,從整體上提升隊伍的綜合素質,這樣有助于提高資料管理的工作效率,以此來確保施工資料的管理水平。
施工資料管理是一項技術與管理并重,執(zhí)行與實踐交叉的綜合性工作,資料的編制與整理涉及諸多的人員,如工程師、技術人員、質檢人員、試驗人員等等。若是缺乏應有的交流與溝通或是未按照施工進度同步進行,則會對資料的管理工作帶來影響。為此,可通過橫向的交叉檢查來確保資料齊全、完整,該方法是施工資料檢查中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如對分項檢驗批質量驗收資料進行抽查時,可對原材料的質保資料進行檢查,看其是否齊全、是否與規(guī)范要求相符。
建筑工程施工資料管理具有復雜性、系統(tǒng)性的特點,由于施工過程涉及的方面較多,從而使得施工資料的內容也相對較多,若是資料管理工作出現(xiàn)問題可能影響到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為此,必須采取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對施工技術資料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資料的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也才能保證建筑工程按質、按量、按時完成。
[1] 曹建軍,李 永.談施工技術資料的整編辦法[J].西北建筑工程學院院報,2011(9):19-20.
[2] 裴韓聰.對建筑工程技術資料管理的一些體會[J].廣東科技,2012(8):38-39.
[3] 匡金元.加強建筑工程技術資料管理的意義分析[J].中國電子商務,2010(6):11-13.
[4] 劉德星.淺談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技術資料管理[J].福建建設科技,2012(11):25-26.
[5] 羅環(huán)來,嚴艷林.建筑施工企業(yè)中的施工技術資料管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0(1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