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娟(北京武警總醫(yī)院器官移植科,北京 100039)
腹腔積液是晚期肝硬化失代償期最為顯著的臨床癥狀[1],臨床常用的穿刺方法為反復穿刺排放腹腔積液,其操作繁瑣、耗時長、穿刺損傷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難以控制引流速度,并發(fā)癥多,醫(yī)務人員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術是將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腹腔引流腹腔積液的一項新技術,其痛苦小、操作簡單、療效確切,可減少患者腹腔內(nèi)壓力,緩解腹脹、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減少靜脈回流阻力,改善患者血液微循環(huán)[2]。本科 2014年6月至2014年 12月對 31例腹腔積液患者采用中心靜脈導管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術取得效果滿意,現(xiàn)將操作方法及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31例(男性22例,女性9例)均為本科住院患者,B超提示下腹腹腔積液50 mm以上,正規(guī)利尿劑治療效果不佳。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51.2歲);均為晚期肝硬化失代償期;置管時間7~20天(平均13.3天)。
1.2 使用器械及物品:中心靜脈留置導管(舒貝康佛山特種醫(yī)用導管有限責任公司CF-ABC 16GA,20 cm)、專用無菌通明敷貼、一次性無菌引流袋、2%利多卡因2 ml、2%安爾碘、棉簽。
1.3 操作方法:采用中心靜脈導管,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取左側臍與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點處作為穿刺點,常規(guī)用安爾碘消毒穿刺點皮膚并鋪洞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帶有空心注射器的穿刺針,與腹壁成45°角以隧道進針法穿刺,邊穿邊回抽,見腹腔積液引出后,將導絲沿注射器尾端緩慢置入,導絲置入約15~20 cm,隨后輕柔退出穿刺針,在導絲引導下緩慢將靜脈導管置入10~15 cm,抽出導絲,引流通暢后將導管縫合固定于皮膚上,用無菌通明敷貼覆蓋,導管末端連接一次性引流袋,并將引流袋妥善固定于床邊。
全組病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為100%。均未發(fā)生導管脫落、滲漏及腹腔積液感染等并發(fā)癥。經(jīng)過護士手術前后的悉心護理,患者均預后良好,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的改善,腹腔積液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僅1例患者出現(xiàn)腹痛,經(jīng)調(diào)整導管位置后腹痛癥狀消失。
3.1 術前準備:① 術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焦慮,故應加強心理護理,耐心、細致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解釋置管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項,使其消除思想顧慮和緊張情緒,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與護理。② 清潔穿刺點皮膚,防止引起腹腔內(nèi)感染。③ 測量生命體征、腹圍、體重、并詳細記錄,以便與操作后比較。
3.2 術中配合:① 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尤其注意觀察患者血壓及心率變化。② 觀察穿刺及放液過程中患者有無頭暈、心悸、氣促、面色蒼白、脈搏增快、血壓下降、腹痛等不適癥狀。③ 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④ 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及引流量,保持引流管通暢,觀察引流速度,妥善固定引流袋,避免其堵塞、扭曲、脫出。⑤ 配合醫(yī)生留取腹腔積液標本。
3.3 術后護理
3.3.1 病情觀察:觀察患者有無肝性腦病的前驅癥狀,如意識、行為、性格、定向力、計算力、理解力的改變,警惕肝性腦病的發(fā)生。觀察電解質及血漿中蛋白的變化,以便及時糾正低蛋白血癥及電解質紊亂,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體溫變化,觀察穿刺點局部皮膚有無滲液或紅、腫、熱、痛炎性反應,早期發(fā)現(xiàn)感染征兆。
3.3.2 體位:術后協(xié)助患者取半臥位,利于引流。
3.3.3 引流管的護理:存在大量腹腔積液時,通常留置導管的時間長,需反復間斷排放。為避免感染,引流袋不得高于穿刺點,每日更換無菌引流袋及穿刺點的無菌敷貼,出現(xiàn)潮濕、滲液時應立即更換。更換引流袋時注意無菌操作,避免逆行感染。
3.3.4 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導管脫落、阻塞、扭曲、折疊。嚴密觀察并記錄患者引流液的性狀、顏色及引流量。
3.3.5 引流腹腔積液速度不宜過快,肝硬化患者每日引流量不超過3 000 ml,以免腹壓下降過快,內(nèi)臟血管擴張引起血壓下降,造成虛脫,甚至暈厥。
3.3.6 飲食指導:長期大量排放腹腔積液的患者,體內(nèi)會丟失大量蛋白,應指導患者進食維生素及足量蛋白質的飲食,嚴格限制鈉鹽和水的攝入。
75%晚期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合并有頑固性腹腔積液,其腹腔積液生成快,且藥物難以控制。為緩解癥狀,傳統(tǒng)的穿刺方法需反復多次抽放腹腔積液,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操作費時費力,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往往只能使病情得到短暫的控制。
采用留置中心靜脈導管接無菌引流袋引流腹腔積液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 操作簡單,穿刺針眼小、出血少,穿刺采取隧道進針法,不直接刺入腹腔,在皮下移行一段后再刺入腹腔,減少腹腔積液外滲,發(fā)生感染率低。② 中心靜脈導管具有柔韌性好,與組織相容性好,對腹壁組織刺激小,可隨腹壁張力而彎曲等特點,可減少活動時腹膜摩擦引起的疼痛。③ 導管固定于腹壁,不易脫出,患者可自由活動。④ 穿刺后腹腔積液直接流入引流袋,既可準確記錄引流量,又可控制放腹腔積液的量和速度,大量慢速放腹腔積液有利于增加尿量,改善患者的腎臟血流量[3]。⑤ 一次穿刺長期留管,避免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及危險,患者滿意度高,也減輕了醫(yī)務人員的工作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