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丹,趙國先,馮 焯,李樹鵬(河北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河北保定 071000)
?
柴雞養(yǎng)殖技術
馬丹丹,趙國先*,馮焯,李樹鵬
(河北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近年來,天然放養(yǎng)的柴雞養(yǎng)殖業(y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勢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文章從柴雞的飼養(yǎng)、管理以及疾病控制等方面簡單闡述了柴雞養(yǎng)殖技術,并指出了柴雞養(yǎng)殖中還有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柴雞;飼養(yǎng);管理;疾病
柴雞肉質堅韌,腿纖細,似干柴,又常棲息于柴禾之上,故名柴雞,也叫笨雞或麻雞。柴雞具有耐粗飼、就巢性強和抗病力強等特性,肉質鮮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重視,柴雞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們認為放養(yǎng)條件下的柴雞蛋是無污染的綠色產品。因此,柴雞蛋在城鄉(xiāng)市場上非常暢銷,且蛋價也遠高于普通雞蛋。一些企業(yè)紛紛投資,在果園或山上建立起規(guī)模化的柴雞養(yǎng)殖基地,實現了種養(yǎng)結合,種植養(yǎng)殖雙豐收。
1.1育雛期
合理的飼養(yǎng)密度,是保證雞群健康、生長發(fā)育良好的重要條件。因為飼養(yǎng)密度與育雛舍內的空氣、濕度、衛(wèi)生以及惡癖的發(fā)生都有直接關系,飼養(yǎng)密度大時,育雛舍內空氣污濁,氨味大,濕度高,衛(wèi)生環(huán)境差,吃食擁擠,搶水搶料,饑飽不均,殘次雛雞增多,惡癖嚴重,容易發(fā)病。一般飼養(yǎng)密度為第1周30只·m-2,第2周25 只·m-2,第3周20只·m-2,第4周15只·m-2,第5、6周時約10只·m-2。
此期蛋雞生長發(fā)育很快,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健全,采食量低,消化能力弱。因此,此期應飼喂養(yǎng)分含量高、易消化、粗纖維含量低的日糧。柴雞0~6周齡累計飼料消耗為750~800 g·只-1,所以應確保蛋白質含量在19%,能量>12.13 MJ·kg-1,鈣含量0.9%,有效磷含量0.37%,賴氨酸含量1.05%,蛋氨酸含量0.45%。對于使用優(yōu)質預混飼料的柴雞,應添加維生素C 0.1~0.2 g·kg-1和優(yōu)質植物油1%~ 1.5%,7 d前加賴氨酸25 g。
飼喂前期,可把飼料撒在報紙或塑料布上,供雞自由采食,每次飼喂量不要太多,以每次采食八、九成飽為宜。雛雞應飼喂全價配合飼料,在前兩周飼喂6次·d-1,第3~4周飼喂5次·d-1,5周后飼喂4次·d-1,每次飼喂間隔要均勻[1]。
1.2育成期
7~14周齡柴雞為室內籠養(yǎng),飼養(yǎng)密度為6~8 只·m-2。15周齡以后分群放養(yǎng),每群以200~300只為宜。早上將雞群放出,使其在田間、山上自由活動,傍晚之前或下雨時將雞群趕回雞舍。在放養(yǎng)初期,為使柴雞按時返回棚舍,便于飼喂,脫溫的柴雞在早晨、傍晚放歸時,給雞的信號一定要響亮、準確,防止雞跑遠而聽不到。可用敲盆或吹哨定時放養(yǎng)、馴導和調教[2]。
育成雞消化機能逐漸健全,采食量逐日增加,骨骼和肌肉都處于旺盛發(fā)育時期。此時的營養(yǎng)水平應與雛雞有較大區(qū)別,尤其是蛋白質含量要逐漸減少,能量也要降低,可以飼喂一些粗纖維含量較高的原料,如糠麩、草粉等。育成后期為限制體重增長,還可使用麩皮等稀釋飼料營養(yǎng)濃度。18周齡至開產可以使用過渡性高鈣飼料,以加快骨鈣的儲備[3]。7~14周齡時,日糧中粗蛋白質含量要達到15%,代謝能為11.49 MJ·kg-1,鈣含量為1.70%,磷含量為0.6%,15~20周齡時,日糧中粗蛋白質含量要達到13%,代謝能為11.28 MJ·kg-1,鈣含量為0.9%,磷含量為0.5%。
1.3產蛋期
