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云
[摘要] 目的 評價外科術后護理中護理程序的應用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146例外科手術患者的一般資料,根據患者術后護理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73例,研究組采用術后護理程序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術后24 h、72 h疼痛情況以及術后72 h內使用止痛藥比例。 結果 研究組滿意度為94.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7.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術后24 h和72 h研究組患者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72 h內使用止痛藥的比例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護理程序的實施使護理的針對性顯著增強,使外科患者術后護理的質量得到提升,從而有利于患者滿意度的提高及病情的有效恢復。
[關鍵詞] 外科手術;護理程序;評價
The appli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nursing process in surgical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re
ZHANG Chunyun
Urinary Tract Disease Treatment Center, Anyang Peoples Hospital in Henan Province, Anyang 45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effect of the nursing process in surgical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re. Methods Clincal data of 146 cases with surgery were re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nursing methods. Study group was nursed by nursing process, and control group was nursed by normal caring. Degrees of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VAS after 24 h and 72 h of operation and within 72 h postoperative useing of painkillers propor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being nursed by nursing process, degrees of satisfaction was 94.5%, which was higher than before being nursed(67.1%),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VAS scores of study after 24 h and 72 h of operation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72 h postoperative using of painkillers proportion of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rsing process significantly enhances care of targete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rgical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re, so it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the effective recovery of disease.
[Key words] Surgery; Nursing process; Evaluation
護理程序是一種系統(tǒng)的護理方法,是護理服務的PDCA,能夠全面、合理、科學地進行評估、診斷、計劃及實施。護理程序的貫徹是護理改革的基礎,其優(yōu)越性護理措施顯而易見。我院2010~2012年對73例外科手術患者應用了護理程序,取得滿意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2012年我院救治的外科手術患者146例,男85例,女61例;年齡18~85歲,平均(46.5±3.5)歲。其中肛腸外科患者18例,泌尿外科患者22例,骨外科患者24例,心胸外科患者28例,神經外科患者2例,普通外科患者52例。其中73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為對照組,73例患者采用護理程序護理為研究組。所有患者除本次手術治療疾病外,無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無其他影響患者術后恢復等因素存在。兩組患者性別比、平均年齡、手術類別匹配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研究組 采用護理程序進行術后護理。(1)護理評估:責任護士經病史采集、護理查體、病歷閱讀等方式掌握住院患者的診治情況。患者完成手術返回病房后,護士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并進行管道護理。另外與麻醉師積極溝通,了解麻醉、手術等相關情況,對護理診斷的確定提供重要依據。(2)護理診斷:護士對采集的護理資料進行分析,最終確立護理診斷。外科疾病的種類較多,患者所掌握的醫(yī)學知識比較有限,其復雜性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患者術后護理的良好實施。因此對于涉及多方面、多系統(tǒng)的外科護理,存在潛在性的護理問題。護士判斷護理診斷的過程中,必須全面考慮各方面情況,避免對潛在護理問題的忽略[1]。例如甲亢患者術后護理潛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手足抽搐、窒息、誤咽、甲狀腺危象等。(3)護理計劃的制定:依據護理潛在問題,責任護士對相應的護理計劃進行制定并實施,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多個方面[2]:①根據手術的不同,對相關的藥品及物品進行準備。術后患者返回病房,護士對患者進行安置,同時嚴密觀察神志、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全身狀況,記錄過程中所出現的異常問題并積極處理。此外實施引流管道的護理,對補液順序進行安排,補液滴速調節(jié)后遵醫(yī)囑督促患者按時用藥。②確保病室安靜,控制外界刺激。以安全、可靠的原則進行護理過程中的各項操作,患者所處區(qū)域的環(huán)境不允許喧鬧,同時禁止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議論,保護并尊重患者,避免其疑慮心理的增加。③滿足患者合理需求,體貼、關心他們。幫助患者松弛身心,傾聽患者對切口疼痛的主訴,并溝通醫(yī)生給予患者止痛藥物,盡量消除他們的身心痛苦。臨床PCEA泵的應用逐漸廣泛,當患者出現痛覺時按手柄,可對劑量進行追加,起到有效止痛的作用。在護理操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護理人員都應耐心解釋,以促使患者對治療、護理實施的配合。④不必要的治療儀器不必使用,操作中可調小監(jiān)護儀的聲音,對患者的體位進行舒適變換,同時進行關節(jié)活動、姿勢調整等肢體被動活動。(4)心理護理:護士耐心幫助患者,使其正確對待自身疾病和手術治療。通過語言等技巧的運用,說服、關懷、尊重他們。例如部分患者術后因切口疼痛而控制咳嗽排痰,且不敢在床上進行活動[3]。此時護士應該解釋咳嗽、活動中引起的切口疼痛是正常的,鼓勵他們進行排痰和活動,以促使術后的順利恢復。同時護士指導患者的排痰、活動方法,對其進行協助,有效解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對患者的積極性進行調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1.2.2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術后護理。
