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賓,張 雨,范玲玲,何凌云,達慶利
(1. 中國礦業(yè)大學管理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2.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89)
不同政府決策目標下逆向供應鏈的獎懲機制研究
王文賓1,張 雨1,范玲玲1,何凌云1,達慶利2
(1. 中國礦業(yè)大學管理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2.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89)
考慮政府的三種決策目標,研究了逆向供應鏈的政府獎懲機制設計問題。分別建立了有無獎懲機制下的逆向供應鏈博弈模型,得到了政府獎懲力度的均衡解,并對求解結果進行比較,討論了管理意義,最后通過算例驗證了模型的結論并進一步仿真分析了外生變量對決策變量影響。研究表明:政府獎懲機制不僅能夠提高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率,還能降低新產品零售價,提高回購價,有利于全社會福利的提高;獎懲力度隨著市場容量的增加而提高,政府應根據(jù)制造商產品的市場容量大小制定獎懲力度而不是對所有制造商制定統(tǒng)一的獎懲力度;政府應綜合考慮全社會福利和廢舊產品回收帶來的環(huán)境效益,這樣能較好地提高逆向供應鏈的回收率。
政府決策目標;獎懲機制;逆向供應鏈;回收率
近年來,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再利用逐漸得到政府、企業(yè)界和學術界的重視。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從2011年1月1日開始實施,按照發(fā)達國家的經驗和我國的實際情況,由于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空調和電腦在所有廢舊家電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處理技術相對成熟,因此將“四機一腦”列入首批回收目錄。條例明確規(guī)定國家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用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的補貼,電器電子產品制造商應當按照規(guī)定履行繳納義務;國家鼓勵電器電子產品制造商自行或者委托零售商、回收商等回收電器電子產品。目前我國與條例配套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正在制定中。另外,來自國外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立法的壓力也不容忽視。早在2003年2月,歐盟通過了《報廢電器電子設備指令》,要求電器電子設備生產商、進口商和經銷商在2005年8月13日后負責回收處理進入歐盟市場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這對我國近幾年電器電子產品的出口生產商產生了巨大影響。以2005年為例,我國近25%的家電產品出口到歐盟國家,直接影響金額達560億美元。
國內外有一些文獻致力于逆向物流和逆向供應鏈的研究。達慶利等[1]論述了逆向物流系統(tǒng)結構研究的現(xiàn)狀并展望了未來的研究方向。Kaya[2]研究了再制造產品與新制造產品部分可替代的決策模型。達慶利[3]提出,政府法律法規(guī)和環(huán)保政策對回收再制造的影響是供應鏈管理領域值得關注的問題。熊中楷等[4]考慮了受專利保護的原制造商許可第三方再制造的閉環(huán)供應鏈,構建了集中和分散決策的模型。Mitra和Webster[5]探討了政府的再制造補貼對于制造商和再制造商利潤的影響。Chen和Sheu[6]利用微分對策建立了環(huán)境規(guī)制下制造商的定價模型。Aksen[7]運用二層規(guī)劃建立政府補貼制造商的兩個模型。Atasu和Wassenhove等[8]考慮了經濟和環(huán)境的雙重影響,建立了政府、制造商及消費者的博弈模型,政府給予制造商補貼以引導其回收再制造WEEE,討論立法有效的條件。Hammond和Beullens[9]考慮了獎勵和懲罰參數(shù),用變分不等式建立閉環(huán)供應鏈網(wǎng)絡均衡模型。計國君和黃位旺[10]以條例為背景,比較了企業(yè)單獨回收和集體回收兩種回收責任,得到單獨回收責任下制造商更傾向于再制造的結論。汪翼等[11]研究制造商和分銷商責任制,得到兩者對供應鏈的績效無影響,但通過回收可變費用影響收益在供應鏈成員間分配的結論。王文賓[12]初步探討了政府獎懲機制對逆向供應鏈決策的影響。聶佳佳等[13]討論了零售商負責回收情況下政府針對零售商的獎懲機制對逆向供應鏈的影響。王文賓[14]將政府對再制造逆向供應鏈的獎勵、懲罰及獎懲機制建模進行比較,論證了獎懲機制在引導廢舊產品回收再制造方面的優(yōu)點與有效性。王文賓[15]比較了基于回收率和基于回收量的獎懲機制的異同。朱慶華[16]建立了綠色供應鏈管理中考慮產品綠色度和政府補貼分析的三階段博弈模型。Hong[17]建立了政府與制造商、進口商、銷售商群體及回收商的博弈模型,研究了預付費機制下政府對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的補貼問題。