目前我國還未制定柴雞的飼料標準,生產中可以借鑒普通蛋雞的飼料標準,并根據產蛋柴雞飼養(yǎng)方式、產蛋率和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而靈活飼喂。產蛋前期對粗蛋白質的需要量隨產蛋率的提高而增加,此外,鈣、蛋氨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成分也應適當提高。產蛋中期的營養(yǎng)需要較高峰期略有降低。但由于蛋重增加,飼糧中的粗蛋白質水平不可以降低得太快,應采取試探性降低蛋白質水平的方法較為穩(wěn)妥。產蛋后期飼糧中應適當增加礦物質的用量,能量的需要量應相應減少,在降低粗蛋白質水平的同時不可提高能量水平,以免使雞變肥而影響生產性能[4]。
劉杰濤等建議,柴雞產蛋率為40%~60%時,飼料鈣含量為2.0%~3.0%;產蛋率>60%時,鈣含量為2.5%~3.5%。當柴雞產蛋率為50%~60%時,飼料營養(yǎng)含量為能量11.34 MJ·kg-1,蛋白質含量為14.5%~15.5%,鈣含量為2.0%~3.0%,磷含量為0.5%[3]。
2.1環(huán)境控制
2.1.1溫度
柴雞育雛與籠養(yǎng)雞一樣,育雛舍溫度的控制必需平穩(wěn),切忌忽高忽低,溫度變化幅度過大易使雞感染傳染病。適當的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關鍵。第1周育雛溫度應控制在35~36℃,以后每周降低2~ 3℃,一般4周齡即可脫溫[5]。掌握溫度高低的原則是初期宜高,后期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弱雛宜高,強雛宜低;雨天宜高,睛天宜低;夜間宜高,白天宜低;肉雞宜高,蛋雞宜低。
2.1.2濕度
濕度對雛雞的健康和生長影響也較大。高濕低溫,雛雞很容易受涼感冒,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易誘發(fā)球蟲病。濕度過低,則雛雞體內水分隨著呼吸而大量散發(fā),影響雛雞體內卵黃的吸收,也會導致飲水增加,易發(fā)生拉稀,腳趾干癟無光澤。育雛室內相對濕度第1周應保持在70%~ 75%,第2周為70%~75%,以后保持在60%~65%[6]。
2.1.3光照
光照對雞的繁殖機能影響較大,可以改變雞的產蛋規(guī)律和季節(jié)性,影響產蛋量,改變機體的新陳代謝。光照對雞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光照時間的長短和強度。
每天光照時間過長或由短變長,會促使小母雞性成熟,過早開始產蛋,生產小蛋,降低產蛋持續(xù)性,影響全年產蛋量。光照太強會引起啄羽、啄趾、啄肛等惡癖發(fā)生,使雞群受到損失。正確地掌握光照時間和強度不僅能避免這些影響和損失,而且還能為小母雞的生長發(fā)育帶來許多好處。例如,促進骨骼發(fā)育、增強食欲、促進消化等。育雛期的光照主要是刺激雞的采食,第1周24 h,第2周18 h,第3周采用自然光照;光照強度以60 W白熾燈泡為宜[7]。育成雞在冬春季節(jié),自然光照短,必須實行人工補光。若自然光照>11 h·d-1,可不補光。產蛋雞同樣在自然環(huán)境中生長,其光照為自然光照,產蛋季節(jié)性很強,一般為春夏產蛋,秋冬季逐漸停產。在人工飼養(yǎng)的條件下,應盡量使光照時間穩(wěn)定,其產蛋性能也可相應提高[8]。
2.2柴雞的日常管理
2.2.1定時定量補飼
柴雞放養(yǎng)后,野生飼料是雞群的重要食物來源。但由于其營養(yǎng)不全面,容易造成營養(yǎng)缺乏,必須使用一定量的配合飼料進行補飼。補飼應定時定量,不可隨意改動,一般在傍晚補飼1次或早晚各補飼1次,這樣可增強雞的條件反射。夏秋季雞可采食雜草、昆蟲等,因此可以少補;春冬季則多補。泰山柴雞一般情況下早晚各補飼1次,每次補飼量為3~4月齡30~35 g,5~6月齡40~45 g,產蛋雞以50~55 g為宜[9]。葛劍等研究發(fā)現,河北柴雞產蛋末期補飼量約70g比較合適[10]。
2.2.2供給充足的飲水
柴雞的飲水量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大幅度變化,夏季飲水量大約是冬季的4倍,并且在夏季飲水量約是其采食量的3.5倍,雞不喜飲用溫度較高的水,所以,夏季要注意讓柴雞飲用清潔衛(wèi)生的涼水,最好是山泉水。但由于野外自然水源很少,必須在雞活動的范圍內放置一些飲水器具,如每50只雞放1個瓷盆,瓷盆不宜過大或過深,尤其是夏季更應如此[3]。因為雞體溫的升高需散發(fā)大量的熱,即使周圍環(huán)境溫度升高很大,體溫升高也非常緩慢,同時,隨糞尿排泄的水分增加,會帶走大量的體熱。當外界溫度為32℃時,飲水量為300 mL·只-1·d-1,可帶走18.82 MJ的熱量,防暑降溫效果最佳。