1.3評價指標
依據護理水平、護理效果、護理安全程度、服務態(tài)度等項目對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4]。非常滿意為10分,滿意為7~9分, 一般滿意為4~6分,不滿意為0~3分。在術后24 h和72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術后72 h使用止痛藥的比例。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滿意度顯著提升,護理程序使用前后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n(%)]
注:兩組滿意度比較,χ2=45.309,P<0.01
2.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見表2。術后24 h和72 h研究組患者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72 h內使用止痛藥的比例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x±s,分)
3討論
3.1護理程序有利于高齡患者外科護理效果的提高
程序是指一系列朝向某個特定目標的步驟或者行動。護理程序是護士在為護理對象提供護理照顧時所應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種系統(tǒng)地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一個持續(xù)、循環(huán)和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護理程序的步驟分別為評估、護理診斷、計劃、實施、評價。護理程序貫穿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觀念,是循環(huán)、動態(tài)的過程,具有組織性、計劃性、互動性、協作性、普遍適應性、創(chuàng)造性,其以科學理論為依據,具有設計多科學的特性。高齡患者機體器官的敏感性與反應性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退,主要為病重而癥狀輕、病情變化快、并發(fā)癥較多等表現。部分高齡患者術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伴隨著精神、機能的低下,嚴重影響手術的順利實施。由于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不典型癥狀等體征使其對手術侵襲的反應能力不斷減弱,又容易因感染誘發(fā)多種術后并發(fā)癥,難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5]。護理程序具有連續(xù)性、整體性等特性,能夠全面評估患者生理狀況、手術前后心理狀況等多個方面,使相關問題得到及時發(fā)現和糾正,進一步提升了患者手術的安全性。
3.2護理程序對不安全因素的消除
外科手術患者的自身疾病狀況復雜而危險,術后病情觀察、急救措施的實施等存在諸多困難,檢查過程中病情的變化、治療延誤等危險又隨時可見。通過護理程序的實施,可以有效評估術后檢查時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有利于相關工作的提前準備。術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可較好地消除患者病情恢復期可能出現的諸多危險因素[6-9]。由于外科手術患者的病情變化十分突出,時間延誤和準備工作不充分都會影響異常情況的處理。所以術后應該合理安排體征監(jiān)測和急救物品及路線,以確保出現危險情況時可以迅速對患者進行搶救,以免出現心臟停跳、休克等不良事件,給患者家屬帶來喪親的悲痛。
3.3護理程序提升護理質量的有效性
護理程序是動態(tài)的、綜合的、具有決策與反饋功能的護理過程,也是主動發(fā)現和解決問題、提高護理質量的過程[10-12]。通過護理程序的實施,可以有效進行術后質量控制,促使環(huán)節(jié)質量管理的強化,從而在確保醫(yī)護患關系的基礎上,提高患者術后滿意度。同時進行各項評估,盡早發(fā)現術后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和問題,從而加強控制,建立應急預案,使風險意識、防范能力得到提高。
本組結果中,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41.1%,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4.5%,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外科術后護理中,護理程序的應用有利于患者滿意度的有效提升,同時護理程序也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方法。并且研究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疼痛評分也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護理程序護理能夠提高患者術后對疼痛的耐受,減輕患者的痛苦??傊嵘o士應用護理程序的能力,有利于護理內在質量的保證,并較大可能地滿足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要求。對此,護理程序除應用于外科術后護理中,也可用于術前,使患者診治全過程中的護理質量均得以提升,從而提升患者滿意度,完善醫(yī)院護理工作。
綜上所述,護理程序應用于外科術后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降低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從而減少患者術后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魏薇萍,秦逸,金霞. 持續(xù)質量改進在急診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 護理研究,2007,21(11):2986-2987.
[2] 關晉英,關敏,李翼,等. 程序化護理縮短白內障手術時間的對比研究[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3):277.
[3] 湯京云. 康復護理程序對68例壓瘡患者的療效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5):101.
[4] 段廷菊,查樹美. 護理程序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22):212.
[5] 王思佳,向清平,楊慧,等. 護理評估評價標準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5):22-24.
[6] 趙翠萍. 應用護理程序對剖宮產患者進行護理的效果觀察[J]. 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18(12): 1560-1561.
[7] 王鳳蘭. 護理程序在外科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8):118-120.
[8] 王一征,鄧得平,劉懿. 臨床護理程序對混合痔圍術期患者的臨床探討[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5(7):1686-1688.
[9] 李鳳琴. 護理程序在婦產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3):265-266.
[10] 黃著藝,胡瑞蘭. 預見性護理程序搶救脊髓損傷患者的臨床觀察[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5):694.
[11] 蔣新麗,俞激. 護理程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觀察[J]. 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18(18):2412-2413.
[12] 葛蓉. 整體護理程序在老年病人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5):144-145.