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艷
(天津薊縣畜禽技術服務站,天津 301900)
奶牛胎衣不下的綜合防治
趙艷艷
(天津薊縣畜禽技術服務站,天津 301900)
奶牛胎衣不下又稱胎衣滯留,是指奶牛分娩后的一定時限內(一般12h)仍不能將胎衣排出者。正常分娩情況下,母牛在分娩后10h內即可將胎衣排出。本病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產科疾病之一,可繼發(fā)子宮內膜炎、乳房炎等,給養(yǎng)牛業(yè)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本文就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癥狀、綜合防治等進行介紹。
奶牛;胎衣不下;綜合防治
2015年9月天津某養(yǎng)殖戶的一頭奶牛產后發(fā)生了胎衣不下,可見已排出大部分胎衣,小部分滯留子宮內,呈懸垂狀態(tài),經當?shù)孬F醫(yī)綜合治療,解除了胎衣不下,現(xiàn)將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臨床癥狀、綜合防治措施加以介紹。
本病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產后子宮收縮無力、胎盤炎癥和胎盤結構。
1.1 產后子宮收縮無力
消瘦、過肥、老齡化、運動不足和干奶期過短都可能導致子宮收縮無力。妊娠期間,飼料單一,缺乏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尤其是缺乏鈣、維生素A和維生素E。牛懷雙胎時,胎水過多及胎兒過大,使子宮過度擴張容易引起產后收縮無力。有的奶牛發(fā)生流產、難產、子宮扭轉等時,會導致胎兒出生后子宮收縮無力。
1.2 胎盤炎癥
妊娠期間子宮感染病原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弓形體或病毒等,從而引起子宮內膜炎及胎盤炎,導致結締組織增生,可使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發(fā)生粘連造成胎衣不下。
1.3 胎盤組織構造
牛胎盤形式上屬于子葉型胎盤,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結合緊密,所以常發(fā)生胎衣不下。
2.1 全部胎衣不下
整個胎衣未排出,僅見一部分胎衣懸吊于陰門之外,脫出的部分常為尿膜絨毛膜,呈土紅色或灰紅色的繩索狀,表面有許多大小不等的胎兒子葉。如果子宮嚴重弛緩時,胎衣可能全部滯留在子宮內;懸吊于陰門外的胎衣可能斷離,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進行陰道檢查或子宮觸診才能發(fā)現(xiàn)。
3.3 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信度是指測驗結果的同致性、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信度系數(shù)愈高即表示該測驗的結果愈一致、穩(wěn)定、可靠。本量表主要采用克倫巴赫α系數(shù)、分半信度來檢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計算前后兩次測量結果的Pearson相關系數(shù)以獲得重測信度,檢驗量表的跨時間穩(wěn)定性。其中本量表標準化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65,分半信度為0.908,均達到了測量學要求0.7的標準[18]。量表總重測信度為0.977>0.7,同樣達到了測量學要求,因此,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19]。
2.2 部分胎衣不下
胎衣大部分已經排出,只有小部分滯留子宮內。露出體外的胎衣初期呈土紅色,而后因污染而腐敗,變成淺灰色,不久陰道內不斷流出惡臭的褐色分泌物。
2.3 全身癥狀
如果胎衣滯留子宮內時間過久,會引起炎癥和自體中毒,病牛體溫升高,精神沉郁,脈搏,呼吸加快,食欲和泌乳量下降,甚至繼發(fā)子宮內膜炎和毒血癥。
根據(jù)病情分為藥物療法和手術療法。需要養(yǎng)殖戶注意的是如果胎衣懸吊于陰門外,絕不能在胎衣上懸吊重物,否則會使胎衣血管勒傷陰道底壁粘膜,嚴重者會導致子宮內翻及脫出;也不能將胎衣從陰門處剪斷,否則導致遺留的胎衣縮回子宮,不易排出體外,導致子宮頸提前關閉。如果懸吊的胎衣較多,可在距陰門約30cm處剪斷,以免子宮脫出。
3.1 藥物療法
(1)在胎衣不下的早期階段,采用肌肉注射抗生素的方法。當出現(xiàn)體溫升高,可以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和葡萄糖各500~1000ml,1d/次,并配合對癥療法。
(2)可在子宮粘膜和胎衣之間投放土霉素或其他抗生素,1d/次,連用3d,防止胎衣腐敗及子宮感染。
(3)促進子宮收縮 建議在產后12h內,肌注或皮下注射催產素50~100IU,注射2h后重復1次;或皮下注射麥角新堿1-2mg;另外,據(jù)報道也可給牛灌服300~500ml羊水,也可促進子宮收縮。
(4)促進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分離 產后向子宮內灌入10%鹽水1~2L,作用是促使胎兒絨毛縮小,與母體胎盤分離,從而使加快胎衣的脫落。
(5)中藥治療。益母草500g,桃仁100g,紅糖200g,上藥水煎,去渣加紅糖,候溫一次內服,每日1次,連用3~7d。
蓖麻根200g,土牛膝100g,黃酒250ml,上藥切片水煎取汁,加黃酒一次內服。胎衣滯留超過36h仍未排出者,可再重復使用1次。
3.2 手術療法
手術療法即手術剝離胎衣的方法,應當遵循的原則是易剝則剝,不可強制剝離,如果剝離的話一定要剝離干凈,否則就不剝。手術剝離時必須在分娩24h之后進行,否則不易剝離,并容易造成出血。
手術剝離方法:將病牛站立保定,用0.1%的高錳酸鉀或新潔爾滅消毒液對病牛的外陰部和術者手臂徹底消毒。一只手扯緊露出陰門外的胎衣,另一只手沿其進入子宮內,找到子宮粘膜和胎盤連接處,找到未分離的胎衣,由近及遠,逐個剝離。剝離方法是在母體胎盤與其蒂的交界處,用拇指及食指捏住胎兒胎盤的邊緣,將其從母體胎盤扯開一點,再將拇指或食指逐步伸入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之間,將它們分開;或用食指繞過整個子葉邊緣,將與胎兒子葉相連部的胎膜攏起,稍微固定,向著子宮壁方向擠壓母體子葉,最后將它們分離。剝離完子葉后將其擺動恢復原位,然后用加抗生素的生理鹽水沖洗子宮,防止發(fā)生子宮內膜炎。
懷孕母牛要飼喂含鈣劑、維生素豐富的飼料,產前一周減少精料或,產前半月給予亞硒酸鈉、維生素E、維生素A及維生素D;舍飼牛加強懷孕后期的運動;分娩后讓母牛盡量舔干犢牛身上的粘液,并盡早讓犢牛吃初乳;分娩后靜注葡萄糖酸鈣或肌注催產素,口服紅糖益母草及當歸煎劑,可降低或預防胎衣不下。
[1] 柳鵬.奶牛胎衣不下的綜合防治措施[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09,(5):71.
[2] 黃玲玲.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與綜合防治[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1,(2):351.
[3] 董立成.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及治療[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
2011,(7):50.
趙艷艷(1980—),女,本科學歷,職稱:助理獸醫(yī)師,從事畜牧獸醫(yī)技術推廣、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飼料技術咨詢及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