2.2.3預防獸害
近幾年統(tǒng)計,在柴雞放養(yǎng)后1%的自然損失率當中,受天敵傷害的損失就高于自燃損失的60%。因此,野外養(yǎng)雞要特別注意預防鼠、黃鼠狼、野狗、狐貍、鷹、蛇等天敵的侵襲,并針對不同的獸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雞舍不能過分簡陋,應及時堵塞墻體上的大小洞口,雞舍門窗用鐵絲網或尼龍網攔好。同時,要加強值班和巡查,檢查放養(yǎng)場地柴雞天敵的出沒情況。
2.2.4抓好環(huán)境的消毒
眾所周知,放養(yǎng)雞與外界環(huán)境有直接接觸,與舍飼雞相比較,對環(huán)境衛(wèi)生及消毒工作有了更嚴格的要求。在養(yǎng)殖中大部分養(yǎng)殖戶只注重棚舍和器具的消毒,忽視散養(yǎng)場地的消毒。一般場地的消毒需要每周1次,需用消毒劑時,要多種輪換,交叉使用。常用的消毒劑有百毒殺、菌毒凈、農家福、來蘇爾、環(huán)氧乙烷、過氧乙酸等。
2.2.5預防母雞就巢性
雞抱窩的時間大多是夏、秋兩季,放養(yǎng)雞由于接觸外界自然環(huán)境,因此相比籠養(yǎng)雞抱窩率高。為防止母雞就巢性的出現,應增加揀蛋的次數,做到雞蛋不留在產蛋窩內過夜,或在就巢初期注射硫酸銅水溶液1 mL·只-1,其使用效果顯著[11]。
2.2.6雞蛋的收集
在產蛋窩內預先放入1個雞蛋或空殼蛋,引導產蛋雞在預置的產蛋窩產蛋;定時將產蛋窩內的雞蛋放入經消毒的蛋托,并及時撿回窩外雞蛋。撿蛋時將破蛋、砂皮蛋、軟蛋、特大特小蛋單獨存放,不作為鮮蛋銷售。
疾病控制始終是柴雞養(yǎng)殖成敗的關鍵,沒有健康的雞群就不能產生良好的生產效果,理想的經濟效益就無從談起。只有把疾病的影響降到最低,才能使雞的生產潛力充分發(fā)揮,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3.1大腸桿菌
隨著柴雞養(yǎng)殖規(guī)模的迅速擴大,柴雞的大腸桿菌病、霉形體病、副嗜血桿菌病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大腸桿菌病的不斷發(fā)生,給很多養(yǎng)殖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極大地限制了柴雞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
加強通風、減小密度、及時轉群、嚴格挑選種蛋和消毒種蛋是防止該病發(fā)生的有效方法。糞便污染種蛋是雞群間致病性大腸桿菌相互傳播的最重要途徑,因此種蛋產出后要及時消毒入庫,并淘汰破損和被糞便污染的種蛋。被污染的飼料、飲水和老鼠的糞便中也含有大量病原菌。雞患霉形體病、傳染性支氣管炎以及環(huán)境污染嚴重、通風不良等可降低雞群抵抗大腸埃希菌感染的能力。
3.2霉菌病
15日齡以內的雛雞常?;济咕。Y狀是呼吸困難、機體脫水、消瘦、腳趾干癟,剖檢時可見肺、氣囊含有霉菌結節(jié)。預防時應注意不要飼喂霉變飼料,并降低雞舍內的濕度,可用制霉菌素飲水或拌料治療[12]。
3.3球蟲病
柴雞球蟲病病原是艾美爾球蟲,主要寄生于雞腸道上皮細胞內,多發(fā)于15~50日齡的雛雞。臨床上以急性盲腸球蟲病和慢性小腸球蟲病多發(fā),危害嚴重。雛雞的發(fā)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病愈的雛雞生長受阻,增重緩慢;成年雞多為帶蟲者,增重和產蛋能力降低??梢杂们嗝顾仫嬎委?,或磺胺類及球蟲藥拌料治療;預防時要降低舍內濕度以及雞舍內柴雞的飼養(yǎng)密度[12]。
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的變化,柴雞的消費數量逐步增加,柴雞已成為農村飼養(yǎng)業(yè)的新熱點,但柴雞在放養(yǎng)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放養(yǎng)雞產蛋率不高,有丟蛋、抱窩現象。在放養(yǎng)中防疫時不好抓雞,難度大,有時有漏防現象,且給藥時不能保證每只雞都能吃到[13]。另外,補飼飼料的營養(yǎng)水平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林下養(yǎng)殖柴雞的飼養(yǎng)標準,從而提高柴雞的生產性能,使柴雞發(fā)揮最大的生產效益是今后柴雞養(yǎng)殖的主要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梁萬春.雛雞飼養(yǎng)管理的幾個方面[J].養(yǎng)殖技術顧問, 2014 (3): 16.