以上文獻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鑒,但除了朱慶華[16]和Hong[17]外,很少有文獻考慮政府的決策目標,將政府作為一個博弈方進行建模研究,而朱慶華[16]和Hong[17]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政府補貼的研究。王文賓等[12,14-15]和聶佳佳[13]初步探討了政府獎懲機制的設計及其對廢舊產品回收再利用的影響,然而卻沒有考慮政府的決策目標,著重探討獎懲機制能夠提高回收率的條件。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政府代表全社會的利益,考慮社會福利最大化正是政府的決策目標。
考慮政府決策目標的情況下應設計怎樣的獎懲機制才能有效引導逆向供應鏈?為探討該問題,在上述文獻的基礎上,本文以逆向供應鏈為研究對象,以獎懲力度、回收率及價格變量為主要參數(shù),探討了無獎懲機制下逆向供應鏈決策(基準情形)和三種政府決策目標不同的逆向供應鏈獎懲機制情形。比較并討論了四種情形下的博弈決策問題,探討了模型的管理意義,并進一步作了仿真分析,最后總結全文并指出了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2.1 模型描述
圖1 考慮政府決策目標的逆向供應鏈的一般結構示意圖
考慮政府獎懲機制下逆向供應鏈的一般結構如圖1 所示。制造商、回收商和消費者構成逆向供應鏈,政府對制造商回收再制造WEEE提供獎懲機制,機制參數(shù)主要包括獎懲力度和目標回收率等。制造商生產一種電器電子產品,優(yōu)先使用WEEE生產,當WEEE的數(shù)量不足時用新材料生產。第三方回收商不僅回收WEEE,還承擔拆解、分揀等處理工作。政府的責任是引導逆向供應鏈成員積極回收再制造WEEE,目標是全社會福利最大。獎懲機制針對逆向供應鏈,如果逆向供應鏈的實際回收率低于目標回收率,制造商受到政府的經濟懲罰,反之,制造商得到政府的經濟獎勵。
2.2 符號說明
cn:制造商采用新材料生產新產品的單位成本;
cr:制造商使用回收的WEEE生產新產品的單位成本;
cz:新產品的成本,由于新產品包含新制造產品和再制造產品,故cz=τcr+(1-τ)cn=cn-τ(cn-cr);
c:回收商的單位回收成本;
p:新產品的零售價,是制造商的決策變量之一;
w:制造商支付給回收商WEEE的單位產品回購價;
D(p):D(p)=φ-p,新產品的需求函數(shù),其中φ為市場潛在需求;
τ:回收到的WEEE占新產品市場需求的比例,是回收商的決策變量,τ∈[0,1];
τ0:政府規(guī)定的最低回收率(目標回收率),當τ>τ0時,政府將給予制造商獎勵,當τ<τ0時,政府將處罰制造商;
k:政府對制造商單位回收率的獎懲力度,為使模型有意義,需k>0。
2.3 基本假設
(1)設制造商生產一件新產品的單位成本大于使用回收產品進行再制造的單位成本,即cn>cr這表示制造商進行再制造可以節(jié)約成本,有利可圖,不妨設Δ=cn-cr,則cz=cn-τΔ。
(2)τ與制造商的再制造投資相關,設投資成本I=bτ2,b為回收WEEE的難度系數(shù)。回收投資成本為回收率的凸函數(shù),這表明隨著回收率的增加,回收投資成本急劇增加,也就是說過分的追求高回收率對制造商來說是不經濟的。
(3)制造商優(yōu)先利用回收WEEE的零部件生產,不足的部分用新材料生產新產品。這個假設是合理的,因為政府的獎懲機制引入后,獎勵懲罰兩種策略并用,會對制造商的生產決策產生影響。
(4)再制造的產品和新制造產品質量相同。除了特別研究兩種產品市場細分的文獻,一般文獻均做該假設[12]。
(5)制造商是逆向供應鏈的Stackelberg領導者,這一假設與條例的指導思想一致。
2.4 無獎懲機制下逆向供應鏈決策(基準情形)
根據(jù)第2.2節(jié)的變量定義和基本假設,基準情形下制造商的決策目標函數(shù)為:
(1)
式(1)中制造商的利潤包含使用新材料生產和使用回收產品生產兩種情況的利潤?;厥丈痰臎Q策為:
(2)
因為該情形下制造商是逆向供應鏈的Stackelberg領導者,故決策順序為制造商先決策,回收商根據(jù)制造商的決策結果決策。具體決策順序為:制造商首先決定零售價,然后根據(jù)零售價決定回購價,最后回收商根據(jù)回購價決定回收率。由逆向歸納法可得:
(3)
(4)
(5)
3.1 政府決策目標為逆向供應鏈成員企業(yè)的利潤與實施獎懲機制成本之差的情形(情形2)
