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琴等
【摘要】 目的 探討桂西北地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及干預效果。
方法 將10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chǔ)上給予溫暖工程干預。兩組患者入組時和干預1年后分別采用自制的服藥依從性調(diào)查問卷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對患者進行測評,觀察兩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社會功能狀況。記錄兩組患者出院6個月、12個月疾病復發(fā)情況。
結(jié)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SDS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年后研究組的服藥依從性評分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1),SDSS評分顯著下降(P<001),對照組的服藥依從性評分與干預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DSS評分顯著下降(P<001),干預1年后研究組的服藥依從性和SDSS評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患者出院6個月、12個月疾病復發(fā)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結(jié)論 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服藥依從性調(diào)查分析后給予溫暖支持工程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減少疾病復發(fā),促進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
【關(guān)鍵詞】 精神分裂癥;服藥依從性;社會功能;溫暖支持工程;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6.005
精神分裂癥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huán)境的不協(xié)調(diào)為主要特征的一類最常見的精神病[1]。精神分裂癥需要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維持治療,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是預防該病復發(fā),促進其社會功能康復的重要保障[2]。為提高地處老、少、邊、山、窮的桂西北地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社會功能,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對10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服藥性依從性進行調(diào)查分析,并根據(jù)結(jié)果對其中50例患者施予溫暖支持工程干預,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總結(jié)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齡19~55歲,平均(37.8±9.5)歲;病程10~93個月,平均(17.6±10.0)個月;文化程度:小學13例,初中47例,高中及以上40例;有配偶72例,無配偶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第3版》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入組標準:意識清晰、無語言交流障礙、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并能獨立完成問卷,患者本人、家屬或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自愿參與者。排除標準:精神分裂癥為首發(fā)、有暴食、嚴重自殺傾向、伴嚴重軀體疾病、拒絕參與者。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入組時均采用自制的服藥依從性調(diào)查問卷表進行服藥依從性調(diào)查。對照組給予精神科疾病護理常規(guī)進行護理、出院指導和門診隨訪,研究組在精神病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chǔ)上實施1年的溫暖支持干預,即對患者進行急性治療期的支持、院內(nèi)康復期的支持和院外恢復期的支持3個階段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學習課堂
通過一對一講解、發(fā)放健康教育宣教手冊、團體授課的方式,采用圖片、圖表、視頻等直觀易懂的方法宣傳精神分裂癥的基礎(chǔ)知識、遵醫(yī)服藥的目的、意義和必要性,不遵醫(yī)服藥的危害,講解服藥自我行為管理的益處等,教育內(nèi)容循序漸進、反復循環(huán)。一對一講解由責任護士每天下午利用5~10 min進行,每月進行1次60 min的團體授課。
1.2.2 藥物自我處置模式訓練
藥物自我處置模式訓練是使患者通過訓練了解精神病藥物的相關(guān)知識,能夠正確評價所服藥物的作用及識別其副作用,學會如何與醫(yī)生溝通的方法[3]。責任護士向患者講解抗精神病藥物的相關(guān)知識,教會患者識別和處置藥物的不良反應,識別病情發(fā)展先兆、學會自我癥狀監(jiān)控;每日輪流抽取1名患者擔任室長,1名擔任工作人員,協(xié)助責任護士完成病室內(nèi)的日常事務;安排患者假出院,期間責任護士與家屬、患者隨時進行溝通交流,觀察并協(xié)助患者解決存在和潛在的問題。
1.2.3 生活技能訓練
生活技能訓練一般是指一個人有效應對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和挑戰(zhàn)的能力[4]。本研究主要針對患者日常生活中如洗臉、刷牙等不良行為習慣進行訓練。每天晨起時由當班護士對病室內(nèi)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行為講授并示范后,選取1名表現(xiàn)好的患者為組長,協(xié)助護士對病室內(nèi)所有患者進行定時起床、刷牙洗臉、整理自己用品和衣物、整理床單位、病室打掃、洗手就餐、順序入座、飯后清洗碗筷、睡前洗臉洗腳等行為訓練,組長負責檢查、監(jiān)督和記錄,每周評比1次,對完成訓練目標者給予一定的物質(zhì)獎勵。
1.2.4 時間管理訓練
時間管理是指患者在督導下于單位時間內(nèi)有步驟、有計劃地完成每天既定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任務,通過時間管理訓練,使患者學會有效地掌握、運用、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由責任護士向患者講解時間管理訓練的目的、意義、作用和方法,合理運用時間的益處,不合理時間安排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與患者共同制定每日固定生活事件的完成時間,臨時事件的先后順序、輕重緩急的時間安排,使患者養(yǎng)成最高效的時間管理。同時指導并監(jiān)督患者每日自行檢查時間目標完成情況、自我評分,若得分與指導評分接近者給予適當?shù)奈镔|(zhì)獎勵,以激發(fā)患者時間管理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2.5 社交技能訓練
社交技能訓練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增加語言性和非語言性社交行為,提高社交感覺和判斷的準確性[5]。通過角色扮演、模擬生活場景、外出購物等分批次對患者進行訓練,首次訓練每批次5~10人,每次輪換,每周2次,歷時5周完成,以后每周安排固定時間訓練1次,由于訓練方法不同,每次訓練時間不定,外出購物根據(jù)實際情況安排時間。角色扮演和模擬生活場景一般每次90 min左右,訓練場地選擇病區(qū)內(nèi)單獨安靜的病室,室內(nèi)配備音響、電視等設(shè)備。每次訓練時責任護士詳細記錄每名患者的情況,成績優(yōu)異者予以獎勵,差者進行強化訓練。
1.2.6 情感技能訓練
