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昕
(江西農大南昌商學院,江西南昌 330000)
大學是身為學生學習的最后一課,大學英語更是當今大學生邁向國際社會必不可缺的工具。英語作為一門學科在當代大學英語教學中由于受到初中、高中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只是單純的教給學生英語知識,死板的記憶單詞、句型以及語法,寫作上更是以幾篇經典范文做榜樣,讓學生們背下來套用,從而對于大學生的思辨的能力的培養(yǎng)完全不理睬。伴隨著大學英語教學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新時期學生的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慢慢地得到了學校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認同。
大學英語在英語作為世界通用性語言之后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學科,隨著多年來大學英語教學的一次次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還不盡如人意,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的。
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對當代大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是一個很重要的坎兒,我們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刻,決定著我們“好與壞”的只是卷面上的分數,從而一開始,我們就進入一個死板的記憶與應試的循環(huán)中,忘記了學習和掌握英語是當作工具用來與他人交流的。因此部分教師以及學生會以背誦、重復和機械記憶作為大學英語學習的重點,用來應對各類的英語考試,從而忽略了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于是,在部分英語教學中,一旦學生們遇到了主題分析、發(fā)散性的闡述、結果以及原因的討究等一系列問題時不知所措,敗倒在這些正常的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中,有時甚至會弄出一些笑話。作為學生雖然都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但是在英語長達十幾年的應試教育的模式中,我們的思辨能力卻冥冥中受到了嚴重的限制 ,讓我們只認識了“工具”的表面及其內在,卻忽略了“工具”其本身的實用性和作用。
當今大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缺少思辨能力,教育行政部門以及教育工作者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在現在的大學英語課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有著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課程屈指可數,幾乎很少設立英語選修課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只是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僅僅是局限在英語教學。思辨能力是我們后天培養(yǎng)的,但是學校作為我們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環(huán)境,卻缺少了培養(yǎng)大學生思辨能力的課程,有礙于我們后天思辨能力的提高。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但由于部分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或者學生自己的認識比較淺顯,在遇到英語問題或者英語事件的時候,大多停留在表面認知的層面,而忽略了問題發(fā)生的內質認知。所以現在的大部分學生在遇到需要探究、分析以及闡述事件發(fā)生現象的背后的本質等問題時,不能找出事件背后的本質和主要矛盾,往往思維混亂,只是淺顯的指出表面能看到的東西。
有人問我為什么學習?為什么考大學?我的第一答案就是找一份好的工作,那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么呢?考高分?還是通過考試呢?考試分數不夠會掛科,英語CET4、CET6中更是有個425線的嚴格限制,基于這種種,當今大學課堂中老師大多以英語的實際運用作為教學重點,來作為學生以后考研、就業(yè)以及出國留學的基石,忽略了對學生的興趣以及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當今社會的教育不應僅僅停留在分數上。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束縛,學生們漸漸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甚至是被迫學習,所以應該創(chuàng)新和改革現有的評估體系,打破現有的教學評估中考試形式單一、考試內容固定淺顯、側重于試卷考察等弊端,加入思辨能力的評估,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沒有思辨能力評估的現狀,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增加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學習和考查。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不斷豐富和創(chuàng)新英語課堂中的思辨能力的運用,以及考試和測評的形式。讓學生發(fā)現思辨能力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減少學生部分應試教育的壓力,讓其有時間有必要的去探討、分析、推理、評價和總結英語學習中的問題。
著名的教育學者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的興趣而強制的逼迫學生去學習的話,那無疑是最為失敗的教育行為。學生只有對教學內容真正的感覺到了樂趣,才會自主的進行有效的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的課堂中應該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在日常的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組織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進行有目的的設問(1)why not?(2)how come to be so?(3)what can we learn in this event?也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問題情景的形式,比如社會最近發(fā)生的事件,身邊發(fā)生的事件,以及課文中的問題,讓學生展開發(fā)散思維,尋找事件和問題背后存在的東西,讓他們體驗到課本和生活深處存在的樂趣。讓他們用英語進行一系列的提問、探討、發(fā)現以及總結。在不同的情景中學習不同種類的英語??梢杂行У刎灤┙處熕v述的課堂內容,另外一個方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學生們可以通過表達交流鍛煉自己的學以致用的效果,并且有效的鞏固和運用了部分知識,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當前全國大部分學校對英語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課程的設置,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一個被動的學習過程,教師在整個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充當引導者,在適當的時候教師予以指導和糾正。學校應當削減學生們在學習語言技能上的比重,增加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專題活動等,適當設立一些大學英語的選修課程,或者由老師組織必要的英語學習活動,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培養(yǎng)思辨能力的環(huán)境和氛圍。
本文根據個人的實踐和學習經驗,就大學英語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展開了探討,具體的分析了當前主要存在的問題,分別是傳統(tǒng)應試教育對大學生的思辨能力的影響、課程安排與設置對大學生的思辨能力的環(huán)境影響、學生表面認知與內在認知的不協(xié)調的影響、學英語太過于目的化,缺少了興趣的培養(yǎng)。并提出了一些的改革意見。然而由于個人學習經驗和實踐有限,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夠憑借本文引起廣大學者的關注。相信中國具有思辨能力的人才很快會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國際人才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國際人才。
[1]唐姍姍.對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探討[J].校園英語,2015,(10).
[2]鄒紹艷,高秀雪.大學英語中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現狀調查——一項基于反思性問卷的研究[J].外語研究,2015,(3).
[3]秦玉清.大學英語教學中提高思辨能力的有效方法的實證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