獎懲機制的設計如王文賓等[12-15]相同。模型的主要不同之處是政府作為博弈方,本節(jié)考慮政府的決策目標函數(shù),該情況下制造商的決策目標函數(shù)為:
(6)
回收商的決策目標函數(shù)為:
(7)
政府的目標函數(shù)為逆向供應鏈上企業(yè)成員的利潤與獎懲機制的成本之和的最大化,逆向供應鏈上企業(yè)成員的利潤包括制造商的利潤、回收商的利潤,而獎懲機制的成本是指政府實施獎懲機制的固定投入及機制的獎懲額度,故政府的決策目標為:
(8)
其中,k(τ-τ0)+αk2為獎懲機制的成本,α為政府為實施獎懲機制的固定投入成本系數(shù)(這種假設在企業(yè)成本投入中很常見,類似的,政府為了實施獎懲機制,需要付出監(jiān)管成本等)。
該情形下共有k,p,w,τ四個決策變量,決策順序為政府先對k進行決策,接著制造商決定零售價p,然后制造商決定回購價w,最后回收商根據(jù)w對回收率τ進行決策。這個問題可以看做一個兩階段動態(tài)博弈問題,包括政府與制造商、制造商與回收商的博弈。根據(jù)逆向歸納法的思想,先求制造商與回收商的博弈,再求政府與制造商的博弈。由制造商與回收商的博弈可得:
(9)
(10)
(11)
將式(9)—式(11)代入政府的目標函數(shù)式(8)得:
(12)
(13)
將kp代入式(9)—式(11)得:
(14)
(15)
(16)
3.2 政府目標函數(shù)為全社會福利的情形(情形3)
該情形下,制造商和回收商的決策目標和與情形2相同,而政府的目標函數(shù)為全社會福利最大化。這是因為光考慮企業(yè)的利益設計的獎懲機制不一定能代表全社會的經濟利益。全社會的福利是收益與成本之差,收益包括制造商的利潤、回收商的利潤、消費者剩余,成本是指政府實施獎懲機制的固定投入及機制的獎懲額度,故政府的決策目標為:
(17)
其中(φ-p)2/2為消費者剩余。
該情形下的決策順序與情形2相同,由逆向歸納法可得:
(18)
(19)
(20)
將式(18)—式(20)代入政府的目標函數(shù)式(17)得:
(21)
(22)
將kw代入式(18)—式(20)得:
(23)
(24)
(25)
3.3 政府目標函數(shù)為全社會福利與環(huán)境效益之和的情形(情形4)
該情形下,制造商和回收商的決策目標和與情形2相同,而政府的目標函數(shù)為全社會的福利與環(huán)境效益之和的最大化,這是因為光考慮全社會的福利設計的獎懲機制僅代表全社會的經濟利益,而沒有考慮環(huán)境影響,本節(jié)我們進一步考慮環(huán)境效益設計獎懲機制。全社會的福利與情形3的假設相同,環(huán)境效益為回收的WEEE帶來的環(huán)境收益,故政府的決策目標為
=(φ-p)[(φ+p)/2-cn+τ(β+Δ-c)]-bτ2-αk2
(26)
其中βτ(φ-p):回收WEEE帶來的環(huán)境效益,β為回收的WEEE帶來的環(huán)境效益系數(shù)。
該情形下的決策思想和順序與情形2相同,根據(jù)情形2的決策順序可得:
(27)
(28)
(29)
將式(27)—式(29)代入政府的目標函數(shù)式(26)得:
(30)
(31)
將kc代入式(27)—式(29)得:
(32)
(33)
(34)
首先,在分析比較之前,需要界定一下參數(shù)的關系。由式(16)、(25)和(34)知,要使模型的解有意義,需滿足0<τp≤1,0<τw≤1,0<τc≤1于是得到式(35)、(36)、(37),以及根據(jù)假設kp>0,kw>0,kc>0可得式(38)、(39):
8b-(Δ-c)2>0
(35)
(36)
(37)
為表示方便,不妨設
4b-(Δ-c)2+α[8b-(Δ-c)2]>0
(38)
4b-(Δ-c)2-2β(Δ-c)+α[8b-(Δ-c)2]2>0
(39)
在滿足式(38)、(39)的前提下,可以得到以下命題1—命題4:
命題1kp 由于Δ-c>0,結合式(38)、(39)可知,kw-kp>0,kc-kw>0,故命題1得證。 命題1說明,隨著政府考慮消費者及環(huán)境效益等因素,獎懲力度需要依次加大。 命題2pc 命題2表明,考慮政府決策目標的獎懲機制下新產品的零售價比無獎懲機制情況會降低,對消費者有利,這進一步顯示出政府獎懲機制的有效性;在三種政府目標函數(shù)中,政府綜合考慮全社會福利和WEEE環(huán)境效益時新產品的零售價最低,這說明政府綜合考慮全社會福利和WEEE環(huán)境效益是三種模型中最優(yōu)的,最能降低制造商的零售價格,增加新產品的市場需求,從而增強制造商的新產品市場競爭力。 命題3τs<τp<τw<τc。 命題3表明,考慮政府決策目標的獎懲機制下WEEE的回收率比無獎懲機制的(基準情形)的回收率高,可見,政府獎懲機制的實施對提高WEEE的回收率是有效的;在三種政府目標函數(shù)中,政府綜合考慮全社會福利和WEEE環(huán)境效益時的回收率最高,這說明政府綜合考慮全社會福利和WEEE環(huán)境效益是三種決策情形中是最優(yōu)的,最能提高逆向供應鏈的WEEE回收率。 命題4 從獎懲力度kc的表達式可以得到以下管理洞見: (1)獎懲力度kc隨著φ的增加而提高,二者正相關; (2)獎懲力度kc隨著β的增加而提高,二者正相關; (3)獎懲力度kc隨著b的增加而降低,二者負相關; (4)獎懲力度kc隨著α的增加而降低,二者負相關。 