[2]程玉芳,閆貴龍,高志華,等.柴雞規(guī)?;硼B(yǎng)管理技術[J].中國家禽, 2007, 29(6): 34-35.
[3]劉佳偉.蛋雞各階段營養(yǎng)需要[J].農村養(yǎng)殖技術, 2013(5): 61.
[4]劉杰濤,耿麗平,位曼.柴雞產蛋期飼料配方的設計與應用[J].科學種養(yǎng), 2013(6): 47-48.
[5]侯萬春.山區(qū)散養(yǎng)柴雞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要點[J].中國畜禽種業(yè), 2013(5): 142-143.
[6]周文萍,趙靜.農村散養(yǎng)柴雞育雛期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J].河南農業(yè), 2014(1): 49-50.
[7]李遠和.提高農村散養(yǎng)土雞養(yǎng)殖效益的措施[J].農技服務, 2010, 27(4): 495.
[8]陳秀茹,張曉云,劉彥慈.簡述柴雞養(yǎng)殖技術[J].畜禽業(yè), 2007 (12): 22-23.
[9]劉宏遠,馬士文,孫唐紹,等.泰山柴雞的放養(yǎng)技術[J].中國家禽, 2007, 29(10): 35, 37.
[10]葛劍,谷子林,李英,等.不同補飼量對河北柴雞產蛋末期生產性能、經濟效益和蛋品質的影響[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 2005 (10): 27-28.
[11]王銀錢.“柴雞”放牧飼養(yǎng)管理技術[J].中國禽業(yè)導刊, 2005, 22 (21): 22-23.
[12]陳亞光.果園生態(tài)養(yǎng)殖柴雞新技術[J].農民科技培訓, 2007 (8): 29-30.
[13]左鳳香.柴雞野外放養(yǎng)的利與弊[J].當代畜牧, 2011(8): 6.
前沿科技摘編
The Native Chicken Breeding Technology
MA Dandan, ZHAO Guoxian, FENG Zhuo, LI Shupe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0, Hebei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natural stocking of the native chicken breeding industry had appeared an unprece?dente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attenting the native chicken breeding industry. This article simply elaborated how to breeding a chicken from the native chicken feeding, management and disease con?trol,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on the native chicken farming.
Key words:native chicken; breeding; management; disease
*通訊作者
作者簡介:馬丹丹(1990-),女,河北邢臺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家禽養(yǎng)殖。
基金項目: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1004022)
收稿日期:2014-11-26
中圖分類號:S8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0084(2015)01-0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