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總目錄
[中國智庫]
走向服務業(yè)大國的轉型與改革
——2020年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
遲福林 2015.1 P1
構建法治中國必須維護憲法權威
李建勇 2015.1 P19
中俄能源合作博弈及其地緣政治經濟影響
張恒龍 秦鵬亮 2015.1 P32
“社團”與“法人”的雙重建構
——當代中國宗教政策與管理制度改革路線圖
李向平 2015.2 P1
從“宗教自由”到“宗教接觸”:奧巴馬政府國際宗教
自由政策的新轉向
張鳳梅 郭長剛 2015.2 P25
深化以簡政放權為重點的政府改革
——“十三五”: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方栓喜 2015.3 P1
環(huán)境與發(fā)展:理想主義抑或現實主義?
——以法國《推動綠色增長之能源轉型法令》為例
彭 峰 閆立東 2015.3 P16
網絡媒體時代民主政治的“陷阱”
——民主技術掩蓋下政治邏輯的異化
張文君 2015.3 P30
從規(guī)模城鎮(zhèn)化走向人口城鎮(zhèn)化
——2020:城鎮(zhèn)化轉型升級大趨勢
夏 鋒 2015.4 P1
中國新常態(tài)與智慧城市戰(zhàn)略問題
劉士林 2015.4 P19
互聯(lián)網金融的網絡安全與信息安全要素分析
謝爾曼 黃 旭 周 楊 2015.4 P27
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與商業(yè)創(chuàng)新
——理論思考與框架設定
魏農建 馮叔君 陶 偉 2015.5 P1
犯罪防控戰(zhàn)略與策略之辨明
——論犯罪空間防控的興起及發(fā)展
岳 平 2015.6 P1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長期護理保險需求的分析:
以上海市為例
陳冬梅 袁藝豪 2015.6 P13
[影視理論研究]
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電影創(chuàng)作的歷史、現狀
及問題
丁亞平 儲雙月 2015.1 P45
環(huán)顧影像:德勒茲影像分類理論釋讀
聶欣如 2015.1 P77
虛構類影片、非虛構類影片與假定性論斷的電影:
對概念的分析
諾埃爾·卡羅爾 2015.2 P35新時期城市化與城市電影的身份認同
林春城 王曉明 2015.2 P56
物欲時代心靈的撫慰
——近年來國產青春電影敘事策略與價值觀研究
路春艷 王占利 2015.2 P66
“電影作者論”新論
藍 凡 2015.3 P42
當下喜劇電影創(chuàng)作的類型化與寓言性
陳旭光 李雨諫 2015.3 P51
中國電影審查機制對新生代導演作品類型化的影響
程 波 張樂山 2015.3 P63
北美市場與當下中國電影的文化折扣分析
陳林俠 2015.4 P37
類型電影與作者的共生
——以好萊塢印度裔導演奈特·沙馬蘭為例
陳 吉 2015.4 P50
上海法租界電影審查制度述論(1910—1943)
鄭 瀟 2015.4 P63
新中國少數民族影像書寫:歷史與政治
——兼對“重寫中國電影史”的回應
呂新雨 2015.5 P13
論20世紀80年代“影戲”理論的建構與悖反
齊 偉 2015.5 P52
互聯(lián)網“新業(yè)態(tài)”下中國電影產業(yè)文化滑坡的反思
黃式憲 2015.6 P23
“大腦即銀幕”:從神經科學到神經-影像
孫紹誼 2015.6 P40
[文學研究·中國詩歌敘事傳統(tǒng)]
情境詩學:理解近世詩歌的另一種路徑