除(2)外,其它證明較易,主要是對其求偏導并對求解結果判斷正負獲得,考慮到篇幅,證明略。(2)的證明如下: 命題4的管理意義分析如下: (1)表明市場容量越大,獎懲力度亦大,因此,具體實施獎懲機制時政府應考慮制造商產品的市場容量大小制定獎懲力度,而不是無論大小制造商皆采用“一刀切”的做法。 (2)表明單位廢舊產品的回收帶來的環(huán)境效益大者,獎懲力度應該越大,以促進其回收。這與政府關注環(huán)境效益的目標是相吻合的。 (3)回收WEEE的難度系數(shù)越大,也就是說固定投資越大,獎懲力度越低,這是因為企業(yè)在回收方面投入的越大,政府補貼(獎勵)企業(yè)回收的力度就不需要太大就可以獲得較高的回收率。因此機制的力度相應降低,故二者負相關。 (4)這一點與(3)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政府的獎懲機制固定投入成本大的話會影響逆向供應鏈成員企業(yè)和消費者,從全社會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考慮,希望固定成本小一些,因此對于固定投資成本大的情況,獎懲力度較低。 本節(jié)首先通過算例分析比較同一組參數(shù)下四種情形的均衡解;然后針對情形4,討論單位回收成本、獎懲機制成本系數(shù)、環(huán)境效益系數(shù)的變化對回購價、零售價及回收率的影響。假設某家電產品的有關參數(shù)為:cn=92,Δ=60,c=10,b=400,φ=100,β=200,α=0.2,τ0=0.2。所得結果如表1和圖2-圖4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與無政府獎懲機制的基準情形相比,考慮政府決策目標的獎懲機制情形下廢舊產品的回購價提高,零售價降低,廢舊產品的回收率提高,制造商、回收商及逆向供應鏈的利潤均增加。這說明了政府獎懲機制的有效性;而且在三種政府目標函數(shù)的模型中,綜合考慮了全社會福利和環(huán)境效益的政府目標函數(shù)情形,在回收價格、零售價格、回收率以及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潤方面都明顯優(yōu)于情形2和情形3,這說明綜合考慮全社會福利和環(huán)境效益的政府目標函數(shù)的模型是最為合理的,也是政府在制定獎懲機制時最應參考的情形。 表1 四種情形的求解結果 如圖2所示,隨著單位回收成本的增加,回購價提高,當回收成本超過一定值時,回收率變?yōu)榱悖缓罅闶蹆r降低;只要回收率不為零,隨著回收成本的增加,零售價提高,回收率降低。這一現(xiàn)象說明回收成本會增加新產品零售價,進而影響產品的市場需求。 從圖3可以看到,隨著政府獎懲機制成本系數(shù)的增加,回購價和零售價均提高,而回收率降低??梢姡畬嵤┆剳蜋C制的成本會轉移到逆向供應鏈,進而影響回收率等關鍵參數(shù),獎懲機制成本高雖然能夠提高回購價,但會降低回收率的提高,增加新產品零售價,從而影響新產品的市場需求量。 圖2 回購價、零售價及回收率隨單位回收成本的變化趨勢 圖3 回購價、零售價及回收率隨獎懲機制成本系數(shù)的變化趨勢 圖4 回購價、零售價及回收率隨環(huán)境效益系數(shù)的變化趨勢 圖5 制造商利潤、回收商利潤及政府目標函數(shù)隨目標回收率的變化趨勢 從圖4可知,隨著環(huán)境效益系數(shù)的增加,回購價提高,零售價降低,回收率提高。可見,環(huán)境效益越大,對回收越有利,且新產品價格降低,對消費者也有利。因此,環(huán)境效益大的產品要比環(huán)境效益小的產品回收難度小(回收率相對大)。 從圖5可知,制造商的利潤和政府目標函數(shù)的值都隨著目標回收率的增加而降低,而目標回收率的變動不會引起回收商利潤的變化,由此可知,通過制定較高的目標回收率來激勵制造商和回收商從事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再制造是不適宜的。 本文在模型描述、符號說明與基本假設的基礎上,首先建立了一個無獎懲機制下逆向供應鏈決策的基準模型,然后建立了三個考慮政府決策目標的逆向供應鏈獎懲機制模型,接下來對模型的求解結果進行比較并做了管理意義的分析,最后用算例驗證了模型的結論并仿真討論了單位回收成本、獎懲機制成本系數(shù)、環(huán)境效益系數(shù)的變化對回購價、零售價及回收率的影響。通過建模求解,得到了獎懲力度、回購價、零售價及回收率的均衡解,并證明了政府獎懲機制不僅能夠提高廢舊產品回收率,還能降低新產品零售價、提高回購價,對全社會福利的提高具有有效性。通過對三種政府不同的決策目標的博弈模型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政府綜合考慮全社會福利和WEEE環(huán)境效益是三種決策情形中最優(yōu),該情形最能提高逆向供應鏈的WEEE回收率。 本文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擴展:(1)多個制造商競爭的環(huán)境下該獎懲機制得到的結論是否仍然成立。