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鐵鶯 周鐵鵬 鄒向輝 于春杰 李志強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區(qū)畜牧局,吉林通化 134000)
耕牛食道阻塞的診治
周鐵鶯 周鐵鵬 鄒向輝 于春杰 李志強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區(qū)畜牧局,吉林通化 134000)
耕牛食道阻塞又叫“草噎”,是食道通路被食團或其他異物所堵塞的一種疾病。按阻塞程度分為完全阻塞和不完全阻塞;按阻塞部位分為頸部阻塞和胸部阻塞兩種。我地耕牛在秋天收獲玉米以及蘿卜、甘薯等使役過程中常有該病的發(fā)生。
耕牛;食道阻塞;診治
(1)耕牛使役過度,過分饑餓,采食過急,偷食中受驚,或搶食爭食中,特別是采食玉米棒或大塊的塊根、塊莖類飼料,未經(jīng)充分咀嚼就吞咽而引起。
(2)繼發(fā)于食道麻痹,食道痙攣,食道狹窄,食道擴張,食道憩室等病。
(1)采食中突然發(fā)病,停止采食,神情緊張,騷動不安,頭頸伸展,張口伸舌,或用力吞咽。
(2)很快出現(xiàn)流涎,混有飼料的黏液由口腔及鼻孔流出,并伴有咳嗽和不斷地咀嚼動作。
(3)不斷作逆嘔動作。
(4)食道完全阻塞時不能進行噯氣和反芻,很快繼發(fā)瘤胃臌氣,呼吸困難。不完全阻塞時無流涎現(xiàn)象,尚能飲水,無瘤胃臌氣現(xiàn)象。
(5)食道檢查,頸部食道阻塞,觸診頸部呈局限性堅固腫脹,胃管探診頸部食道受阻;如胸部食道阻塞,則不能摸到,探診胸部食道受阻。
(6)部分病例,由于吞咽障礙,食物、飲水或唾液誤入氣管而繼發(fā)異物性肺炎。
根據(jù)病史和臨床癥狀,結(jié)合胃管探診可以確診。
(1)突然發(fā)病,表現(xiàn)不安,伸頭縮頸,咳嗽搖頭,流涎。
(2)多見于路過玉米地或蘿卜地等后,因吞食玉米棒等阻塞于食道而突然發(fā)病,完全阻塞時,迅速引起瘤胃臌氣。
(3)送入胃管受阻,聽不到胃蠕動音。
(4)頸部食道阻塞時能摸到阻塞物。
(5)鑒別診斷。應注意與食道炎、食道狹窄、食道痙攣、食道麻痹、食道憩室、瘤胃臌氣相鑒別。
①食道炎。發(fā)病過程較緩慢,吞咽障礙逐漸加重,病灶部位高度敏感。觸診或探診食道時,病畜疼痛敏感,流涎量不太大,其中往往含有黏液、血液和壞死組織等炎性產(chǎn)物。
②食道狹窄。呈慢性經(jīng)過,飲水及液狀食物能通過食道,食道探診時,細導管可以通過而粗導管受阻,常繼發(fā)狹窄部前方的食道擴張或食道阻塞(呈灌腸狀)。
③食道痙攣。病情呈陣發(fā)性和一過性,發(fā)作時,觸診食道如硬嗉狀,探診時胃管不能通過,緩解期吞咽正常,而且用解痙藥效果確實。
④食道麻痹。探診時胃管插入無阻力,沒有逆嘔動作,往往伴有咽麻痹。
⑤食道憩室。呈慢性經(jīng)過,胃管探診時,有時通過,有時受阻。
⑥瘤胃臌氣。聽診瘤胃蠕動音減弱或消失,經(jīng)消漲排氣處理后易治愈,并有前胃遲緩的病史或有采食青綠飼料的生活史。
(1)繼發(fā)瘤胃臌氣的,首先用套管針進行瘤胃穿刺放氣,防止窒息。