情感技能訓練采用一對一溝通方式進行,首次訓練于患者入組時施行,重點是教會患者認識情緒低落、抑郁、焦慮、自責等負性情緒的臨床表現(xiàn)和特征,幫助其識別自身的情感癥狀。以后的訓練每半個月進行1次,內(nèi)容和方法主要為:①鼓勵患者主動表達自身存在的癥狀、對自身癥狀進行全面描述、發(fā)表對周圍事物事件的看法,幫助患者確認自身存在的癥狀并能理解癥狀的存在。②采用自制驚恐、愉快、厭惡、悲傷、憤怒等基本面部表情卡片讓患者學習識別、描述和辨別,理解情緒產(chǎn)生的順序,并進行具體的面部表情特征直觀模仿表演及訓練。③采用角色扮演方式幫助患者認識周圍人的情感反應,幫助患者學會識別他人的情緒反應,提高其對他人情緒的表達能力和應對能力。
1.2.7 建立病友間聯(lián)盟
建立以精神分裂癥患者為中心的,由患者、醫(yī)護人員、家屬、義工等組成的病友聯(lián)盟,為患者和家屬提供一個互動的溝通交流平臺,幫助和改善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出院6個月、12個月的疾病復發(fā)情況。②兩組患者入組時和干預1年后分別采用自制的服藥依從性調(diào)查問卷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對患者進行測評,觀察兩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社會功能狀況。自制的服藥依從性調(diào)查問卷表由院內(nèi)外專家共同研討制定,采用3級評分,分值分別為3、2、1分,其中完全依從(3分):按醫(yī)囑服藥或未按醫(yī)囑服藥時間<1周;部分依從(2分):1年中未按醫(yī)囑服藥≥1周但<6個月,停藥<1周;完全不依從(1分):拒絕服藥、自行停藥≥1周或已超過6個月不按照醫(yī)囑服藥??偡值扔趩雾椩u分之和,分值越高服藥依從性越好。SDSS[6]:量表包含10個條目,采用3級評分,0分為無異常,或僅有不引起抱怨/問題的極輕微缺陷;1分為確有功能缺陷;2分為嚴重功能缺陷;總分等于單項評分之和,分值越高社會功能缺陷越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內(nèi)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均數(shù)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均數(shù)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服藥依從性和SDS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SDS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年后研究組的服藥依從性評分較干預前顯著提高(P<001), SDSS評分顯著下降(P<001),對照組的服藥依從性評分與干預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SDSS評分顯著下降(P<001)。干預1年后研究組的服藥依從性和SDSS評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兩組患者出院6個月、12個月疾病復發(fā)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出院6個月、12個月疾病復發(fā)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 討論
據(jù)報道,在出院1年內(nèi),50%精神分裂癥患者不能堅持服藥,復發(fā)的概率是堅持服藥患者的3.7倍[7],服藥依從性和社會功能的康復是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而服藥依從性與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對維持治療重要性和對藥物不良反應的錯誤認知等密切有關(guān)[8~10]。藥物維持治療是控制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癥狀的有效方法,但對于恢復期受損的社會功能,減少精神殘疾、降低疾病復發(fā)率等方面仍不盡人意,因此在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同時,采取積極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社會功能是必需的。精神分裂癥常規(guī)護理著重于患者的生活護理、基礎(chǔ)護理、監(jiān)督患者服藥到肚、工娛活動等方式對患者進行管理,雖然對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社會功能的恢復有一定的影響,但效果不明顯。研究組在患者的急性治療期、院內(nèi)康復期、院外恢復期等3個階段通過學習課堂、藥物自我處置模式訓練、生活技能訓練、時間管理訓練、社交技能訓練、情感技能訓練及建立病友聯(lián)盟等系列溫暖支持工程,從健康教育和強化患者服藥行為、社會功能康復入手,使患者在訓練中能認知到自身疾病、服藥和各種行為訓練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社會功能,干預1年后研究組的服藥依從性和SDSS評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對照組(P<001),研究組患者出院6個月、12個月疾病復發(fā)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1)。
綜上所述,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服藥依從性調(diào)查分析后給予溫暖支持工程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減少疾病復發(fā),促進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
參 考 文 獻
[1] 楊 涌,鄧 花,謝振國,等.帕利哌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對社會功能的影響[J].右江醫(yī)學,2014,42(3):306309.
[2] 金鳴鳳,張海燕,高美華,等.分階段實施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效果評價[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3,35(6):877878.
[3] 張 玲,謝 焱,何芬蘭,等.藥物自我處置程式訓練對精神分裂癥社會功能影響的對照研究[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0,19(1):3032.
[4] 龍 艷,王丹勵.生活社會技能訓練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4,35(18):29632965.
[5] 侯先芹,孫 莉,侯 莉,等.社交技能訓練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3,12(4):2627.
[6]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2版.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8:101.
[7] 周湘梅,馬 瑩,吳 虹,等.藥物管理訓練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后服藥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4,19(15):5860.
[8] 肖向榮,陳喜華.持續(xù)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shù)版),2012(12):7072.
[9] Olivares JM,Thirunavukarasu M,Kulkarni J,et al.psychiatristsawareness of partial and nonadherence to antipsychiotic medication in schizophrenia:results from an asiapacific survey[J].Neuropsychiatr distreat,2013,10(9):11631170.
[10] 袁水蓮,李偉紅.健康教育沙龍對精神分裂癥病人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17):21212122.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