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敏
讀完青年作家沈洋送來的書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彝良大地震剛剛過去不久,彝良的山河依舊破碎,彝良人民的心靈之痛還未消失,彝良的災后重建尚在進行,彝良的地震帶給彝良以及全國人民的心靈創(chuàng)傷還未痊愈,沈洋的書稿就及時地送來了。閱讀沈洋書稿,是一次心靈的疼痛之旅,是一次感動的溫暖之行,是一次感恩的圣潔教育,是一次滌蕩污濁啟迪心智再建道德的有益嘗試。
迄今為止,通過電視、電臺、報紙、網絡等媒體發(fā)布的音像文字報道彝良地震的新聞不計其數(shù),新聞記者不畏艱險、不計安危深入到地震災區(qū),為我們第一時間及時、準確地報道了災區(qū)的情況,讓全國人民乃至世界的觀眾能夠真實地了解災區(qū),與災區(qū)人民共悲苦,與災區(qū)人民同患難,讓各個社會階層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使災區(qū)人民得到及時救助,他們的工作,無疑是最值得稱贊、無疑是最值得尊重的。但是,媒體的迅速快捷只是從某一角度、某一地點、某一事件或某些場面來報道,缺少也沒有能力來做全方位、多視角、全過程、多層次的報道,這樣宏大的敘述,只有報告文學才能承載,沈洋就是彝良大地震的宏大敘述者。
當彝良大地震來臨之際,沈洋受命于危難之際,只身一人來到地震災區(qū),當其時,正是地震剛剛發(fā)生,觸目之處,山河破碎,河流動容,瘡痍遍體,這個時候深入災區(qū),交通中斷、人員堵塞、人心驚悸、住宿食品短缺,是生活和生命安全極其危險的時候。能夠在這個時候深入災區(qū),是需要勇氣和擔當精神的,也是需要竭盡全力、奮力拼搏、吃大苦耐大勞的。沈洋不辱使命、不負重望,堅持在災區(qū)工作十余天,每天休息三、四小時,吃不好,休息更無法保證,超負荷的勞動,精神的焦慮和采訪的緊張,使一個原本健壯、精力充沛無比的人一下瘦了許多,當我見到他的時候,他神形憔悴,面容黝黑,倦怠困頓。不用多說,這樣一副面容,就說明了一切。
人性之復雜,是任何語言難以形容的,人心之復雜,同樣也是難以把握的。我們目睹了太多的丑惡,見證了多少邪惡,但在災難來臨之際,人性的光輝就凸現(xiàn)出來,人心的向善就占了主導。沈洋的報告文學,就是以大愛無疆、人心向善來作為主旋律抒寫的,這本厚厚的報告文學,基本上是全方位地寫了解放軍指戰(zhàn)員、武警、公安、消防、交警、領導干部、普通群眾,來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他們以血肉之軀,以博大的愛、堅韌的毅力、不怕犧牲、不怕吃苦的精神連續(xù)工作,幾近休克,英勇頑強地奮斗在抗災搶險第一線。其中,涌現(xiàn)出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感天地、撼人心的好人好事。在閱讀過程中,我?guī)状螣o語哽咽,淚水涌現(xiàn)眼角,我是個容易動感情的人,于自己,許多困厄和苦難我從未流過淚,但看到感人的事,情不自禁,熱淚涌流。這本來自于災區(qū)的真實的人和事的書,真正的感動了我,讓我記住了許多人和事,也讓我的精神得到一次升華,靈魂受到一次洗禮。
《遙遠的洛澤河》是一本集資料性、寫實性為一體的書籍,這本書將為若干年后,人們再次想起這次災難,紀念災難中死去的人和在救災中涌現(xiàn)出來的英雄群體,了解當時的災情和災難中的人們,提供翔實而細致的真實資料。歷史不應該被忘記,那些為抗災做出了努力和奉獻的人不應該忘記。他們不僅在災難發(fā)生后做出了努力和奉獻,他們還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個財富,是我們民族能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精神支撐。
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它好就好在作者真實的書寫,高強度的勞作,帶著情感的敘述,讓人們記住了一次重大的災難,讓人們記住了一個英雄的群體,讓歷史的青簡,多了一頁悲壯的記錄。
【責任編輯 吳明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