(2)當阻塞發(fā)生在頸部上1/3處時,先從外部把阻塞物由下面上推到咽部附近,再用開口器固定口腔,直接從咽部取出。如果不好推時,可用套取阻塞物法:取八號鐵絲一條(長約3m),折2~3股,擰成麻花勁,頂端做成鵝蛋大圓圈(稍大于阻塞物);將牛鼻提起,裝開口器,把鐵絲從圓圈端經(jīng)口腔插入食道,使圓圈套住阻塞物(由助手在頸部外側(cè)將阻塞物固定,防止在接觸阻塞物時向下滑動),慢慢向外牽動,取出阻塞物(銳利阻塞物阻塞時不宜應用)。
(3)當阻塞發(fā)生在頸部中或下1/3處時,先向食道內(nèi)灌注200~250ml植物油以減輕摩擦,然后將異物先向咽部稍移動,用胃管涂以凡士林插入食道,把阻塞物向瘤胃推進。如果病畜不安,可用25~50g水合氯醛,加米湯1000~2000ml灌腸,再用植物油或液體石蠟50~100ml;或用0.5~1%普魯卡因15~20ml,配合少量植物油或液體石蠟,灌入食管。
(4)為檢查阻塞物是否通暢,最后再用漏斗向胃管內(nèi)灌水500~100ml。若水能順利留下到胃,可確認阻塞物已通開。
(5)如果上述處理無效,即應改用手術療法,切開食管,取出阻塞物。
①手術部位。根據(jù)病變部位而定,牛多在頸中部1/3處的頸靜脈溝內(nèi)。
②保定。站立保定或右側(cè)臥保定,確實固定頭部,充分伸展頸部。
③麻醉。局部浸潤麻醉。必要時用氯丙嗪或水合氯醛鎮(zhèn)靜。
④手術步驟。避開頸靜脈,平行胸頭肌或臂頭肌,切開皮膚、皮下筋膜和頸皮肌,切口長15~20cm,鈍性分離頸靜脈和胸頭肌或臂頭肌之間的筋膜,分離困難時,在不破壞頸靜脈周圍的結(jié)締組織鞘的前提下,可用手術剪剪開深筋膜。剪開深筋膜后,適當擴大切口,充分止血,根據(jù)梗塞物的存在可明顯識別出食管。如無梗塞物時,可根據(jù)解剖位置尋找呈淡紅色、柔軟、扁平、表面光滑的食管食管切口的大小,應以能拿出梗塞物而不撕傷切口為原則。如梗塞物軟,可作較小切口分次取出;如梗塞物硬,則需作較大切口取出。切開食管時,小心地取出梗塞物,并用紗布吸凈唾液。取出梗塞物之后,用滅菌紗布清拭切口,用腸線或絲線連續(xù)縫合食管黏膜層,并用青霉素生理鹽水清洗,除去隔離紗布和腸鉗,用內(nèi)翻縫合法縫合食管肌層和漿膜。縫合后,將食管送回原處。肌肉和皮膚分別用結(jié)節(jié)縫合閉合,術部涂布碘酊,裝結(jié)系繃帶。對于胸部食道阻塞,可通過頸部下1/3處的食管切口,用長柄鉗分次取出梗塞物,或經(jīng)切口插入胃探子將梗塞物慢慢推送入胃。
術后護理。術后4~5d禁止飼喂,視需要給予輸液。以后逐漸給以適量流質(zhì)飼料柔軟飼料,自由飲水。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如一期愈合,7~9d拆除皮膚縫線。如化膿,則拆除皮膚、肌肉縫線,開放治療。
(6)治療過程中要加強護理。病程較長的,應及時進行強心補液、消炎、防腐制酵、營養(yǎng)灌腸等輔助治療。
(1)加強飼養(yǎng)管理,飼喂要定時定量,防止饑餓,采食過急。
(2)合理調(diào)制飼料,飼喂塊根、塊莖類飼料,應先切碎再喂。
(3)在玉米、蘿卜、甘薯等收獲季節(jié)使役時,應給耕牛戴上籠頭,防止偷吃。
(4)當發(fā)現(xiàn)牛偷吃時,應緩慢驅(qū)趕,以防受驚急咽。
[1] 王必強.耕牛食道阻塞的診治[J].農(nóng)村百事通,2015,(15):46-47.
[2] 趙立富,王必強,張虎.淺談耕牛食道阻塞的診斷與體會[J].中國畜禽種業(yè),2015,(10):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