(2)隨機需求環(huán)境下政府獎懲機制的設計問題。 [1] 達慶利,黃祖慶,張欽.逆向物流系統(tǒng)結構研究的現(xiàn)狀及展望[J].中國管理科學,2004,12(1):131-138. [2] Kaya O.Incentive and production decisions for remanufacturing opera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 201(2):442-453. [3] 達慶利.供應鏈管理研究的新動向(專輯的序言)[J].系統(tǒng)工程學報,2008,23(6):641-643. [4] 熊中楷,申成然,彭志強.專利保護下再制造閉環(huán)供應鏈協(xié)調機制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1,14(6):76-85. [5] Mitra S, Webster S.Competition in remanufacturing and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subsi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1(2):287-298. [6] Chen Y J, Sheu J B.Environmental-regulation pricing strategies for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09,45(5):667-677. [7] Aksen D, Aras N, Karaarslan A G.Design and analysis of government subsidized collection systems for incentive-dependent retur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9, 119(2):308-327. [8] Atasu A, Van Wassenhove L N, Sarvary M. Efficient take-back legislation[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9, 18(3):243-258. [9] Hammond D, Beullens P.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 equilibrium under legisl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 183(2): 895-908. [10] 計國君,黃位旺.回收條例約束下的再制造供應鏈決策[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0,30(8):1355-1362. [11] 汪翼,孫林巖,楊洪焦,等.不同回收法律下的再制造供應鏈決策與合作研究[J].管理科學,2009,22(1):2-8. [12] 王文賓,達慶利.考慮政府引導的電子類產品逆向供應鏈獎懲機制設計[J].中國管理科學,2010,18(2):62-67. [13] 聶佳佳,王文賓,吳慶.獎懲機制對零售商負責回收閉環(huán)供應鏈的影響[J]. 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11,16(2):52-59. [14] 王文賓,達慶利.再制造逆向供應鏈協(xié)調的獎勵、懲罰及獎懲機制比較[J].管理工程學報,2010,24(4):48-52. [15] 王文賓,達慶利.獎懲機制下閉環(huán)供應鏈的決策與協(xié)調[J].中國管理科學,2011,19(1):36-41. [16] 朱慶華,竇一杰.基于政府補貼分析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博弈模型[J].管理科學學報,2011,14(6):86-95. [17] Hong I H, Ke J S. Determining advanced recycling fees and subsidies in “E-scrap” reverse supply chains[J].Journal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2011,92(6):1495-1502. Research on the Premium and Penalty Mechanism of the Reverse Supply Chain Considering Various Goals of Government WANG Wen-bin1, ZHANG Yu1, FAN Ling-ling1,HE Ling-yun1,DA Qing-li2 (1.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 China) Considering the government's three decision-making goals, the premium and penalty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design problem of the reverse supply chai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ith and without the premium and penalty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under the game model of the reverse supply chain, the equilibrium solution of the government premium and penalty mechanism is gain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discuss management insights. Finally, the conclusions of the model are verified by examples, and further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exogenous variables on the decision variables is also listed. The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government premium and penalty mechanism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recovery rate of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but also reduce the retail price of new products, improve the repurchase pric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elfare of the whole society; premium and penalty efforts ar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arket capacity,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the market size of the products of the manufacturer while implementing the premium and penalty mechanism to develop premium and penalty intensity rather than to formulate a unified incentive intensity of all manufacturers.It would be better to improve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reverse supply chain that the government considering the welfare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brought by the collection of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government’s decision-making goal;premium and penalty mechanism;reverse supply chain;collection rate 2013-01-10; 2014-02-07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13W02);四川循環(huán)經濟研究中心重點項目(XHJJ-1058) 王文賓(1979-),男(漢族),山東諸城人,中國礦業(yè)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逆向物流、閉環(huán)供應鏈管理. 1003-207(2015)07-0068-09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5.07.009 F252 A5 算例分析
6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