張 劍 2015.1 P92論古典詩學中的“事境說”
周劍之 2015.1 P103敘事視野下的義山七絕
李 翰 2015.1 P114
20世紀海內外唐五代文學研究成果量變化的
統(tǒng)計分析
王兆鵬 2015.3 P70
狄更斯研究在中國(1904—2014)
張和龍 2015.3 P82
春秋詩歌“敘述者”介入敘事的多元形態(tài)
——以兩周之際“二王并立”時期詩作為中心
邵炳軍 2015.4 P73
詩境的開創(chuàng)與抵達
王明輝 2015.4 P83
論王爾德的唯美主義思想
喬國強 2015.6 P52
作為“社會夢想”的烏托邦文學
——以美國烏托邦文學為例
曾桂娥 2015.6 P62
《論語》“未足與議也”解詁
劉 奕 2015.6 P73
[管理學·經濟學研究]
“再工業(yè)化”背景下歐盟現代服務業(yè)創(chuàng)新及發(fā)展我國
高端服務業(yè)研究
湛 軍 2015.1 P126
企業(yè)社會責任、風險管理策略與避稅行為
呂 偉 張 純 周樂燕 2015.5 P97
基于廣義虛擬經濟的我國老年經濟發(fā)展研究
姚 平 林左鳴 2015.5 P108
不同高技術產業(yè)創(chuàng)新路徑績效比較研究
——基于系統(tǒng)廣義矩與分位數回歸模型的估計
俞立平 2015.6 P83
中國海員發(fā)展指數評價體系的構建及實證研究
彭 宇 高德毅 肖英杰
黃常海 楊偉華 2015.6 P93
[哲學·美學研究]
科學探究與人文闡釋:精神分析的二元性
季廣茂 2015.2 P75
語言分析美學何為?
——后期維特根斯坦思想對美學的啟示
王 峰 2015.2 P84
席勒美育思想的當代價值
高迎剛 2015.2 P96
康德美學的當代回響
——齊澤克論崇高美
韓振江 2015.2 P103
馬克思“勞動實踐生存論”及其導向的理論趨勢
──以馬克思對“剩余價值學說”的發(fā)展為證
胡 建 何云峰 2015.6 P130
[政治學研究]
轉型社會利益與價值關系新思維
沈瑞英 2015.2 P112
利益、認同與制度:城市基層社會組織的
生長研究
邱夢華 2015.3 P97
建國初期私權利的歷史變化與現實啟示
段 凡 2015.3 P107
[歷史學]
靖康之難的成因是什么?
──從南渡時人的認識說起
馮志弘 2015.4 P94
兩晉南朝太子洗馬之“清選”與東宮秘書機構
之發(fā)育
劉雅君 2015.4 P106
論國民黨與上海大學的關系
劉長林 劉 強 2015.4 P117
[翻譯研究]
多元系統(tǒng)理論的整合與翻譯文學史研究的拓展
査明建 2015.2 P126
[藝術學研究]
抗戰(zhàn)時期的漫畫傳播
周成璐 2015.5 P117
[語言學研究]
認知構式語法:主要思想和基本原理
馮 奇 吳海波 2015.4 P133
三類寫作任務條件下外國CFL學習者作文語言特征
張新玲 朱 琳 李佳徽 2015.5 P129
[傳播學研究]
第四種力量的崛起:網民輿論監(jiān)督助推新媒體廣告
行業(yè)自律
査燦長 孟 茹 2015.3 P118
有聲的中國:中國共產黨話語體系變遷及發(fā)展探要
姚朝華 谷 超 2015.3 P129
基于大數據的移動互聯(lián)網RTB廣告精準投放模式
及其營銷策略探析
許正林 楊 瑤 2015.6 P104
信息碎片化時代的微電影廣告探析
尤紅斌 張 楊 2015.6 P118
[文藝理論研究]
上古儀式中心從宗廟到宮殿的演進
張 法 2015.5 P64
蘇式美學話語的膨脹及美學研究的偏狹
——“十七年”時期美學學科建設研究之一
范玉剛 2015.5 P73
美學的“家族相似”與回歸
——沃爾夫岡·韋爾施的超越美學論兼與
王建疆先生商榷
陶國山 2015.5 P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